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3.
本文采用阿勒泰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站近54a(1960~2013年)夏季(6~8月)的日有效降水量(20~20h降水量≥0.1mm)资料,用WMO推荐的百分位法计算了全地区过去54a夏季极端强降水的阈值、进一步分析了当地夏季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夏季极端强降水阈值呈西部、南部小,北部、东部大,并且空间异常分布特征如下: 夏季以及夏季各月的极端强降水日数和强度均可总结出5种最主要模型;极端强降水量可总结出8种最主要模型;并且通过时间标准化序列分析各种模型都有对应的降水日数、量级、强度明显偏多(强)和偏少(弱)的时段。日数、量级、强度近54a来,除吉木乃略有下降以外,其余各县(市)均为增长趋势,尤其是北部、东部地区.同时上述三指标存在着显著的年代际和年纪尺度的周期变化,上世纪90年代和2010年至今为三个指标最多(强)的年代,而上世纪70年代为最少(最差)的年代.并通过周期分析(小波分析)可知,均有对应的显著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4.
近42年辽宁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24个台站1960~2001年的气温资料,对辽宁近42a来的气温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近42a来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8年为辽宁近42a的最暖年。 相似文献
5.
华北中部近45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华北中部41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通用的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近45a来华北中部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华北中部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南部平原地区一般减少,北部山地区域多有增加,降水日数有较明显减少,强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是中、小雨(雪)日数减少造成的。暴雨日数和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显著增加。华北中部强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在降水日数中的比重有增大趋势,强降水量和暴雨降水量在总降水量中的比重可能也增加了。这种相对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6.
基于日降水量的江西省极端降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STARDEX研究计划提出的PQ90、PX5D、PINT、PFL90、PNL90等5项主要极端降水指数,对江西省83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量资料进行计算,并据此分析了45 a来江西省逐日极端降水强度和发生频率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大多数台站逐日极端降水指数的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且部分通过了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检验;从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看,所有指数在20世纪60—80年代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在90年代变化明显增大。总的来说,江西省逐日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临界值、极端降水的发生频率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50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中国419个测站1958-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集,分析了近50a中国不同区域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并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长江以南地区是春、冬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而年、夏季以及秋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在西南地区较高,在西北东部较低。年极端降水事件频次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夏季相似,华北和东北有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弱的减少趋势;其他季节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差异。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年极端降水事件时间序列的多项式拟合曲线的变化情况与夏季基本一致;而其他季节的变化则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呼和浩特气象站1951—2009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年序列的第90个百分位,建立了日降水量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检测了近59年来呼和浩特逐日降水量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分析了极端事件阈值和日数及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结果显示:①呼和浩特日降水极端事件的阈值小,为10.6mm;全年极端事件出现的频次11d。②降水极端事件主要出现在4-10月,且8月最多。③近59年来呼和浩特全年降水极端事件及其降水量没有显著的增减变化趋势,但而进入21世纪后,极端降水事件及其降水量的变率加大,降水强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0-1993年内江市各测站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江市近34年来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以-23.86mm/10年的倾向率减少,减少最快在我市西部,东部略有增加,并且指出,近30多年来,内江市的区域平均降水量冬,春两季正在增加,而夏,秋两季却在减少,冬半年与夏半年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灯塔市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61~2000年灯塔市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a的灯塔市逐年、四季和作物生长季6个时段降水的变化特征,得出了灯塔市降水量呈适年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开平市气象观测站自1959~2001年共4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客观分析方法,对开平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以及近43年降水的异常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45年来河北省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河北省1961-2005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通用的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近45年河北省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980年为由多向少的转折点;强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变化不大,但南部平原地区一般减少,北部山地区域多有增加,暴雨日数和强度在1990年代中后期显著增加;降水日数有较明显减少,南部和东南部平原减少更显著;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是中、小雨(雪)日数减少造成的.这些结果说明,河北省强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在降水日数中的比重有增大趋势,强降水量和暴雨降水量在总降水量中的比重可能增加了.这种相对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13.
14.
15.
内蒙古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并且在此期间降水量之年际变化很大,既易少雨干旱,亦易多雨洪涝,这是我区防旱防汛之关键季节。为此,根据全区6-8月总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将内蒙古地区汛期降水分为4类,进行气候分析,并将其作为预报对象,用转换概率统计预报方法做分类预报,在1989-1991年3年的实际预报中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运用 24个台站 1960~2001年的气温资料 ,对辽宁近 42a来的气温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辽宁近 42a来气温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 ,1998年为辽宁近 42a的最暖年。 相似文献
17.
利用潮州1957—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其年、季降水气候特征及暴雨气候特征;应用MHF小波方法分析年降水量及暴雨日数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潮州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前汛期降水量对全年雨量的贡献逐渐下降,后汛期则相反;汛期开始月份及汛期降水强弱的年际变化明显,汛期结束月份年际变化不显著;降水偏多异常,各月差别不大,偏少异常,各月差别很大;4—8月最易发生降水异常。(2)暴雨主要发生在4—9月,暴雨气候事件初发时间有提前趋势,但近51 a暴雨日数总体上无明显增加。(3)年降水量存在3.5 a、18.4 a的主要时间尺度;暴雨日数存在4.6 a、12.1 a主要时间尺度。(4)整个时间域上,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尺度和时期这种对应特征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利用西北及三江源(黄河、金沙江及澜沧江)地区122个气象观测台站1956—2004年近50年的逐日降水量及月总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6.73mm/10a;降水日数的趋势变化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递减率为2.7d/10a;平均降水强度总体呈弱的增强趋势,增强速率平均为0.20mm/d/10a,增强幅度比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水平强;从4~9月最长无降水日数趋于增长反映出西北地区干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 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随着降水级别的逐级增加,地区分布差异逐渐增大;整体上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降水日数的下降趋势均非常显著,全省年均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达到了-3.83天·10a-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每10 a全省年均降水强度增加0.15 mm·d-1;陕西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小雨及中雨的减少上,小雨降水强度在夏、秋两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和0.04 mm·d-1·10a-1,其上升趋势分别通过了0.01和0.1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年均降水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陕西年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自1984年出现了突变性下降,而降水强度的突变则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统计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 通过考察与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HRF)年际增量相关的环流, 确定了5个预测因子:冬季北太平洋涛动、12月南极涛动、春季3~4月南印度洋气压、春季3~4月白令海气压、春季3~4月印尼—澳洲附近经向风垂直切变;然后利用这5个预测因子,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HRF年际增量的预测模型, 进而预测HRF。交叉检验表明, 在1962~2005年的后报中, 这个预测模型对HRF显示了较高的预测技巧, 预测结果与实测间的相关系数为0.67, 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潜力, 对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