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及云图、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濮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明显特征为弓形带状回波,对应径向速度上为一条明显的辐合线,强降水回波带和此中尺度辐合线位置吻合;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显示,洛宁冰雹的组合反射率达65dBz,回波顶高达14~17 km,垂直液态含水量达55~65 kg·m-2,径向速度产品显示有中尺度气旋,以上特征早于降雹30 min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2.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及云图、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濮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明显特征为弓形带状回波,对应径向速度上为一条明显的辐合线,强降水回波带和此中尺度辐合线位置吻合;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显示,洛宁冰雹的组合反射率达65dB z,回波顶高达14~17 km,垂直液态含水量达55~65 kg.m-2,径向速度产品显示有中尺度气旋,以上特征早于降雹30 m in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3.
1983年4月28日凌晨,本站出现了6级以上的偏南大风,县内部分地区同时造受冰雹袭击,致使三麦、油菜等夏熟作物倒伏、折断及三熟制秧苗倒芽、根拔;尤其是小麦,损失较重。对于这次大风、冰雹天气影响系统,在卫星云分析图上有比较清楚和直观的反映,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乔琪 《贵州气象》2005,29(Z1):44-46
根据贵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2005年4月28日的径向速度场、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强度场回波资料,结合当日探空、高低空及地面天气形势等资料进行分析,2005年4月28日贵阳飑线天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在高空、地面天气形势与层结稳定度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特征,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上也有明显特征,为寻找其灾害性大风的强度、落区提供了进行分析和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鹤岗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该区域降水偏多,特别是2005年7月28日和2010年8月14日发生的两次大暴雨天气具有相似的流场特征,通过对流场、物理量场和中尺度的三维分析,总结出鹤岗大暴雨的天气系统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春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28日永吉双合镇冰雹天气进行了回波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是由在有利的天气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一次弱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过程中逆风区和中尺度速度对始终存在,为对流单体的发展加强提供了动力基础,同时VIL的大值中心与冰雹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核中心高度的变化则预示着降雹的开始和结束。  相似文献   

7.
江西五河流域降水与重大降水过程天气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通过对江西五大江河流域内的测站降水进行统计,分析了各流域的暴雨、连续大降水过程等降水气候特征;同时还对各个流域一些重大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普查,得出了一些统计事实。为今后制作流域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芬孙瑞  杨松福 《广西气象》2006,27(A03):73-74,82
通过对2005年6月28日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垂直液态水含量、垂直风廓线、冰雹指数等雷达产品的分析,总结出在一定环流背景下,多普勒雷达产品的一些定量指标及其规律,从而为今后分析这类天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应用湿位涡守恒理论研究了飑线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飑线是由500hPa西风槽影响产生的,为低层增温增湿,高层冷空气南下,低能舌叠加在高能舌之上,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850hPa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槽中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热力不稳定和风垂直切变的环境条件下对流云团东移发展,形成飑线。低层大气湿斜压性增强,破坏了地转平衡,倾斜涡度发展,上升运动增强,对流发展;高空高位势涡度下传使得中低层位势涡度增大,导致其垂直涡度增大,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对流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与风垂直切变相互作用,促使对流系统发展形成飑线,产生雷雨大风。  相似文献   

10.
在统计分析南宁市的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造成高温天气的三种影响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各种环流背景下,高温天气的短期预报着眼点,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佛山8月4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条件及雷达资料等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对流系统在台风外围环流中的一些演变特征,指出夏季西北移路径台风前部气流中出现的东风波扰动,往往是造成台前强雷暴天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缪强  刘波 《四川气象》1999,9(3):18-22,45
利用1980年到1990年和1998年讯期共13个暴雨个例,反演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经等压面和垂直剖面上若干物理量分析,揭示了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一些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大气内部压能场与流场非平衡强迫既是高原天气系统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东移的动力机制,又是这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动力条件。涡度局地变化率的正值区对两类系统的移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统计分析南宁市的主同温天气气候特征及造成 高温天气的三种影响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各种环流背影下,高温天气的短期预报着眼点,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系统和GPS定位系统探测了2002年4月28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用取得的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云滴、冰晶等云微物理量的水平、垂直分布,以及谱的特征,确定出最佳谱模拟参数,揭示了其中发生的微物理过程。从微观角度说明了甘肃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的一些特点。并讨论了云系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2000年秋季异常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西省 2000年 10月 12~ 28日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 500 hPa和地面形势特征及 700 hPa湿度场特征,发现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副高位置适中稳定使得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江南中北部是造成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984-1985年中国东南部连降水日与连晴日天气和低纬度与南半球高层环流间的联系。发出除了散度场有利于连降水日天气外,南支急流区低值系统与连降水日天气也有关。这可从高层经向分布及涡动动、热量分布等环流及低层高度场分布特征证实它们对东亚副热带急流及锋区的加强北移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大地报道“辽宁省重大灾害性天气中期预报业务系统”由辽宁省气象台历时3年研制成功。1月13日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有关专家的技术鉴定。本项目应用K-均值、最大熵谱分析、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暴雨、雨涝、干事、干旱转多雨、雨涝转少雨等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气候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合成分析、诊断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暴雨、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分布特征,并在对ECMWF和我国T63数位预报产品进行天气统计解释的基础上,建立78雨中期相似预报历江、中期警断预报方法及晏而PPM释用方…  相似文献   

18.
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2005年5月30日甘肃区域性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形势以及环境场特征,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得到了冰雹云在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卫星云图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强冰雹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到本地产生的,而是发展成中口尺度(Mβ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同时,得出了一些做好冰雹预报预警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对2003年4月9~13日江西连续暴雨和12日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点、灾情和预报服务情况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天气形势的演变特征,认为4个高空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南北摆动、高低空急流藕合、冷空气南侵是造成这次暴雨、强对流天气的原因;同时指出了10日区域性暴雨和12日强对流天气在天气系统的垂直结构和稳定度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28日晚至30日河南省卢氏县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灾害性暴雨天气,给卢氏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14.1亿是2007年全国灾害伤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分析,得出:大片层状云回波中镶嵌的对流单体或弯曲带状强回波是暴雨过程的主要回波特征,带状回波拐点处是最大降水中心;速度场可以识别出降水区的流场特征,逆风区的存在对应着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