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松潘-甘孜构造带中央部位的松潘—阿坝地区是目前中国石化公司油气勘探与探索的全新领域。2002年以来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的石油地质、重、磁、电、震、遥感、化探等综合勘探与评价研究,发现了相对稳定的若尔盖隐伏地块、多个局部构造显示和化探异常区域,认为该区可能存在下古生界生烃、上古生界储集、三叠系封盖的油气地质条件,评价优选出了若尔盖坳陷的中部凸起及其向北侧凹陷带过渡的斜坡地带为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并实施了红参1井的钻探。各项勘探成果资料表明该区应该具有油气勘探前景,但三叠系巨厚且经历了多期形变改造,油气勘探的难度较大,加强随钻跟踪分析、深化油气地质研究并开展物探技术攻关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川西北松潘-阿坝地区油气勘探进展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松潘-甘孜构造带中央部位的松潘-阿坝地区是目前中国石化公司油气勘探与探索的全新领域。2002年以来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的石油地质、重、磁、电、震、遥感、化探等综合勘探与评价研究,发现了相对稳定的若尔盖隐伏地块、多个局部构造显示和化探异常区域,认为该区可能存在下古生界生烃、上古生界储集、三叠系封盖的油气地质条件,评价优选出了若尔盖坳陷的中部凸起及其向北侧凹陷带过渡的斜坡地带为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并实施了红参1井的钻探。各项勘探成果资料表明该区应该具有油气勘探前景,但三叠系巨厚且经历了多期形变改造,油气勘探的难度较大,加强随钻跟踪分析、深化油气地质研究并开展物探技术攻关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松潘-阿坝地区深部电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青藏高原东部特殊的“三角形”区域——松潘-阿坝地区,通过两条测线的MT资料分析和反演,对其深部电性特征进行了揭示,发现松潘-阿坝区中深层构造较为稳定,层状特点明显,地下电性横向变化小,具有稳定地块的特点.这里存在壳内低阻层,厚度近10~20km;深部(岩石圈地幔内部)的电性结构也有两种类型:高阻异常区和具有幔内低阻层的次高阻异常区,全区岩石圈厚度在120km左右,其四周由深断裂与邻区接触.该区深部电性特征不同于龙门山隆起的电性结构,也不同于西秦岭构造带,后者具有高阻基底,岩石圈厚度或更薄或加厚. 相似文献
4.
5.
松潘阿坝地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松潘阿坝的烃源岩热演化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选用了适合高演化区的成熟度指标:包裹体测温、沥青反射率及干酪根H/C等地化指标。研究认为:1)该区烃源岩在热演化程度普遍达到了成熟—高成熟阶段;2)沥青反射率及包裹体均一温度均具有多期性,表明该区烃源岩经历了二次或多次生烃。3)平面上,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明显受动力变质、断裂带及岩浆活动的控制,总体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存在一个唐克为中心的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该区可作为勘探初期首选的靶区。4)纵向上,沥青反射率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变得不很明显。5)由于松潘阿坝地区在三叠系之上缺少了像四川盆地连续过渡的侏罗系、白垩系沉积,出现了较大的热演化断层,下部烃源岩生烃早于四川盆地,从而使得烃源岩及三叠系保存条件变差。 相似文献
6.
塔北地区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北地区的三叠系、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发育较为典型的辩状三角洲沉积。依其沉积特征可划分为:平原亚相、前缘亚相、边缘席状砂亚相。该类砂体与扇三角洲及其它类型的三角洲砂体相比,具有分布稳定(可达千余平方千米)、展布广、储层物性好的特点,是本区潜在大油气田的良好储层。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该类沉积,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WT1井完钻井深8060 m,刷新了中国石油陆上井深纪录。但其灯影组下伏地层归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前期由于油基泥浆的影响一直被认为是南华系。利用岩石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方法,对该井7590~8060 m段地层进行对比研究。WT1井为泥岩、粉砂岩、砂岩夹白云岩组合,见硅质岩、磷块岩及硅磷质条带等夹层。碎屑锆石最年轻的年龄峰值分别为654.5±7.1 Ma、644±5 Ma。岩屑及岩石的化学蚀度指数(CIA)大于60。结果表明,WT1井7590~8060 m段地层岩石组合与区域上陡山沱组岩石组合极相似;其沉积时代应晚于644±5 Ma,且沉积时期的气候属温暖潮湿型。研究结果综合限定了WT1井灯影组之下7590~8060 m段应属震旦系陡山沱组,预示着川东北地区可能存在陡山沱期的裂谷,有利于打开川东北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局面。 相似文献
8.
自“七五”以来,为配合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川西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化探工作,对该区油气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川西坳陷的地质条件有利于微渗漏烃类以较高浓度赋存于土壤中,从而有利于油气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的使用。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型气田——新场气田进行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特征与石油地质关系解剖,结果表明气田上方近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是客观存在的,与本区独特的地质环境相对应,并优选出勘探天然气的有效指标组合。这些有效的油气化探方法在川西天然气富集区的预测中同样效果显著,以川西新都-金堂地区油气化探详查为例,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上述研究表明,油气化探技术在川西坳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论川西燕山期的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期是川西上三叠统源岩生烃高峰期,该期的构造演化对油气聚集有重要意义。根据构造背景和沉积特点的不同,燕山期川西的构造演化可分为振荡抬升、局部凹陷、统一湖盆、沉降萎缩四个阶段。沿龙泉山断裂一带的构造活动对该区的地质演化有重要作用。根据现今构造形迹展布和燕山期构造演化的特点,可将川西划分为东部隆升断褶带、南部斜坡断褶区、西部陡坡断褶带和中部凹陷四个区块。其中东部隆升断褶带最有利于油气聚集,应重点勘探。 相似文献
10.
11.
川西白马地区在开展前期试验和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定了土壤吸附戏(C1-C5),后生碳酸盐(△C)、会相态汞、二价铁和电导率等五类九种化探指标这些指标的异常形态一般呈半环状或断续的条带状;各种化探异常在平面上的分布具相似性或相嵌性;所有指标的异常与工区内沙溪庙组底面主要构造高部位的平面位置吻合较好。圈定了九个化探远景区,在白马庙和松华镇两个远景区所钻的五口井,化探预测与钻探结果的符合率达75%。实践 相似文献
12.
矿物共生分析在很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7年Kübler用X射线衍射(XRD)法测量伊利石结晶度以划分极低级变质带以来,伊利石结晶度一直是划分极低级变质带的主要指标。但是不同的人用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划分变质级的方案不同。因此,尚需要结合岩石学分析方法判定变质级。作为一种尝试,对川西北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5975m深度内的变泥质岩进行了矿物共生分析。结果表明,钻遇地层遭受了高级近变质作用,只是由于岩石化学成分原因,未能出现泥质岩近变质指示矿物黑硬绿泥石,并未达到浅变质级别,不至于破坏油气的保存。Kisch(1990)提出的变质级划分方案比较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在极低级变质研究中应用矿物共生分析,一方面可以解决类似的结晶度研究的分歧,另一方面对于指导薄片观察以及X衍射物相分析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综合分析了南鄱阳凹陷生储盖等基本油气地质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震解释剖面、钻井剖面,建立64个一维虚拟点,以盆地模拟为手段,按照动态、正演方式,进行了油气系统研究。依据油气聚集区一主力烃源岩一主要储层一主要成藏期(可靠级别)的系统命名原则,认为南鄱阳凹陷存在P1、P2-P、K3-K3~E(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油气生成、运聚、保持、破坏过程进行了阐述,辅以相应的油气显示佐证,并分别计算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生烃量。在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钻探井的失利原因分析,进行了勘探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川西北江油马角坝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下部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包括介壳灰岩、砾屑灰岩、瘤块状灰岩、砂屑灰岩和正常沉积灰岩或泥岩等沉积类型,以及冲刷沟槽、瘤块状构造、粒序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结合风暴沉积标志组合,在江油马角坝地区2个剖面的黄龙组下部各识别出4层风暴层,并划分出5套风暴沉积组合。组合Ⅰ以冲刷沟槽、介壳滞留层、粗砾滞留层、块状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泥灰岩层和生物富集层为特征,沉积于正常浪基面以上强风暴作用的开阔台地环境。组合Ⅱ以瘤块状构造、粒序层理和块状层理的生物碎屑灰岩为特征,沉积于正常浪基面之上受重力流影响的局限台地环境。组合Ⅲ以冲刷沟槽、粗砾滞留层、粒序层理、块状层理为特征,沉积于浪基面以上持续风暴流作用的开阔台地边缘浅滩环境。组合Ⅳ由冲刷沟槽、正粒序层理和块状层理的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产出于组合Ⅲ之上,表明该组合在前一期风暴未完全结束时又遭到后一期风暴的侵袭,接受浪基面之上的浅滩沉积。组合Ⅴ由冲刷沟槽、粗砾滞留层和泥岩层组成,沉积于晴天浪基面以上缺少物源的极浅水开阔台地环境。以上5种组合风暴岩都发育于台地中上部,与一般的斜坡风暴岩有明显的差别,均属于近源极浅水风暴岩。风暴岩的研究对地层对比、古气候、岩相古地理、沉积盆地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了南鄱阳凹陷生储盖等基本油气地质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震解释剖面、钻井剖面,建立64个一维虚拟点,以盆地模拟为手段,按照动态、正演方式,进行了油气系统研究。依据油气聚集区-主力烃源岩-主要储层-主要成藏期(可靠级别)的系统命名原则,认为南鄱阳凹陷存在P1、P2—P、K3—K3~E(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油气生成、运聚、保持、破坏过程进行了阐述,辅以相应的油气显示佐证,并分别计算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生烃量。在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钻探井的失利原因分析,进行了勘探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参考Pikering等的划分方案,对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中、上三叠统浊积岩进行浊积相研究,划分6相8亚相,简析各相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