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天山巴伦台南缘一带主要出露一套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岩石组合为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通过野外宏观地质观察、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岩石同位素定年和前人的年代学资料认为,该区侵入岩形成时代为晚奥陶—早志留世,形成构造环境是板块碰撞前活动陆缘弧环境,当时的构造应力场为NS向挤压应力阶段,岩体具强变质强变形特征,岩浆物质来源于碰撞造山前期的壳幔混源岩浆和同碰撞期的上地壳重熔改造岩浆。该区侵入岩标志着南天山洋在早古生代中晚期开始向中天山地块下俯冲聚敛。  相似文献   

2.
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时序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0,29(4):323-333
根据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岩石变形变质特征及原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等特征,将闽南沿海地区变质变形侵入岩划分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45.4 Ma,LA-ICPMS锆石U-Pb)及早白垩世早期漳浦序列(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21.5~139.4 Ma,锆石U-Pb)。并据侵入岩产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各序列花岗岩的成因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认为早侏罗世东山序列岩浆来源为壳-幔混合源(I型),形成于构造体制由挤压转向拉张转换期大陆上隆(碰撞后隆升)的构造环境(PAG);晚侏罗世古美山序列岩浆来源为幔-壳混合源(I-S型),属与板块碰撞(俯冲作用)有关的同碰撞花岗岩(ACG);早白垩世早期漳浦序列岩浆来源为壳-幔混合源(I-S型),属构造体制由挤压向拉张转化时期幔-壳源型花岗岩(KCG)。该区变质变形花岗岩序次的厘定及其成因、形成环境的研究为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并为东南沿海地区寻找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钨、锡、铜、钼等矿产提供找矿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康定—泸定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变质侵入岩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北段。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岩石组合为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其中以中酸性岩为主,具有钙碱性演化特征;长石成分主要为钠长石—更长石—中长石,含水矿物角闪石、黑云母广泛存在;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该变质侵入岩样品均投影于火山弧区域。综合以上特征表明康定—泸定地区变质侵入岩在新元古代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4.
鲁西地区石门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530±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凤仙山岩体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13±12)Ma,并侵入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石门山岩体属峄山岩套,为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凤仙山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的。峄山岩套TTG类岩石是2560~2530 Ma壳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表明经历变质变形作用。未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傲徕山岩套大规模壳源花岗岩是2530~2500 Ma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有关,2530 Ma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5.
原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并非由变质地层组成,而是由各种变形的侵入岩组成,呈一条连续长达260km的侵入岩带。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各种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具活动陆缘型岩石组合。构造演化序列包括:韧性变形阶段、静态重结晶阶段和带状褶劈理阶段  相似文献   

6.
康定变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康定地区出露的变质侵入岩是以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中酸性岩浆岩。岩石中锆石主要结晶于721~773 Ma,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岩体中所测最老年龄为2 468 Ma,可能代表扬子陆块的基底;在锆石的增生边及新生错石颗粒获得的99~531 Ma年龄反映了后期变质事件的改造。该岩体的主量元素显示钙碱性分异趋势,微量元素呈现典型的岛弧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的富集。以上的特征表明,康定地区变质侵入岩在新元古代可能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7.
白银黑石山东部侵入岩体特征及其含矿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光宁 《西北地质》1999,32(1):5-10
黑石山东部地区侵入岩人有典型的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系列组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属于同一岩浆源的产物,成因类型为Ⅰ型。具金、铜等成矿元素专属性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姜常义  苏生瑞 《中国区域地质》1996,(4):361-365,360,T001
原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并非由变质地层组成,而是由各种变形的侵入岩组成,呈一条连续长达260km的侵入岩带。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各种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具活动陆缘型岩石组成。构造演化序列包括:韧性变形阶段、静态重结晶阶段和带状褶劈理阶段。  相似文献   

9.
苏鲁超高压带北段夏河城岩体的形成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明春  韩景敏 《地质论评》2006,52(5):601-608
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段的夏河城岩体由角闪辉长岩、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其中的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95±17Ma。该岩体侵入于超高压变质岩中,其化学成分具I型花岗岩特点(多数样品Na2O>3%;所有样品A/NKC<1.1,均含标准矿物Di,未出现标准矿物C)。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存在3类不同成因的印支期侵入岩,其同位素年龄范围在195~227Ma,与超高压变质岩退变质阶段的年龄(202~229Ma)一致,指示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岩体形成之前。这些印支期侵入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它们的岩浆成因及来源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侵入岩形成时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其次为辉长闪长岩。本文报道该系列侵入岩最新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结果表明,南洪冲和沙滩脚花岗闪长岩、新桥头花岗闪长斑岩、缪家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8.8±1.3)Ma、(144.1±1.2)Ma、(147.2±1.5)Ma和(142.8±1.6)Ma,沙滩脚岩体和缪家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4.1±1.5)Ma、(143.2±1.3)Ma,与SHRIMP定年结果一致。一般来说,区内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其年龄大于同类无斑状结构的岩石,但狮子山矿田的南洪冲花岗闪长岩年龄比区域上其他的同类岩石偏小,可能反映了区域上此类岩浆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铜陵地区岩浆侵位的大致顺序为花岗闪长斑岩/第一次花岗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第一次辉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第二次花岗闪长岩→第二次辉石二长闪长岩。本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侵入活动是中国东部晚侏罗-早白垩世期间岩浆事件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东部区域构造由晚侏罗世的挤压转变为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MAGMATISM AND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OF JINNING CYCLE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1 JiangChunfa ,YangJingshui,FenBinggui,etal.OpeningclosingtectonicsofKunlunmountains[M] .Beijing: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 ,1992 .12 5~ 14 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 2 GuFengbao,WuXianglong,JiangChangyi.Hercynian—Indo SiniancycleGraniteassociationandtheirtectonicsettinginEastKunlun[J] .QinghaiGeology ,1996 ( 1) :18~ 30 .…  相似文献   

12.
南秦岭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当山群3个变质酸性火山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形成年龄为675.2±3.1 Ma,说明武当山群存在新元古代南华纪的地层组成.武当山群变质变形复杂,具多期岩浆活动,可能由不同时代火山岩和少量沉积岩组成,部分变质火山岩具有与耀岭河群火山岩和侵入到武当山群中的基性侵入岩相似的形成年龄,指示了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可能与基性侵入岩群和耀岭河群火山岩存在成因联系.基于现有同位素定年数据,武当山群火山岩数据具有年龄跨度大(太古宙至中生代)的显著特征,但总的趋势是新近取得的年龄数据多数比早期获得的数据要年轻.  相似文献   

13.
姜平 《福建地质》2005,24(1):25-32
在平潭—东山构造带南段深变质的东亚带和浅变质的西亚带的过渡带.出露一套变质变形特征极其复杂的动力变质岩系。其主体是一个由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组成的坑北复式岩体。该岩体可划分6个基本单元,并与区域上同时代侵入岩的谱系单位划分进行对比,归并为东山序列、古美山、漳浦超单元。该区发育三期韧-(脆)性变形及动力变质作用。据R1-R2图解及巴尔巴林岩浆构造分类.坑北复式岩体中各超单元(单元)侵入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其侵入活动集中于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一套花岗质片麻岩类。新太古代早期TTG质花岗岩分布于胶北隆起区莱州一栖霞一带,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灰色片麻岩,锆石内核SHRIMPU—Pb年龄2726—2707Ma基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变质边为2500Ma;古元古代侵入岩——莱州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于1900~1850Ma左右,锆石SHRIMPU—Pb年龄(1852±9)Ma,(1868±11)Ma;新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胶南-威海造山带,锆石U~Pb定年结果集中为892~605Ma,其中荣成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720~780Ma。中生代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集中出露于半岛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燕山早期侵入岩文登超单元、垛崮山超单元、玲珑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7~150Ma;燕山晚期侵入岩大店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120±4Ma,崂山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0±2)~(114±2)Ma。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区内传统秦岭群包含不同原岩建造、不同变质岩石组合以及变形变质、副矿物和微量元素特征的差异,将其解作为丹凤岩群、深成侵入体、浅成一超浅成侵入体、片麻岩套等5个部分,首次区分出两类不同性质的混合岩,确认了秦岭群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震旦系发现二叠纪基性岩床侵入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识别侵入岩和火山岩并厘定其形成时代是野外地质调查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们对认识区域岩浆事件序列和建立沉积地层年代格架具有重要的作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以出露连续的新元古界和丰富多样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而成为备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工作者关注的地区。本文通过遥感影像的识别、野外剖面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发现塔里木西北缘阿克苏市西南部的震旦系中发育的基性岩具有典型的岩浆侵入特征,包括局部截切地层、包裹围岩块和内部结晶粗、边缘结晶细等特点。结合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该地区震旦系发育的基性岩浆岩并不全是震旦纪玄武岩,有相当一部分是早二叠世(ca. 290Ma)侵入的辉绿岩岩床,其侵位年龄与塔里木二叠纪大规模溢流玄武岩的喷发时代接近,很可能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期显著的岩浆热事件可能对该地区前寒武纪岩石重磁化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启示今后开展塔里木北缘震旦纪岩浆作用研究时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并加以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7.
The northern Dabieshan metamorphic terrain (NDT) is an analogue of an Andean-type magmatic arc. The predominant rock type is a trondhjemitic-tonalitic-granodioritic (TTG) gneiss with bodies of meta-ultramafic-gabbroic rocks, basic granulite, and metasedimentary horizons. The TTG gneisses occupy about 70-80 vol% of the metamorphic rock outcrop and constitute two gneiss domes. Several approximately E-W- or NW-SE-trending ductile deforma- tion belts cut through the TTG gneisses and are especially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the NDT and around the domes. Most ultramafic-mafic rocks occur as lenses in ductile deformation belts. Metasedimentary horizons consist of marble, biotite quartz schist, metaquartzite, metamorphosed calc-silicate rocks, fine-grained biotite gneiss, banded iron formation, and amphibolite.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show that: (1) meta- morphic rocks in the NDT underwent amphibolite-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no eclogite-facies high-pressure mineral relicts were found in any rocks; and (2) ultramafic-mafic rocks do not have the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phiolitic rocks; they appear to be an island-arc ultramafic-gabbroic intrusion. The limited isotop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northern Dabieshan terrain is possibly a Paleozoic magmatic arc. The data in this paper provide some implications for formation and exhumation of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UHPM) rocks.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党川地区花岗岩体的"解体"及同位素年龄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复式花岗岩体(岩基)的“解体”是客观地质事实的反映。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西秦岭党川地区的花岗岩体可解体为吴砦、太碌、大堡、石门、党川、火炎山、百花7个岩体。其同位素年龄依次为174Ma、212Ma、225Ma、280Ma、391Ma、399Ma和430Ma。近年来的地质填图已经证实.各岩体间均为侵入接触关系.解体地质依据充分。岩体的解体反映了岩浆活动的特征,对进一步研究岩浆事件、成矿事件和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色尔腾山群"的解体及其原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表明,色尔腾山地区出露的“色尔腾山群”由片状无序变质岩带和变形变质侵入岩区组成,因而认为“色尔腾山群”主体并不具有层序地层特征,应将其解体为色尔腾山岩群和点力素太组及变质斜长花岗岩。文中阐述了色尔腾山岩群地质特征并根据地质特征及同位素测年结果将其划定为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20.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滩间山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和热变质的预富集基础上,与区域进变质型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相伴的热液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成矿作用的叠加和多种有利因素的结合控制了滩间山金矿床的形成。经生产实践证实,具有形成大型金矿床的多种有利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