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冬小麦无效分蘖对产量的影响,是因为它减小了最佳有效群体。利用新乡市1983-2005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年际农业及气候条件下各产量结构和分蘖死亡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基本苗、单株成穗数、最高密度、单位面积成穗率和分蘖死亡率之间相关显著;单位面积籽粒重、单位面积茎秆重、不孕小穗率、单穗粒数与分蘖死亡率之间相关系数相对偏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小麦分蘖成穗过程看作一个动态自调系统,提出了其控制论的文字描述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分别对成穗过程和分蘖过程的最优控制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分蘖死亡率与产量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冬小麦无效分蘖对产量的影响,是因为它减小了最佳有效群体.利用新乡市1983~2005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年际农业及气候条件下各产量结构和分蘖死亡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基本苗、单株成穗数、最高密度、单位面积成穗率和分蘖死亡率之间相关显著;单位面积籽粒重、单位面积茎秆重、不孕小穗率、单穗粒数与分蘖死亡率之间相关系数相对偏小.  相似文献   

4.
小麦小穗数和不孕小穗率与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量的建立了小麦穗粒数和不孕小穗率的气候生态模型,揭示了小穗分化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出了影响川东南小麦分化发育的主要气候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8年气象条件对黄泛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的分析和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表明: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0.5 ℃,日照时数偏少83.4 h,降水偏少10.1 mm.全生育期表现为播种时气温偏低,冬前气温偏高,雨水偏少;越冬期雨雪明显偏多,时间偏长,无明显低温冻害;春性品种干旱高温,小麦苗期生长偏弱,春性品种两极分化提前,后期多风雨,倒伏严重,黑胚和萌动率高,小麦亩成穗数减少,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属减产年份.2008年气象条件较适合小麦春性品种生长,对不同的半冬性品种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气象因子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小麦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穗粒数的气候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7.
2002年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反常,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暖冬暖春现象,致使小麦生育期提前;生育中期降水偏少,旱象严重,株高降低,分薛成穗率小;穗分化中后期遭受2次晚霜冻害,小穗数数明显减少,灌浆初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小穗成粒小,灌浆后期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干热风出现迟,强度弱,对粒重增加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根据江苏省冬小麦多点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采用阶乘模式的方法,考虑到生物学因子、气象因子、土壤肥力因子和农业技术因子,按照冬小麦分蘖成穗的生育进程,在完成单株茎蘖动态模拟的基础上,分阶段的模拟群体茎蘖动态及其成穗率。  相似文献   

9.
今年太安地区337万亩小麦在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干旱之后,获得了单产441斤,比1980年增产1成左右的好收成,夺取了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间,其气候特点是:冬前积温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春季气温高,降水奇缺,旱情严重;小麦灌浆期,气温适宜,日较差大,干热风发生晚而轻。由于上述气象原因和人们的辛勤努力,今年小麦亩穗比较适中,穗粒数比去年增加3个左右,千粒重增3—5克,,高产田创历史最高水平。分析今年小麦丰产的气候原因,对于今后提高科学种田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是有益的。现将冬小麦几个关键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根据近两年小麦多品种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论述了南京地区小麦存在着越冬前的抗寒锻炼、绿叶越冬期间的时停时长和冻害的主要症状为主茎幼穗冻坏而根颈无伤等特点,指出由于小麦主茎伤残后植株有调整蘖、穗结构的自身补偿能力,缩小了冻害的减产幅度。最后根据对南京多年气候资料的分析,划分了南京地区的小麦越冬气候生态年型,包括安全型和冻害型两大类,每一类包括三个亚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分蘖持续时间和分蘖速度对小麦分蘖率的影响规律及气候生态条件对分蘖持续时间、分蘖速度和分蘖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影响川东南地区小麦的主要气候问题,指出了提高小麦分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5—2006年分别用超级稻"陆两优106"在海拔618m的天柱县和海拔1307m的雷山县进行大田示范种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日平均温度降低,陆两优106生育期所需的积温、光照增多,生育期延长;分蘖速度慢,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成穗率、穗粒总(实)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减少,产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53~2003年周口气象资料、小麦生育期观测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11月上旬之前有1~2次>20 mm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小麦播种;小麦越冬期气温较高,有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继续生长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壮苗;穗粒形成期无连阴雨的年份占80%,日照相对充足,气温>10 ℃的日数长,延长小花分化时间,有利于成大穗;5月份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小麦灌浆有利.小麦生产气候条件的劣势为春季晚霜冻出现的几率为10年1遇,应注意防范4月10日之后出现的晚霜冻;3~4月偏旱的年份较多,几乎2年1遇,应加强各种水资源的开发;5月份出现干热风的几率为2年1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周口市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53~2003年周口气象资料、小麦生育期观测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 11月上旬之前有 1~2次>20mm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小麦播种;小麦越冬期气温较高,有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继续生长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壮苗;穗粒形成期无连阴雨的年份占 80%,日照相对充足,气温>10℃的日数长,延长小花分化时间,有利于成大穗; 5月份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小麦灌浆有利。小麦生产气候条件的劣势为:春季晚霜冻出现的几率为 10年 1遇,应注意防范 4月 10日之后出现的晚霜冻; 3~4月偏旱的年份较多,几乎 2年 1遇,应加强各种水资源的开发; 5月份出现干热风的几率为 2年 1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7.
龚绍先 《气象》1977,3(3):4-5
华北地区常年到三月下旬或四月初,小麦叶片就由匍匐状态转向直立,麦苗进入起身期。此时植株体内进行小穗分化,就是农民所说的长“码子”,这个时期约经历半个月,当主茎第一节长出地面1—2厘米时,为小麦拔节期,拔节期的开始标志着在每个小穗上进行小花分化。因此,起身拔节期小麦的主要生育特性是在根茎叶营养体繁茂生长的同时,又进行着以小穗和小花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并且从起身期以后,主茎和大分蘖逐渐长成穗,小分蘖慢慢死亡,即分蘖向“两极分化”。所以起身拔节期是争取壮秆、大穗,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气象条件和管理措施的好坏关系到每  相似文献   

18.
结语     
1.我省大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波动与大小麦生育期内的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密切相关,与生育期的长短有关。就是说,决定我省大小麦产量的地区差异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日照条件,而产量的年际波动则主要是由降水的多少决定的;有效分蘖期和抽穗成熟期是两个气候关键期,又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时期,降水偏少日照编多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穗粒性状。 2.本省大小麦的农业气候条件总的讲是有利有弊,利为主,弊不少。气温高→低→高,降水少→多,日照多→少→多的时间变化与大小麦生育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基本同步;有一  相似文献   

19.
UV-B辐射增加对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观测,分析了UV—B辐射增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计算了UV—B增加条件下对作物群体生产力生态特征值发生变化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表现在:生育期推迟,叶面积、分蘖和开花数减少,植株矮化,绿叶数、单株干物重、叶重、穗重等减小;影响小麦群体生产力表现在:群体生长率、相对生长率、叶面积指数、叶日积、净同化率都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有很大幅度的减小,从而使小麦每亩株数、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也明显下降,最终影响到小麦群体生物学产量及经济学产量。  相似文献   

20.
大小麦对气候环境适应性较强,从气候生态的角度看,本省大小麦生育期内的某些气象条件,对高产稳产或形成良好的穗粒重结构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本文把这种不利的气象条件叫做大小麦的农业气象灾害。这主要有湿害、病害、冻害和热害。此外,风、旱、冰雹等灾害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在此不作专门论述。 (一) 湿害麦类属旱性作物,需水又怕水。本省大小麦生育期间雨量过多,特别是平原水网地带地下水位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湿害,成为影响大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农业气象问题。本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