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关成矿多样性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矿多样性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包括:成矿多样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成矿多样性科学归属、成矿多样性研究意义、成矿多样性研究的可取途径.本文认为,成矿多样性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既包含有自然属性又包含有社会属性和知识属性,成矿多样性概念包含着系统科学的基本要素成分;成矿多样性的等级结构决定了成矿多样性问题的科学范畴;成矿多样性研究意义在于发现新型矿产资源,而新型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成矿多样性研究应当吸收和借鉴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成矿多样性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成矿多样性研究必须依靠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土地规划对于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情和民生问题。广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区域,该区域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就广西土地规划的现状做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前瞻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上扬子区长兴期海平面变化与腕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刘梅  王占磊  陈伟 《中国科学D辑》2005,35(12):1150-1155
统计分析了上扬子区四川兴文长兴期地层的沉积环境和腕足类化石分布, 并以海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基础, 对旋回中的腕足类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 指出, 在海进序列中本区腕足类物种多样性要高于海退序列; 本区长兴期腕足类物种辐射起步于早长兴初期, 物种多样性出现四次峰值(早长兴中期、早长兴晚期、晚长兴初期、晚长兴后期)、其中又以晚长兴后期为顶峰期. 晚长兴末期物种多样性急剧快速下降, 预示着本地区长兴末期大多数繁盛于古生代的腕足动物类群的灭绝.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西藏地区最大的河流,孕育着独特的水生生物资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与河流开发的推进,亟待对该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本研究基于雅鲁藏布江全流域的鱼类资源调查数据,整合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3个维度12项指数,对该流域鱼类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4个调查样点中共采集到37种鱼类,隶属于3目7科24属;其中土著鱼类27种,外来鱼类10种;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优势类群。基于Bray-Curtis相异度的层次聚类可将雅鲁藏布江鱼类群落划分为4组,表现为帕隆藏布汇口以上/以下江段及两个江段内干支流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区域生物地理学过程及河流环境梯度密切相关。利用12项多样性指数对各组群的鱼类多样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除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配对种间系统发育距离指数和平均最近种间系统发育距离(MNTD)指数外,其他指数检测到组间的显著性差异。不同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各异:与丰富度相关的多项指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功能离散度指数和MNTD指数与其他指数间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不同类别的多样性指数各自具有独特的指示价值。基于群落功能性状结构和系统发育结构的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样点驱动鱼类群落聚合的过程为种间竞争排斥,推测与雅鲁藏布江水体营养贫瘠、食物来源稀缺导致的种间营养竞争关系紧张有关。本文整合多维度多样性指数对雅鲁藏布江流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构建过程进行探究,以期为该流域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应用多维度指数评价淡水鱼类多样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着生藻类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着生藻类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着生藻类共计6门30科49属,其中硅藻为优势着生藻类.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尼洋河中游最高,在中上游河段和中下游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mid-altitude bulge)假说.着生藻类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尼洋河沿程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丰度在各个季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物种丰富度在秋季和冬季存在显著差异,夏、秋季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冬、春季.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着生藻类的物种丰富度和总丰度呈递减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部分硅藻与理化因子相关联,如:双壁藻(Diploneis)的丰度与总磷相关联,窗纹藻(Epithemia)的丰度与铵态氮相关联,双菱藻属(Surirella)的丰度与pH值相关联;部分绿藻与理化因子相关联,如:小球藻属(Chlorella)、栅藻属(Scenedesmus)、溪菜属(Prasiola)的丰度与水温相关联,小椿藻(Characium)的丰度与硬度相关联,转板藻(Mougeotia)的丰度与表层溶氧、矿化度相关联,新月藻属(Closterium)的丰度与碱度相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即低海拔水域的着生藻类总丰度较高海拔高,高矿化度水域的着生藻类总丰度较低矿化度的高,不能用影响尼洋河着生藻类种类和数量的环境因子来解释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着生藻类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着生藻类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申红 《山西地震》2005,(Z1):42-42
地震科技档案以其独有的专业性、多样性、成套性和现实性为特征,它凝结着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具有极珍贵的保存和开发利用价值,对指导地震科学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震科学所表现出的探索性,地震观测项目的多样性,防震减灾涉及社会领域的广泛性,尤其以高科技为先导,地震科技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决定了做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了解通江湖泊鱼类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04年3月-2004年12月和2005年5月对洞庭湖城陵矶、岳阳和沅江三个区域的鱼类进行逐月调查.共鉴定鱼类69种,隶属6目14科44属,其中59.4%为鲤科鱼类.以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鱼类种类多样性较高,且时空变化较大.一般地,湖区与长江干流的距离越近,种类数达到峰值的时间就越早;鱼类多样性在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在南洞庭湖高于其它两个区域.以优势度>5000为标准,全湖有17种优势种,其中80.0%为湖泊定居性鱼类.在生态类群方面,湖泊定居性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74.0%;江湖洄游性鱼类最少,占13.0%.对比分析显示,由于生境丧失、天然苗种资源衰退和过度捕捞等原因,洞庭湖鱼类多样性较20世纪70年代明显下降,洄游鱼类种类数减少;通江湖泊鱼类多样性明显高于阻隔湖泊,表明江湖阻隔造成鱼类多样性下降,因此,加强江湖连通是保护鱼类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魏根 《湖泊科学》2018,30(5):1368-1378
周转(一个集合体中的物种在另一个集合体中被其他物种代替)和嵌套(物种贫乏的集合体是物种丰富集合体的严格子集)是形成β多样性的两种途径.本文采用Baselga提出的β多样性加法分解方法,对云南高原湖泊软体动物β多样性及其周转和嵌套组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位点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云南高原湖泊软体动物总β多样性为0.8903(S?rensen指数法)和0.9419(Jaccard指数法),周转组分分别占总β多样性的80.93%(S?rensen指数法)和88.92%(Jaccard指数法).总β多样性为瓣鳃类腹足类,金沙江水系南盘江水系澜沧江水系元江水系,浅水型深水型.周转组分占总β多样性的比例为瓣鳃类腹足类,元江水系南盘江水系澜沧江水系金沙江水系,深水型浅水型.采用配对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湖泊对软体动物总β多样性及其周转、嵌套成分的值分布形式不同.周转的成分分布比较均匀,嵌套成分呈现一种单峰的分布.周转成分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表明湖泊对间β多样性存在着完全的周转和完全的嵌套形式,所以相应地要采取多区域保护和重点保护相结合的策略保护云南高原湖泊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9.
杨纪金 《地球》2012,(8):102-103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最关键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本文就岩土水性性质、地下水升降变化及地下水动压力等作用对岩土工程所引起的危害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0.
斜入射平面电磁波的视电阻率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大地电磁法及音频大地电磁法都假设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地球表面,且忽略位移电流的影响.实际中,电磁波并不总是垂直入射地球表面,在某些情况下,位移电流也不可忽略.本文以新的方式推导了全电流条件下平面电磁波倾斜入射层状介质表面时的波阻抗公式,分析了位移电流、入射角、磁导率以及介电常数对TE和TM模式视电阻率之间相对差别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波垂直入射地球表面时,TE和TM模式视电阻率相等,该特性与位移电流大小、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变化无关.当位移电流可忽略时,TE和TM模式视电阻率相等,该特性与入射角、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变化无关.当电磁波倾斜入射且位移电流不可忽略时,TE和TM模式视电阻率不相等,两者的差别随位移电流和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与磁导率和介电常数有关.一般地,当位移电流超过传导电流的5%时,其影响就不可忽略.因此,实际数据处理及反演解释中,对特殊地质条件或频率很高时,应考虑位移电流、入射角、磁导率以及介电常数对TE和TM两种视电阻率模式之间差异的影响,否则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孢粉多样性可为植物多样性和植被变化历史的研究提供诸多线索.目前青藏高原地区尚未有现代孢粉多样性和过去植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中部纳木错流域的37个表土和6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孢粉组合,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孢粉丰富度指数(E(T_(600)))定量构建了该地区现代孢粉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不同植被类型孢粉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反映了流域内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东南部高寒草原区域的孢粉多样性较高,在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植被区域则较低.湖泊表层沉积物孢粉组合主要来自于流域内高寒草原植被和山地垂直植被带.因而纳木错沉积物记录的孢粉多样性可以有效的反映过去植物多样性的变化.通过纳木错NMLC-1孔化石孢粉组合,重建出过去8400年以来当地植物多样性经历了逐渐上升的长期变化,并发生过多期快速变化事件.这主要受控于气候持续变冷驱动下山地垂直植被带的向下迁移.青藏高原中部与纳木错流域面临着气候变暖与植被退化等环境问题的挑战,该地区高寒植被恢复工作应重视山地垂直植被带和地带性高寒草原植被,并从植物多样性的长期变化历史中寻找参照.  相似文献   

12.
湖滨带在维持物种多样性、拦截陆源污染物、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洪泽湖水体污染日益加重,湖滨带面临着围垦、养殖和泥沙淤积等严重威胁。为更好地理解洪泽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运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探究了洪泽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种类结构组成,以及群落多样性和优势种的特征,分析上述参数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洪泽湖湖滨带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821.65 ind./L,平均生物量为1247.45μg/L,成子湖西浮游动物丰度较高,物种较为丰富;淮河口和东部湖岸丰度较低,多样性较低。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性总磷、悬浮物、叶绿素a、COD、溶解性有机碳、水草盖度、pH、溶解氧和风浪扰动是湖滨带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与轮虫物种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方差分解结果表明,轮虫主要受到水化学环境因子及其与食物饵料的交互作用,枝角类受水深、浊度和悬浮物等物理生境因子的影响,磷酸盐、pH、风浪扰动和悬浮物与水化学的交互作用对桡足类有明显影响,多样性指数主要受水化学环境因子、物理生境因子、食物饵料的交互作用影响。可见,加强洪泽湖湖滨带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13.
正围填海速度过快是中国滨海湿地的首要威胁。这一变迁过程中,与滨海湿地世代相守的渔民、迁飞的鸟类、生物多样性及生存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地方占用滨海湿地的围填海工程违规乱象及围填海后土地利用监管不善,对天然滨海湿地及生物多样性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与威胁。守住8亿亩湿地底线,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需要切实划定和  相似文献   

14.
李永民  聂传朋  王魏根  黄新  聂超  袁浩 《湖泊科学》2017,29(5):1195-1201
2013年6月-2015年6月,对安徽颍州西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农田区、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3种典型生境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3种,属于14目33科69属.按照季节和生境的不同对鸟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颍州西湖湿地保护区秋季鸟类的物种数和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而夏季拥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颍州西湖湿地保护区3种典型生境中,湖泊湿地的鸟类物种数显著多于河流湿地和农田区,同时,湖泊湿地和农田区鸟类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河流湿地,而河流湿地拥有最高的优势度指数.就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而言,该保护区鸟类群落科属间多样性为0.76.颍州西湖湿地是鸻鹬类和雁鸭类等迁徙鸟类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  相似文献   

15.
1 地震孕育与发生过程的复杂性 地壳运动与孕震系统是复杂系统,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呈现出多样性和整体性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20,(7)
正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它不仅向世界敲响了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警钟,更重要的是使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  相似文献   

17.
奥陶纪笔石动物的多样性演变与环境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球性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 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 营漂浮生活的笔石呈现出一种与底栖生物完全不同的多样性演变轨迹, 即在奥陶纪初就开始辐射并于中奥陶世早期达到高峰, 然后逐步递减, 这期间伴随着多个重要类群的起源、繁盛和演替. 另一方面, 在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下, 笔石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辐射过程和演化模式, 需要加以检验. 对华南上扬子区(台地)和江南区(斜坡)的早、中奥陶世笔石多样性的详细分析表明, 在两种环境下, 笔石分异度(属级、种级)都有较显著的增长, 但在规模、幅度、过程和型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上扬子区的辐射规模和幅度相对较小, 整个过程可识别为4个阶段, 其中有两次高峰. 江南区笔石的辐射规模和幅度均较大, 可识别为3个阶段, 多样性的主要增长期在第二阶段. 根据这两种典型环境下笔石动物群的组成及多样性演变的显著差异, 提出奥陶纪笔石动物的“深水起源与浅水扩散模式”: 大陆斜坡的深水区域是笔石演化新质的源泉, 奥陶纪的主要笔石类群均从这里起源, 然后扩散到浅水区域. 此外, 对华南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的奥陶纪笔石多样性的比较研究表明, 笔石动物在奥陶纪早、中期发生了全球性辐射. 在奥陶纪初笔石动物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生态变革: 从原先的海底固着类型衍生出浮游或漂浮类型; 在早奥陶世晚期(弗洛期), 全球几乎同时发生了笔石多样性激增事件(均分笔石动物群); 从弗洛期到中奥陶世末, 笔石多样性的增长大体呈现3个峰值, 但在不同地区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均有差异, 其中达瑞威尔期的多样性峰值在华南和波罗的板块均较显著, 但在澳洲板块上没有明显的响应. 总体而言, 奥陶纪笔石动物的辐射与古纬度没有密切关联, 但辐射的时间与当时的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事件基本一致, 表明两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植物共计7门29科48属,其中硅藻为优势浮游藻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尼洋河中游(尼洋河下游)最高,其他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假说.尼洋河沿程浮游植物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夏季的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其他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夏季总丰度与秋、冬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春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均匀度指数与其他3个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浮游植物季节演替依赖于外源性水源补充,沿程演替则与河道底质有着很大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硅藻门舟形藻科的藻类与理化因子铵态氮、表层pH、表层水温相关,部分蓝藻以及绿藻与水质理化因子也存在着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总丰度和均匀度指数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低于8.0的水域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比pH值高于8.0的水域大,尼洋河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受到河道底质影响较大,底质为黏土的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底质为砂石的大.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浮游植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湖泊湿地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淡水和食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湖泊湿地水文过程发生了剧烈变化,湖泊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质量下降和服务功能退化等风险.本文总结了原位观测、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在获取湖泊湿地关键水文要素方面的优...  相似文献   

20.
着生藻类是重要的水环境指示生物,其物种组成、生物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干扰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着生藻类调查数据,以及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逐月水环境指标监测数据,通过运用等级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来探讨滇池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