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冻土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变暖敏感且对工程稳定性影响显著,近年来全球科学家更多地关注这一研究领域。作为世界冻土大区的中国,对冻土学科的发展和动态尤其重视。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近五年(2012-2016)冻土学领域发表的SCI(E)/CPCI收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领域在全球的研究力量分布。同时,分别从冻土工程、冻土力学、冻土环境、冻土物理这四个方向加以区分,得到其不同机构与科学家论文发表情况。从论文产出的角度,宏观地反映了冻土科学在这五年中的发展脉络与国际影响力。这一工作可为全面了解近期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际生态系统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国和各相关研究机构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NetDraw和Aureka等文献计量工具,结合Pathfinder算法对SCIE和SSCI数据库中国际生态系统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在对主要国家和机构的发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的生态系统研究论文的综合影响力较高,其中美国是国际生态系统研究合作的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论文影响力较大;美国农业部、德国马普学会、华盛顿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是国际生态系统研究的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论文在总量上优势明显,但整体论文质量不高;国际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气候变化研究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针对2000-2019年钻井液领域文献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钻井液年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热点和研究机构等信息。结果表明:从年发文量来看,2012年之前全球钻井液发文量增长较慢,而2012年之后钻井液发文量出现猛增。美国发文数量最多,达到1803篇,篇均被引频次达到22.06次。中国发文量为1586篇,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只有8.55,论文质量与美国差距巨大。从研究方向来看,能源燃料是钻井液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从关键词共现来看,流变性能、纳米材料、天然气水合物等是钻井液研究的相关热点。期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钻井液领域的刊文量最大,达到426篇,是钻井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据库提供的文献详细信息,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基于对1979-2009年《冰川冻土》刊载论文的数量、学科分类、研究地域、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等指标的年际分布量化,分析了该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变化,探讨了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组织机构分布与研究人员组成的区域变化.结果表明,31 a来《冰川冻土》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波动性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这种增长尤为明显;相关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相关性,主要集中冰川冻土分布区周边,近来东部地区的部分综合性院校的加入表明国内对冰川、冻土及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冰川地貌、多年冻土、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为该刊出现频次最高的5个关键词,其中气候变化作为最高频年度关键词出现11次,反映了《冰川冻土》关注的研究热点.《冰川冻土》刊载的论文被CSCD和SCI引用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提高,说明了学界对冰川、冻土及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另外,由于新兴研究力量的兴起和研究者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需求,导致该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这对未来我国冰川冻土研究成果的国际推介和期刊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化学计量学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学计量学已经成为国内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和热点变化。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TDA(Thomson Data Analyzer)和Ucinet0工具,对所有年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相关的论文进行计量挖掘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发文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且发文量较多的期刊多集中在一区、二区期刊;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海洋与淡水生物两个学科方向。美国、德国、中国、加拿大等国家在生态化学计量学开展的研究最多,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的中科院是开展研究最多的机构。国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不同营养级、植物不同部位(如叶片)之间的碳、氮、磷的计量关系以及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种群增长、群落生态和生态过程的联系,尤其是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土壤的元素计量特征。  相似文献   

6.
地质科学100年的发展折射了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0世纪10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①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②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③反映了过去10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④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⑤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章茵  刘澜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4,88(8):1616-162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美国、英国和日本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3年发表的论文为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及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3家地质调查机构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气候政策建模研究综述: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CI-E和SSCI网络版数据库,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81—2012年间气候政策建模领域的科学产出进行分析。通过对气候政策建模领域的基本特征分析,发现气候政策建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实力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欧美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对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发现气候政策建模领域的6个研究热点:减排机制、不确定性、成本效益分析、发展情景、技术进步和公平性。分析还发现,此领域最主流的分析框架是综合评估模型,最主要的模型方法有最优化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模拟模型;行为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通过对中国在该领域国际地位的分析,提出了该领域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相关专业期刊上.《沉积学报》作为国内集中体现沉积学、沉积矿产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载体,至今已创刊31年.本文利用数据库提供的文献详细信息,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透视《沉积学报》创刊31年来论文的发表趋势.基于对《沉积学报》刊载论文的数量、学科分类、研究地域、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等指标的年际分布量化,分析了该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变革,探讨了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组织机构分布与研究人员组成.结果表明,31年来,《沉积学报》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阶段性波动增长趋势;发文机构具有显著的地质、矿产、石油学科相关属性,地域相关性弱;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与模拟、沉积作用、油气储层沉积学、矿床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沉积学报》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基于引文分析(CSCD和SCIE引用)的结果表明,《沉积学报》刊载论文被引用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提高,进一步说明了学界对《沉积学报》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最主要资助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统计总量的40%.另外,由于新兴研究力量的兴起和研究者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需求,导致该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这对《沉积学报》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以CNKI中1988~2017年1693篇有关泥石流灾害风险研究的论文为分析样本,统计年发文数量变化及主要载文期刊,利用CiteSpace Ⅲ识别作者群、主要研究机构和高频关键词,对该领域近30 a来的研究动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泥石流灾害风险是以灾害科学、地理学和地质学为基础的多领域综合交叉学科,近30 a来发文数量呈整体波动增长态势,但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和高引用次数的论文比例较小;(2)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所属地区多位于我国西南,发文数量占较大比例,这与泥石流灾害多发生于我国西南有直接关系;(3)风险学科发展前期以危险性研究为主,2000年开始进入研究主题与技术方法多元化的风险研究时期,2008年以后学科发展有所停滞,但"2008.5·12"汶川大地震产生的次生泥石流灾害与大型泥石流灾害,有可能为今后的泥石流灾害风险提供新的研究案例。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我国泥石流灾害风险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热点提供分析和追踪。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宾汉姆斑岩铜矿是全球著名矿床,近百年的资源开发、矿石加工和冶炼等生产活动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污染治理成本高昂。此外,矿区还有大量其他矿业公司历史上遗留下的污染物,治污责任纠缠不清。然而依照国家法律、政府,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与发展策略,该区环境污染得到了成功清理和复垦,企业重新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产生了显著的环境、社会、监管和经济效益。介绍宾汉姆矿山治理迂回曲折的过程,试图能给中国现有同类矿山、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带来有益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连杰  叶大年 《地质科学》2013,48(4):945-969
中国的地质学非我国自有,而是在传播和引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至19世纪中叶,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从16世纪后半叶的"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地学传入中国进行第一次启蒙,到引进、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最后建立中国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学科建制,中国地质事业历经了长达三个半世纪艰辛曲折并充满坎坷的历史进程。创建于1913年的地质调查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科研机构,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第一代地质学家的领导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全面开创和奠定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早期地质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赢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地质调查所的成功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地质学,对我国古生物学、地理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土壤学、考古、古人类学、燃料和地图等诸多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AMS-dated sediment cores combined with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profiles from two lakes in southeastern Massachusetts demonstrate that regional water levels rose and fell multiple times during the Holocene when the known climatic controls (i.e., ice extent and insolation) underwent unidirectional changes. The lakes were lowest between 10,000 and 9000 and between 5500 and 3000 cal yr B.P. Using a heuristic moisture-budget model, we explore the hypothesis that changes in seasonal precipitation regimes, driven by monotonic trends in ice extent and insolation, plausibly explain the multiple lake-level changes. Simulated lake levels resulting from low summer precipitation rates match observed low lake levels of 10,000-9000 cal yr B.P., whereas a model experiment that simply shifts the seasonality of the modern Massachusetts precipitation regime (i.e., moving the peak monthly precipitation from winter to summer) produces levels that are ∼2 m lower than today as observed for 5500-3000 cal yr B.P. The influence of the Laurentide ice sheet could explain dry summers before ca. 8000 cal yr B.P. A later shift from a summer-wet to a winter-wet moisture-balance regime could have resulted from insolation-driven changes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Bermuda subtropical high. Temperature changes probably further modified lake levels by affecting snowmelt and transpiration.  相似文献   

14.
Improved determinations of uranium and thorium by fission track and moderating neutron techniques are presented for the rock reference samples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GSJ) "Igneous rock series 1986". The non-homogenous distribution of uranium and thorium has been detected in the samples JF-1, JG-2 and JG-1a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highly radioactive accessory minerals.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川、滇、黔交接地区和美国中部地区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的共同特征是:1)含矿岩系都位于一套红色碎屑岩石之上。它们不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金属,而且由于渗透率较大而为成矿流体的大规模侧向流动提供了通道。2)矿床的形成时间都与造山作用的时间相一致。造山作用所引起的挤压应力,或由于造山带的隆起所引起的盆山间的重力梯度为含矿流体的大规模侧向流动提供了动力,促进了成矿作用的发生。3)矿床的含矿岩系大多含有蒸发岩。蒸发岩的存在为成矿流体的形成提供了矿化剂,或为矿质的沉淀提供了硫。  相似文献   

16.
何芳  刘昌鹏  徐友宁  刘瑞平  乔冈 《地质通报》2018,37(12):2138-2143
为实现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调查项目从论证-设计-调查-成果4个阶段全过程的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录入、使用和管理,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Windows7操作系统开发了"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调查信息系统",系统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集成、评价管理3个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实现了各阶段数据的规范录入,数据集成模块实现了将各个工作项目录入数据进行集成的功能,评价管理模块实现了对调查数据、测试数据进行自动评价并将调查矿山信息在GIS图上进行定位、查询及分析的功能,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全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