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西地震重点监视区桥梁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辽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4条国家级公路的桥梁133座、4次国有铁路的桥梁331座,以桥梁震害等级划分原则,求取其震害指数、判定震害等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市的震害预测,提出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单元的震害预测思路,同时对震害预测和减灾对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历史地震及现今地震活动性的分析、活断层分段理论及地震空区理论的应用、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及复发条件概率的估算以及多学科专家综合评估方法的引入,对川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滇东小江断裂带(中-北段)上15个不同段落的地震潜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修正并重新圈绘出位于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的四川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范围:北起道孚县的葛卡或者松林口一带,南至西昌市,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主干断裂带展布,全长约350千米。按对未来地震震级估计的不同,该区可分成3段。第1段位于葛卡或松林口至康定之间,震级估计为7±1/4级;第2段位于康定与石棉之间,估计的震级是61/2±1/4;第3段位于石棉至西昌之间,震级估计为7-71/2。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小江断裂带上的新塘湾和寻甸一嵩明两个段落未来15年内强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取得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实例仍较为鲜见,1975年海城地震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一个有详细材料证实的在实践上成功预报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确定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次,回顾了确定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回顾表明,在1996~200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10次强震中,有8次发生在防御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其经济和生命损失已分别占大陆的67%和92%。最后,简要介绍为确定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社会学和预测学而进行的10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预测研究,以及所得到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危险概率预测图、地震危险性(烈度)预测图、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和地震危险性综合指数预测图等。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防震减灾强化宣传,是落实震灾综合防御事项环节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1995年9月我国首次组织的甘肃省临泽县防震减灾强化宣传试点实施方案的具体作法及其减灾意义,最后就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如何开展强化宣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川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首先基于本世纪第五强震活跃幕川滇地区强震活动空间分布图象的结构性转移;二是该区“第一类地震空区”或“空段”的存在及强地震复发周期接近;三是大地形变复测证实监测区内“闭锁段”和“隆起区”的存在;四是在其空段和闭锁段或隆起区近年曾发生注目的中等地震活动;五是测震和其它微观前兆趋势性异常出现,说明所圈定监视区的中期强震危险性存在。本文通过构造活动速率、历史地震计算的复发概率值和测震学及微观前兆异常信度的分析和综合信度运算,探讨了并给出了川西地震重点监视区及附近地区的近期分段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9.
10.
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者承担着落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制度和目标任务的重要职责。本文以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从是否同意公开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入手,就是否同意公开、公开的方式和途径、公开的对象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地震重防区信息应当公开,公开内容为地震重防区的市县名单,公开时可采取普及率和公信度高的媒体等方式;同时要加强地震重防区相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地震灾情监测系统主要由无人机飞行平台、飞行控制系统、遥感系统、软件系统和无线电遥控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具有运行成本低、执行任务灵活性高等特点,是快速获取震后灾情信息的重要手段。结合四川高原山区的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对无人机地震灾情监测系统在四川高原山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在高原山区的应用将在提升地震灾情现场勘查能力,迅速获取灾情信息,增加救灾工作的时效性,及为后期科学考察提供辅助信息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2月21日在四川省白玉、巴塘县间发生了5.5级地震。文中给出了主震和余震序列的参数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前兆异常特征和短临预报依据。这次地震 震部门有准确的短临预报,并且省、地、县各级政府采取了系列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地震预报在政府和社会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地震预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震预报的防震减灾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地震预报与防震决策从机制上融为一个动态整体,对提高预报精度、降低决策等做了深入探讨,并建立起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操作系统,使防震对策的生成有了更科学的基础,可供各级政府及防震指挥部门试用。  相似文献   

15.
The New Seismic Zoning Map of China was prepared from 1987 to 1990 and officially promulgated in 1991.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two seismic zoning maps prepared in 1957 and 1977,some new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upgrade the method currently used for seismic hazard analysis.First,a probabilistic method was used instead of the deterministic analysis was used for previous mapping.Second,by taking advantages of the long history of historical seismic data in China,the nonhomogeneity of seismicity both in space and in time has been fully considered and hence the over-and/or underestimation of seismic hazard could be avoided.Third,the results of middle-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based on tectonic evidence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seismic hazard analysis.In addition,the attenuation laws for both intensity and peak acceleration of strong motion as the mapping parameters are also presented.Finally,an evaluation of the New Seismic Map and its effect 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uch as aseismic desi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个研究实例,介绍了利用IKONOS遥感图像后处理结合实地调查获取研究区域内建筑物结构形式、楼层数、占地面积等信息,并应用震害矩阵进行快速震害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18日在四川省犍为县发生一次ML4.2级地震,震中烈度V^ 度(存在Ⅵ^-异常点)。宏观震中大致在犍为县伏龙乡黄桷一带。地震使部分民房遭到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一方面需要把地震预报工作从经验基础预报向完善的物理模型推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地震台网的优化工作,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纵观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地震科学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①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造就跨世纪的监测预报人才;②监测台网优化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必须重视预报对监测技术的需求;③分析预报工作的基础建设对提高预报工作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中国目前震害预测研究的成果,分析了震害预测研究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历经数次调整,形成了符合当前实际的工作思路.本文阐述了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针对我国城市防震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工作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