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19]2631号"关于《国际地震动态》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国际地震动态》(CN11-2362/P)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65/P,出版单位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变更为《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为中国地震学会内设机构)。办刊宗旨为: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19]2631号"关于《国际地震动态》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国际地震动态》(CN11-2362/P)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65/P,出版单位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变更为《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为中国地震学会内设机构)。办刊宗旨为: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科技成果,交流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及信息,推进地震科技研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本文对地震预测的难点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实质在于缺乏对地震发生规律性的认识。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些年来欧洲、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实际情况表明,国际上虽对地震预测研究还存在着种种不同意见,但地震预测研究仍在扎扎实实地取得进展,然而,要期望取得突破,尚需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2023,(10):488-489
《地震科学进展》在2019—2021年间曾连续刊出冯锐老师撰写的《趣味地震学》,深受好评,下载率和引用率都非常高。今天,冯锐老师的又一地震科普《漫步地震五千年》与大家见面了。该系列文章是一种简略的文化追述。尝试着从五千年的历史脉络中,按时代分别选出一两个代表性现象作为引子,在一个更大的时空领域里去分析和认识它们,从感性向理性攀登。重点在于阐述科学研究的思维逻辑、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一些有趣的新认识和新成果。本刊从本期开始连续按序出版。  相似文献   

5.
溧阳地震与茅山地震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近20年来研究溧阳地震和茅山地震地质取得的主要进展;(1)对茅山构造一茅山山脉成因的新见解;(2)建立和完善了茅山地区新生代岩石地层层序;(3)发现了新生代玄武岩中含幔源包体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4)对茅东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分段性提出了新认识,(5)对茅东东断裂带构造应力场及其力源,在不同时段和不同空间新的探讨.(6)对溧阳两次地震成因及其互相关系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地震综合预报的某些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国民  罗兰格 《地震》1990,(5):25-32
本文概述了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地震综合预报的实践经验,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对地震前兆复杂性及其物理力学成因的认识,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应用等。文章最后讨论了地震综合预报的几个主要努力方向,即加强综合预报物理基础的研究,进一步开展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应用的研究,以及在地震预报试验场全面开展地震综合预报的科学试验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地震历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及野外考察的进展,对若干大地震的参数不少同志提出了订正意见。这对于修订地震目录、为地震活动分析提供基本资料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工作的继续,又不断发现一些新资料和粗浅的新认识,现仅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19]2631号"关于《国际地震动态》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国际地震动态》(CN11-2362/P)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65/P,出版单位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变更为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有序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部分彼此关联。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中的新三论,即突变理论、耗散理论和协同论(包括混沌动力学和分数维理论),正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整体性认识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分数维理论作为一支独秀在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的概述和  相似文献   

10.
地壳形变与强震地点预测问题与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在森  武艳强 《地震》2012,32(2):8-21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震前GPS资料所反映的孕震特征的分析, 对地壳形变资料应用于孕震机理和地震预测研究中在最近几十年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分析, 并对比了中外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科学思路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 对走滑型和倾滑型地震断层带区域孕震形变场特征进行分析, 强调孕震过程地壳形变的认识模式需要从孕震断层拓展到区域甚至更大区域, 并需从多尺度地壳形变时空过程来认识强震孕震形变动态特征, 进而获取强震预测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