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风成砂具有特殊的工程性质,如何有效地加固这种地基这一研究课题,近几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一种加固沙漠软弱地基的新方法--土工网格垫层及其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沙漠土进行8 000 kN m、6 000 kN m、4 000 kN m、3 000 kN m能级强夯法地基处理试验,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后的沙漠土进行检测,得出各种能级强夯对沙漠地区填方区、挖方区处理后的有效加固深度和承载力。对强夯法处理沙漠土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给出各种强夯能级能够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夯点间距等设计施工参数,供类似地质条件下强夯地基处理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岩土地基工程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通过对通州规划新城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压缩性及不良地基土的分布等,为影响研究区岩土地基分类的主要控制因素。进一步将研究区地基条件分为5类,对各类地基条件进行了工程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建议,为新城土地的合理规划、科学使用提供了前期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4.
程永锋  丁士君 《岩土力学》2012,33(11):3230-3236
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沙漠风积沙属于特殊土地基,这种地基上的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缺少相关设计依据。针对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特点,进行了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的真型试验,得到了上拔与水平荷载、下压与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的承载变形特性、基础构件的应变特性、基础底板与风积沙地基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化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装配式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和上拔角取值,得到了基础稳定的最不利工况,有助于提高基础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试验结果为沙漠地区台远-塔中220 kV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孟祥瑞  冯嘉谟 《辽宁地质》1999,16(2):152-157
引碧入连工程,大沙河倒虹吸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多为淤泥质土和中细砂,前者地基承载力不及80kPa,后者有严重的砂土液化问题,为此采用了复合地基处理,提高了地基强度又防止了砂土液化,在施工中应用了静载荷及动力法进行了检测,测定了复合地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复合地基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机理,指出对于该加固工程,可采用静压注浆及树根桩相结合形成的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工程实践表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能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地基的使用能力及其分区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工程建设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地基的使用和潜力是个关键。在本文中,作者编制了南京市的四个工程地质因素图,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南京市地基分区图,为工程地基的选择提供了判断依据,以期减少由工程建设引发的环境岩土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刚  台运好  华伟 《岩土工程技术》2012,26(2):106-108,F0003
水泥土搅拌桩作为加固软土地基的一种成熟方法,适用于多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与粉土等地基。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用于垃圾填埋场复合地基中,提高地基承载力与减少地基沉降量,保证垃圾堆体及地基整体稳定的作用,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沙漠地区的风积粉细砂具有轻微至严重的湿陷性,消除该类地基土的湿陷性是工程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强夯法加固风积粉细砂地基土,通过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检测加固情况,评价强夯法消除风积粉细砂地基湿陷性的效果及规律。结果表明,风积粉细砂的湿陷性主要受含水率及密实度的影响,含水率对于湿陷变形作用尤其突出;强夯施工前,应对场地洒水充足,使土体含水率达到最优含水率;强夯加固中,填方区最佳锤击数为10击,挖方区最佳锤击数为8击,坚持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强夯后,风积粉细砂的承载力是强夯前的两倍,在湿陷试验中风积粉细砂变形增量随时间变化较少;强夯法改善风积粉细砂湿陷性效果显著,其中,洒水是控制湿陷性的主要因素,强夯是次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强夯法处理风积粉细砂地基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为同类型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高层建筑物地基勘察资料,分析了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基条件,综合评价结果认为该场地适合于高层建筑修建,并具有良好的地基条件。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锚索地梁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夏雄  周德培 《岩土力学》2002,23(2):242-245
通过东坪高边坡工程应用预应力锚索地梁的工程实践,探讨了预应力锚索地梁的适用条件、地梁间距、地梁尺寸和锚固长度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锚索地梁在矿山已变形边坡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土锚固是边坡岩土体加固的主要措施。以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镜铁山矿黑沟矿区已变形边坡加固工程为例,利用Slide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对已变形边坡采取预应力地梁锚固+坡顶防渗排水+主、被动网防护+随机锚固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阐明了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地梁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实践表明,采用以预应力锚索地梁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已变形高边坡的变形控制和支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老黏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各种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阐述了理论公式计算确定老黏土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性.结合武昌地区的工程实例,用各种方法计算确定了老黏土的地基承载力值.研究表明,原位测试方法得到的承载力值偏低,而理论公式计算较合理.为了提高老黏土地基承载力的可信度和精度,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除采用原位测试方法外,有必要结合理论公式计算来获取老黏土地基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14.
公路工程建设呈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有地基稳定问题、边坡稳定问题、围岩稳定问题和渗透稳定问题。这些问题对工程的影响体现在变形和强度两个方面,根据工程的功能和性质,应考虑按变形控制或强度控制来确定工程安全标准和评价工程稳定性。基于岩土工程问题的产生条件,提出了在工程实践中应注重的内容及研究方向,如:路基岩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地基处理技术及工程特性研究、深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研究、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边坡治理技术及可靠性研究、围岩与结构应力变形研究、地下水对各种岩土体的作用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5.
朱立新 《矿产与地质》2005,19(5):579-582
概述了已建建筑物变形现状的调查与沉降观测结果,根据勘察揭示的场地岩土条件,对多种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场地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及变形特性指标,并结合收集的设计资料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大量的验算,从地质角度查明了已建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原因,综合已建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和地质及环境条件,提出了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加固治理措施,并介绍了采用锚杆静压法加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技术上与经济上的优越性,是锚杆静压桩在治理龙海某厂房地基的成功实例,值得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软土物质成分主要为水族矿物,具有较大的界限含水量,且其微观结构多为絮状链接结构或粒状链接结构,同时还具有土层厚度大,含水量高,灵敏度高,孔隙比、压缩性大,抗剪强度、承载力低等特性。针对该地软土的这一性质,综合比较几种地基加固方法,提出了采用排水固结法来进行软基处理。文中对排水固结法的原理及地基沉降的计算作了简要介绍,以便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综合物探在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使用探地雷达与瑞雷波法结合轻便动力触探技术检测软弱地基的经验和几点认识,并讨论了该勘察方法的应用条件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堆山造景工程地基稳定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山造景工程是一项利用建筑渣土,在坑塘上进行堆载的市政工程。通过对堆山造景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工程设计、施工工期等条件,提出了清理淤泥、设置反压平台、排水、控制堆填速率等促进地基稳定的防治措施。利用孔隙水压力监测、侧向位移监测及分层沉降监测等原位监测数据,以复合型法进行反演力学计算参数,并将反演结果用于该工程地基稳定性的模拟,以指导后期工程以及类似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某工程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50kPa,而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仅为160kPa。根据场地环境条件.采用了钻孔夯扩白灰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处理。该方案取消了保桩桩,变柔性桩为半刚性桩,通过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达到了即加固地基,又减少了工程造价的目的。介绍了该方案的设计计算程序及现场施工中的技术方法。经现场载荷试验检验,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均不小于250kPa,沉降量为17.79~28.80mm之间.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国强 《探矿工程》2005,32(9):25-27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对发生倾斜的住宅楼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托换加固、顶升法纠偏的处理方法,并且总结了采用该法施工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