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的理念,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机构机制、管理边界、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技术和基于GIS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重点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通过海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综合利用地理相关分析法、空间叠置法等定性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划界,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将规划区域划分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养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监督区.以福建泉州湾为案例,应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得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极重要地区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比较重要地区是晋江河口、洛阳江河口、晋江南岸地区及清源山.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方案共划定26个分区,包括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3个,生物多样性养护区1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监督区9个.泉州湾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泉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岛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海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热点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把南麂列岛作为4个示范区之一,围绕海岛综合管理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通过本项目的有效实施,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在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中进行了修编并付诸实施;成功实施了铜藻生态修复为其他保护区提供了示范意义;形成的社区共管机制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可替代生计问题,保证当地村民的收益,还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消除或减轻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及其外围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活动,成功地示范适当并可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实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岛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海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热点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把南麂列岛作为4个示范区之一,围绕海岛综合管理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通过本项目的有效实施,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在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中进行了修编并付诸实施;成功实施了铜藻生态修复为其他保护区提供了示范意义;形成的社区共管机制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可替代生计问题,保证当地村民的收益,还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消除或减轻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及其外围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活动,成功地示范适当并可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实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许艳苹 《海洋科学》2021,45(7):127-136
基于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WOCE)、全球联合海洋通量研究(Joint Global Ocean Flux Study,JGOFS)、全球海洋船基水文调查计划(Global Ocean Ship-based Hydrographic Investigations Program,GO-SHIP)和痕量元素及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国际研究(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Marin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GEOTRACES)四个国际海洋观测计划的科研数据规范化存储与共享管理经验,分析多学科综合计划如何让获得的海量观测数据进行长期、有效的存储,具有可传承性,探讨了建立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储对于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推进数据共享的重要性。总结出一套数据管理方案:在项目启动时,建立项目/数据管理办公室,推行科研数据标准化管理。针对项目研究主题形成完整的实体参数目录,统一数据名称、单位、分类及内容,制定元数据模板等,数据管理办公室要能存储和共享数据,并确保数据安全,在项目成员内部就数据质量的保证措施、数据共享与引用等管理规定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多样性数据和信息共享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需要。海洋信息节点网站的建立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义务、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和信息共享服务、推动全球科学和技术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海洋信息节点网站的建设背景、建设情况、信息服务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海洋具有生态系统范围广大、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的特点,表明海洋物种可能多于陆地物种;但由于人类对海洋中生物种类和分布所知甚少,使得海洋生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因此编目和发现新的海洋生物已成为全球的热潮。在我国,随着海洋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对于可靠的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系统性,因此,在908专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积累进行总结和编研,既是海洋生物基础研究自身的需要,也是开展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估、保护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述了海南省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概况,总结了海南省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了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保护任务,确定了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8个优先领域:1完善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2开展海岸与海岛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3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4加强海洋外来入侵种管理;5控制污染源,加强重点海域环境综合整治;6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7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8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海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海洋浮游植、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一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印太交汇区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但该区域对浮游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较少,不利于我们深入认识该区域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11.
黄宗国先生有恙,本想“五一”节后探望,可他却走了,令我茫然,现也想不起来,哪一日是我们最后见面的纪念。这位一生与海洋生物结伴,皓首穷经、孜孜不倦的老人,象深海般的寂静,悄悄地退场,没带走什么,留下的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 黄宗国研究员是我国海洋污损生物研究的奠基人,1958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工作,65年来,始终致力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什么点燃了其探索海洋生物之梦?老先生不善言辞,但善于将所知典藏于书籍中。光阴荏苒,天道酬勤,不懈努力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一生编著了几十册专著。为了摸清中国海洋污损生物的“家底”,他和团队成员的足迹已遍布我国的海岸线,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寒来暑往,最终完成我国42个港湾的海洋污损生物调查。 中华白海豚是厦门唯一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生活在海边的厦门人与中华白海豚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与人类太“亲近”的缘故,中华白海豚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特别明显。自上世纪80年代起,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急剧减少,就有这样一位老者敏锐地意识到应该保护中华白海豚,延缓其灭绝应提上议事日程。1994年初,在黄宗国的倡议和主持下,中华白海豚保护的合作拉开了序幕;1995年,黄宗国撰写了《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论证报告》,随后,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进入论证阶段;1997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2000年,国务院批准组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当我们驻足于微风拂袖的岸边,注目水中嬉戏的中华白海豚时,是否会想到,如果当初没开展保护,我们今天还有可能偶遇这一可爱小精灵吗?不要忘了黄宗国是保护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厦门研究中华白海豚的第一人,也不要忘了这位老者是如何以自身的行动践行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 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地球约50%的净初级生产力,提供了全球生态系统约三份之二的服务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保护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首先得从了解中国有多少种海洋生物物种做起,黄宗国研究员是第一位告诉我们中国有多少海洋物种的学者。上世纪80年代末,黄宗国研究员将自已的科学研究向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拓展,组织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在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海洋生物书籍、资料、文献等梳理的基础上,主编了《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1994),该书在中国首次总结了当时中国已知海洋生物20 278种,同年国务院白皮书使用了这一数据,向世界公布了中国海洋物种数。尔后,黄宗国主编的《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增订版)》(2008)、《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上册)》(2012)、《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下册)》(2012)等十一部书又纷纷面世,至2012年,中国海域记录的海洋生物共59门28 733种。 黄宗国、林茂和王春光三位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在近百位专家学者的参与和帮助下已顺利出版。该丛书更新了中国已知海洋物种的“家底”(29 000余种),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海洋生物各层次和组分的多样性,内容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拓宽和加深了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系统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将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进步和发展,是一部集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的科学典籍。丛书的出版也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的一项前瞻性成果,将在国际上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话语权。对支撑学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宗国研究员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开拓者。如果今天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是我们的科研前辈筚路蓝缕,接续奋进,方能实现,那在廖若星辰的杰出海洋生物专家中,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据俄新社消息,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今年夏天在鄂霍次克海的千岛海盆发现了500种新的海洋生物,改写了该海域被认为缺少深海生物生存的历史。这个科研项目由俄罗斯与德国联合开展,这次他们共发现了1000多种海洋生物,其中约500种属于新的海洋物种。这些新的海洋生物与在南大洋和大西洋生活的海洋生物相类似,本次科考不仅在海洋生物的数量上实现了突破,在鄂霍次克海生物链研究上也取得了进  相似文献   

13.
沙田  孙佩锦 《海洋与湖沼》1997,28(3):334-336
南海位于太平洋西端,介于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与中国大陆之间,在这~海域有广阔的大陆架和大陆坡,栖息着以亚热带种和热带种为主的暖水性生物,多样性很高,有些类群的丰度也甚大,成为印度一西太平洋暖水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生物与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南海是调查研究较少的海域。进入SO年代,围绕对南海海洋资源的了解与开发,海洋学研究有较快进展,其中海洋生物学进展尤为迅速。如年代以来,南海海洋生物学成果累累,为认识、开发和保护南海海洋生物和海洋渔业资源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南海海洋生物学研究成…  相似文献   

14.
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种类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最大的两个群岛。解放后,我国海洋生物工作者对两个群岛进行了多次考察,记录描述了大量海洋生物种类(包括新的分类单元)。近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对南沙群岛进行了重点考察,获得了很多重要资料和生物样品,但很多分类学专家却认为对南沙群岛的样品采集和分类学研究还很肤浅,远未达到对西沙群岛的采集和研究深度,这是因为南沙群岛已发现的种类在某些类群上少于西沙群岛,因此被认为南沙群岛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不如西沙群岛。作者为了解目前两群岛海洋生物的物种研究状况,根据现有资料,对两群岛已描述的底栖生物种类作了比较,为今后加强对南海珊瑚礁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有陆架、陆坡、岛礁、深海平原、海山、冷泉等多种生境,近10年来南海逐渐成为世界深海研究的热点。南海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对南海的深海生物探测研究可丰富对西太平洋及印太交汇区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的认知。目前有关南海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北部陆架浅海及岛礁,对于深海生物多样性认知明显不足。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深海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国际战略布局,并对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SCIE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态势,对未来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提出了研究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合物作为最有希望取代化石燃料的新一代能源,其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水合物岩心样品资料是地质勘探开发生产科研过程中的基础资料,其岩心样品的管理模式及分析对象的制定对水合物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水合物岩心样品管理业务研究,引入工作流的思想,建立水合物岩心样品管理模型,并设计了岩心分析对象模型,使岩心所隐含的信息直观简洁地提供给研究人员,并应用该模型建立了基于WEBGIS的水合物样品管理系统。系统已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得到实践应用,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搞清中国海域存在的南褐虾(Philocheras)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作者通过形态学特征系统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南褐虾标本,此标本主要采自中国海域,也检查了部分采自菲律宾海域的标本。本研究和相关文献的结果表明:中国海域存在的南褐虾共计7种,包括作者描绘的4种以及在其他文献中提到的3种。作者对本次研究的4种南褐虾提供了详细的鉴别特征、地理分布、外部整体图和附肢结构图,并对中国海域存在的7种南褐虾提供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印太交汇区珊瑚礁大三角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孕育了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接近60%的软体动物种类,同时也有很高比例的特有物种.该海域是全球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已有不同国家的学者相继对印太交汇区软体动物的多样性、分类与系统演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基于此,本文从软体动物的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在泉州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炜炜  陈彬  周娟  黄浩  杜建国 《台湾海峡》2011,30(3):430-436
在总结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思路,并基于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的评价框架,分别从生境物理破坏、海洋污染、外来种入侵和过度捕捞4个方面选取压力指标,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4个方面选取状态指标,从环境响应、社会响应和经济响应3个方面选取响应指标,构建了适合于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1984~2008和2001—2008年2个时期里,多数压力指标呈退化趋势,表明生物多样性的压力持续增加;多数状态指标呈退化趋势,表明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多数响应指标呈现改善趋势,表明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力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0.
2016年5月在天津渤海湾近岸海域采集甲壳类、鱼类及软体类动物等生物样品。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了生物样品内的铜(Cu)、铅(Pb)、锌(Zn)和镉(Cd);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了生物样品中的砷(As)和汞(Hg);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生物样品中的石油烃。结果表明,该区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中的"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标准,且石油烃含量较低。但是在部分样品中铜、锌和镉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