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在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2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2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有:①病灶呈多肺段小叶融合影或大片状影(86.4%);②粟粒型肺结核(13.6%);③病灶呈多肺段分布(77.3%);④可发生一般结核少见部位(27.3%);⑤可见空洞(72.7%);⑥伴有胸腔积液(13.6%)、纤维条索或钙化灶(即卫星病灶)和结节影(27.2%)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3.6%)。经治疗大部分病例(63.6%)肺部病变逐渐吸收好转,部分病例(27.3%)未见明显吸收或出现进展,部分病例(9.1%)可出现反复。结论: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由CT表现结合临床可做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提高CT对转移瘤诊断能力.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原发肿瘤,头部、盆腔、肝脏、肺部出现转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部转移瘤的特殊表现为结节状及斑片状钙化性转移;盆腔、肝脏转移瘤斑片状钙化性转移;肺转移瘤的特殊表现为钙化性转移、空洞及空泡样转移.其中头颅结节状钙化性转移15例,斑片状钙化性转移5例;盆腔及肝脏斑片状钙化性转移各1例;肺空洞样转移6例,空泡样转移4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征象,可对表现特殊的转移瘤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影像学特点及联合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疑诊活动性肺结核198例,入院后均接受高分辨CT检查、T-SPOT.TB及TB-Ab检查,总结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特点及T-SPOT.TB、TB-Ab联合诊断效能.结果:112例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见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各92例(82.14%),支气管管壁增厚82例(73.21%),肺实变86例(76.79%),空洞征82例(73.21%),线状影81例(72.32%),液体支气管征81例(72.32%),磨玻璃征64例(57.14%).高分辨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67%、82.56%和79.80%,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9%和73.96%;T-SPOT.TB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54%、90.70%和93.43%,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4%和93.98%;TB-Ab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28.57%、82.56%和52.02%,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9%和44.10%;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2%、95.35%和96.46%,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6%和96.47%.结论: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特异性征象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肺实变、空洞征等,有助于其诊断及识别.而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效能最高,对其无法确诊病例可辅助高分辨CT及TB-Ab检查,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影像学特点及联合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疑诊活动性肺结核198例,入院后均接受高分辨CT检查、T-SPOT.TB及TB-Ab检查,总结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特点及T-SPOT.TB、TB-Ab联合诊断效能.结果:112例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见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各92例(82.14%),支气管管壁增厚82例(73.21%),肺实变86例(76.79%),空洞征82例(73.21%),线状影81例(72.32%),液体支气管征81例(72.32%),磨玻璃征64例(57.14%).高分辨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67%、82.56%和79.80%,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9%和73.96%;T-SPOT.TB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54%、90.70%和93.43%,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4%和93.98%;TB-Ab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28.57%、82.56%和52.02%,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9%和44.10%;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2%、95.35%和96.46%,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6%和96.47%.结论:活动性肺结核高分辨CT特异性征象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肺实变、空洞征等,有助于其诊断及识别.而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效能最高,对其无法确诊病例可辅助高分辨CT及TB-Ab检查,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床旁胸部摄影(简称床旁胸片)与胸部CT扫描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取分析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1月1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收治的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资料;依据实验室诊断和临床划分新冠肺炎的标准,多学科专家联合诊断,入组43例患者均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43例患者均进行床旁胸片摄影,其中6例患者在症状相对平缓的前提下进行胸部CT扫描;床旁胸片复查时间间隔1~5 d,复查次数1~4次;胸部CT扫描复查时间间隔1~4 d,复查次数2次;观察分析受检者胸片和胸部CT扫描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43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床旁胸片示双肺斑片状实变影并累计两个肺野以上者25例,双肺胸腔积液6例,单侧肺部渗出实变影18例,单侧胸腔积液4例,心外形增大合并肺水肿7例,疑似肺内肿瘤团块影2例;6例接受胸部CT扫描患者双肺多发磨玻璃影6例,斑片影,网格状影,叶间隔增厚,病变区域内可见肺血管及亚支气管增粗;复查床旁胸片双肺斑片密度增高影面积扩大5例,新增胸腔积液2例;复查胸部CT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方法:收集CT误诊为肺癌的40例病灶直径≥1cm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状、内部特征、强化特点、边缘、邻近肺组织改变及淋巴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①病灶形状及部位,类圆形22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8例,上叶18例,下叶12例,中叶10例,②内部特征,密度均匀28例,空洞3例,钙化7例,空洞伴钙化2例,③病灶强化特点,中度欠均匀强化18例,中度均匀强化5例,轻度欠均匀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11例,④边缘特征及邻近组织改变,边缘不光整40例,边界模糊12例,毛刺征18例,卫星灶40例,胸膜增厚及粘连11例,胸膜凹陷征3例,引流支气管管壁增厚5例,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肿大31例,肿大淋巴结均匀强化21例,环形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6例。结论: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不典型,结节或肿块周围的卫星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但需要组织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对43例经穿刺及治疗证实的病例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就其形态、密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大部分呈叶或段的均一分布及亚段分布,各占44%和26%.其程度为轻度9例,占21%.中度23例,占56%.重度11例,占23%.病灶呈片状,病灶内血管走行自然,无占位效应.结论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好发部位上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瘤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搜集近6年来有结节或肿块发生在肺结核好发部位的陈旧性肺结核患者134例,其中合并周围型肺癌80例,继发结核瘤54例,所有病例均有完整CT影像资料,并均经病理证实。将周围型肺癌病例定为Ⅰ组,结核瘤病例定为Ⅱ组。再分别将结节或肿块与陈旧性肺结核灶不在同一肺段而孤立存在的,定为Ⅰa组(49例)和Ⅱa组(39例);两者在同一肺段上混合存在的,定为Ⅰb组(31例)和Ⅱb组(15例)。回顾性分析各组的CT征象,对Ⅰ组和Ⅱ组数据组间及组内CT征象分别进行χ2检验并分析。结果:Ⅰ组患者中腺癌比例最高(61/80)。Ⅰ组与Ⅱ组病灶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组与Ⅱa组对比,病灶大小≥3 cm、密度不均匀、空泡征、浅分叶征,强化≥20 Hu及不均匀强化以Ⅰa组多见(P〈0.05);密度均匀、钙化、边缘清楚、强化〈20 Hu及环形强化以Ⅱa组多见(P〈0.05)。Ⅰb组与Ⅱb组对比,病灶大小≥3 cm、密度不均匀、强化≥20 Hu、不均匀强化及合并肺气肿以Ⅰb组多见(P〈0.05);密度均匀及强化〈20 Hu以Ⅱb组多见(P〈0.05)。Ⅰa组与Ⅰb组对比,空洞及强化〈20 Hu以Ⅰa组多见(P〈0.05);钙化、强化≥20 Hu、不均匀强化及合并肺气肿以Ⅰb组多见(P〈0.05);Ⅱa组与Ⅱb组CT征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合并周围型肺癌与继发结核瘤CT征象多有重叠,对各种CT征象综合分析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评价其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放射性肺损伤病人160例,对其CT表现回顾性分析与平片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60例首诊表现为放射性肺炎者66例,过渡期者40例,瘢痕期者54例。CT表现:急性放射性肺炎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出现均匀的密度稍高影或仅表现为轻度的肺野透光度减低,过渡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出现均匀的密度稍高影或仅表现为轻度的肺野透光度减低,过渡期表现为照射野内索条影夹杂小斑片影,瘢痕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浓密的索条影及斑片影,范围缩小。CT显示急性放射性损伤平均较平片早1-2周,且对于隐秘部位病灶显示、各期区分、肺损伤与原发灶(或复发)区分CT明显较平片更容易、精确。结论:CT能明确显示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大体分明,具有较平片更高的敏感性,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与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证实的22例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CT、MRI表现。结果:22例含脂肪肝癌中,巨块型16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肿瘤单发17例,多发5例;5例多发肿瘤内均只有1个含脂肪病灶,共有含脂肪肿瘤22个。18例肿瘤以实质成分为主,肿瘤内脂肪呈散在、小簇状分布;4例肿瘤以脂肪成分为主,瘤内脂肪呈球状表现,实质成分较少。CT显示肿瘤内斑片状、球状脂肪密度影,MRI脂肪抑制序列及化学位移梯度回波序列正反相位均明确显示脂肪的存在。22例动态增强扫描均较好地显示“快进快出”的影像强化特征,其中15例显示肿瘤假性包膜。结论:CT、MRI能较好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影像特征及肿瘤内所含的脂肪组织,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点,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并对疾病诊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方法:收集东莞市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70例。所有病例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69例行胸部CT检查,层厚1.25 mm、层距1.25 mm。图像评价主要观察以下指标:肺内病灶部位与数量、分布、外部形态或形状、密度、内部特征、边缘、晕征以及肺外征象。结果: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平均(41.29±17.86)岁。首诊症状发热45例(占比64.29%),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者67例(95.71%),淋巴细胞计数减低52例(74.29%),C-反应蛋白升高43例(61.43%)。胸部CT影像学表现:69例胸部CT检查中肺炎表现者55例,其中单肺病灶21例,双肺多发病灶34例。分布以外周胸膜下为主42例,病灶形态呈现多样性改变,可见片状或斑片状、结节状、条索状。病灶密度多不均匀。病灶边缘模糊者44例,出现晕征改变35例。55例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改变,网格样改变37例。病灶内部支气管血管异常52例。胸膜异常改变38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与CT表现具备一定的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及CT的特征表现诊断不难,但是该病的特殊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APHO综合征脊柱病变的CT表现特征,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纳入20例SAPHO综合征年轻患者,行低剂量CT检查,应用2017年强直性脊柱炎CT韧带骨赘评分(CTSS)评估椎体边缘骨赘增生、骨质破坏分布特征以及椎体骨质硬化、骨质硬化伴破坏和许莫氏结节的分布特征,评估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异常。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提示全脊柱CT异常,145个椎体单位受累,以椎体前缘病变2.1%(68/3312)为主,对吻状病变9.9%(82/828)与非对吻状病变7.6%(63/828)在分布上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别,1个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诸病变颈椎、胸椎、腰椎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总体病变以胸腰段为主;CTSS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低剂量CT可准确反映SAPHO综合征脊柱病变的胸腰段前缘椎体骨赘形成的特征表现,CTSS无法反映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并评估其在CPM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我院临床确诊的CP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阳性2例,阴性2例,阳性病例中桥脑、双侧大脑脚及右侧小脑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1例,桥脑低密度灶1例;8例患者行MRI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桥脑中央病灶8例,对称性分布,边缘清晰,呈圆形、卵圆形或蝶翼状,4例伴桥脑外病变,包括小脑半球、大脑脚、丘脑、基底节及放射冠等区域,病灶在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T2WI及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T2FLAIR及DWI序列对CPM病灶显示敏感,对其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月经临床证实的8例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完成首次颅脑CT检查,5 d内完成首次颅脑MRI检查,3例有MRA检查资料。结果:首次CT检查病灶不明显3例,4例双侧中线旁丘脑可疑或小灶性低密度灶,1例双侧中线旁丘脑明确的较为对称性低密度灶。MRI均显示双侧中线旁丘脑较为对称性分布的蝶形T1WI低或略低、T2WI高或略高信号、FLAIR高或略高信号及DWI上为高信号、ADC低信号,其中以DWI高信号为特征。影像学随访中病灶进展4例。4例病程中可见中脑“V”字型梗死。3例MRA均可见单侧或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结论:影像学检查手段尤其是MRI,对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及尿路联合成像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临床有泌尿系症状患者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排泄期全尿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动脉期及排泄期VR、MIP、MPR、CPR重建图像。结果:58例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结石28例,肾癌6例,肾盂癌4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3例(已经侵犯输尿管),外压性输尿管狭窄11例,先天性肾发育异常4例。本组中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经临床检查证实。58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A及CTU联合成像,均可直观、可靠地显示泌尿系的正常解剖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和血管的关系。结论:MSCT血管期与排泄期联合成像能多方位、多角度显示泌尿系统正常解剖和病变与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SC)与基底细胞癌(BCC)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4例SC和7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结果:在14例SC患者中6例行CT平扫检查,7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行CT与MRI检查;在7例BCC患者中1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行CT与MRI检查。SC病例中92.9% 为女性(13/14),50% 发生于上睑(7/14),病灶形态多数呈环条状和结节状(12/14),半数病灶边界不清晰(7/14),病灶内常出现“弧形征”(5/14)和气体征(4/7),1例侵犯邻近眼眶组织;BCC病例男女患者比例相近,病灶全部位于下睑(7/7),近半数病灶形态呈结节状(3/7),边界多数较清晰(6/7),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未见病灶侵犯邻近组织。结论:SC与BCC在流行病学、发病部位、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掌握二者鉴别要点可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邻关节骨囊肿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邻关节骨囊肿的临床及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组(MPR)表现。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岁。结果:32例均为单发病变,共32个病灶,其中股骨头8个,胫骨近端8个,距骨6个,胫骨远端3个,腕月骨3个,股骨远端、髋臼、肱骨近端和腕舟骨各1个。病灶均位于骨内邻近关节面,病灶大小介于0.8cm×1.2cm~2.5cm×2.9cm之间。单房型26例,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样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均有薄层完整硬化边,相邻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多房型6例,病灶内有粗细不等的骨性间隔。病灶CT值20~60Hu,3个病灶内见细小气体密度影。穿透型18例,表现为病灶通过邻关节面裂隙与关节腔相通或病灶与关节旁软组织腱鞘囊肿相连;特发型14例,表现为骨内单一病灶,骨外结构正常。结论:邻关节骨囊肿有其特殊发病部位,CT表现典型,结合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SAPHO综合征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征,增进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经骨扫描证实35例SAPHO综合征骶髂关节受累患者行CT检查,应用骶髂关节炎1984年修订纽约分类标准进行病变评估,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表现特征。结果:35例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关节双侧受累为80.0%(28/35),病变大致对称为22.9%(8/35),单侧受累20.0%(7/35);病变髂骨侧为主61.4%(43/70),骶骨侧为主8.51%(6/70),双侧大致相同10.0%(7/70);滑膜部受累92.9%(65/70),韧带部受累47.14%(33/70),无单独韧带部受累病变。Ⅰ~Ⅳ级分别为11.40%(4/35)、17.1%(6/35)、65.7%(23/35)及5.7%(2/35),所有病变髂上/髂下,骶上/骶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可准确反映SAPHO综合征骶髂关节病变的双侧、髂骨、滑膜部受累为主的特征,早期骨质破坏,中晚期骨质硬化为主,强直少见,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淋巴瘤样肉芽肿(LYG)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部LYG病例的CT影像表现,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5例含增强扫描。结果:病理结果2例为1级,4例为2级,2例为3级;6例多发,其中1例为多发结节,4例以多发结节或肿块为主,伴有不同程度斑片影,1例为斑片影为主伴多发小结节;2例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3例下肺分布为主,3例上肺分布为主,2例上下肺都有分布,6例多发结节均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其中5例有胸膜下病灶分布。8例病灶结节或肿块边缘粗糙,周围均有晕征;4例平扫可见病灶中央较外周密度稍低;3例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1例病灶内见小空洞;5例行增强扫描病例均可见病灶边缘强化,中心平均强化值13.2Hu。5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结节或肿块,伴周围晕征以及边缘环形强化为肺部LYG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