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胜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1):87-98
壳-幔动力学是地球内部物理学和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从地球物理角度出发,以物理概念和数学描述相结合的定量方式,对陈国达院士生前所创建的活化构造(地洼)理论研究中的某些地球深部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综合评述和探讨。主要论题包括岩石圈的性质与物理学、地幔流变学、重力与均衡理论、地球的温度和热传递,诸如热传导、物质的物理运动所引起的热传输、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及地幔柱的形成和作用等。作者特别强调了构造演化的定量分析问题,如热时间常数、热应力与其它力源、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以及地壳断裂作用。岩石圈的构造作用与演化是与深部热运动有关的水平 (压缩和扩张)应力和由地壳厚度差异所导致的垂直应力差的共同结果。热应力的构造意义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尺度的脆性断裂或柔性应变松弛过程。局部对流机制对活化构造(地洼)研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A.D.Saraswat Raje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9,13(2):100-114
在印度三个时代不同的地洼区中,出现重要的赋存于沉积岩中的铀矿化作用。这些地洼区是:a)印度南部的元古代库达帕洼地;b)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的白垩纪Madadek盆地;c)印度北部的晚第三纪喜马拉雅前渊。库达帕洼地呈新月形,沿南印度克拉通东缘沉积,紧邻东加茨活动带,面积达44,500km~2。该洼地由数个上升、下落断块组成。在这些断块内,浅水砂质(库达帕亚组)和钙质(库尔努尔组)沉积物厚度超过12km,同时从2,000—600Ma,至少有四期粒玄岩墙侵入。铀矿化作用主要呈沥青铀矿(含硫化物)和次生铀矿物形式,沿库达帕洼地面南缘出现于磷质碳酸盐岩和共生物的帕帕格尼组砂质岩、砾岩中。如Tummalapalli、Ammasripall,在梅加拉亚,约200米厚的河流相、海相砂质、泥质沉积物分布于1.5km高的西隆高原南缘的Mahadek盆地。该盆地的铀矿化限于河流相、边缘海相早白垩世“石英粗砂碎屑岩/亚长石砂岩”型Mehadek砾岩中,如Comasahat,Pdensashakap、Domiasiat,并呈沥青铀矿、水硅铀矿、钛钠矿形式。这些矿物与还原剂(如碳、生物成因黄铁矿)紧密共生。在喜马拉雅前渊,铀矿化赋存于河流相锡瓦利克砂岩中,并主要产于锡瓦利克砂岩的下-中或中-上接触面上,如Thein、Morni、Hamirpur,Naugajiarao等地。矿化主要呈沥青铀矿、水硅铀矿(与硫化物共生)和大量次生铀矿物形式——这主要是由于持续至现在的反复的活化作用和沉淀作用。这三个地洼区铀成矿作用的共同特点是河流相沉积物围岩(主要为砂岩,并来源于丰富的酸性源区)、远成热液成矿作用和原始成矿作用时的强烈还原环境。这特征可作为在地洼区寻找赋存于沉积岩中的铀矿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地洼区的特征和性质及其与所谓“准地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地洼区是地壳发展经历了地槽阶段及地台阶段后,继续往前发展,由地台区转化而成的一个新的基本构造单元。当笔者初提出这种新构造区的时候,本来建议名为“活化地台”或“地台活化区”(简称“活化区”)。这两名称已为大家所熟识并使用。但因“活化地台”一名有缺点,即易被误解为地台区的一种,或被误解为等同于“准地台”,而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4.
笔者详读了陈国能教授在《高校地质学报》1997年第三期发表的文章“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阅完之后,笔者对此略述几点不成熟想法,以供进一步讨论。一、关于花岗岩的空间问题是花岗岩成因讨论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当然也是个很古老的问题,向前可以追溯到花岗岩研究历史的开始。在花岗岩成因的混和派与岩浆派的争论中,是混和派向岩浆派质疑的主要问题之一,即巨大的花岗岩基如果是岩浆侵位的,那么其所占据的空间内原来的岩石哪里去了。这对于原地转化或花岗岩化(insitutransformationorgranitization)的混和派来说是最容易解… 相似文献
5.
6.
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讨论杜杨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文于1997年12月收到。作者简介:杜杨松,男,1957年生,教授,博士。现主要从事包体岩石学及岩浆作用与成矿方面的研究。通讯地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处;邮政编码:100... 相似文献
7.
在热催化高温燃烧TOC分析中,我们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避免气体流速的波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卷7期刊载了闻广所写:“‘地洼’及其找矿意义?”的讨论文章,其中提到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讨论的问题。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建国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和1958年全党全民办地质的大跃进局面,为深入研究或 相似文献
9.
张旗先生的《评论》和他之前的工作没有提供饶钹寨岩体的“地幔交代作用”的证据;地幔交代作用不能作为判别地幔岩为大陆地幔和大洋地幔属性的标志,因为两者均可能发生地幔交代作用。根据铙钹寨岩体原岩为强烈亏损的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伴有豆荚状铬铁矿及瘤状矿石和铬尖晶石成分具有蛇绿岩地幔岩属性(双峰分布)而非大陆地幔橄榄岩特征,认为该岩体带有蛇绿岩成员的某些特征,并认为该岩体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我们对《评论》中列举的所谓大陆地幔橄榄岩中也产有豆荚状铬铁矿的诸多例子给予了剖析,指出《评论》犯有基本概念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是法国著名的铀矿床学家J.季弗鲁瓦及J.A.莎尔西亚根据多年来研究法国(以及参考葡萄牙、西班牙)热液铀矿床所做的成因分析,文中主要探讨了铀源问题。法国本土内的绝大多数铀矿床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共主要地质特点可归钠如下:1.矿床多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在空间和成因上同花岗岩关系很密切。花岗岩岩体的铀克拉克值较高,自变质发育,如钠长石化,白云母化,长石水解,黑云母破坏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编辑的“中国科学院第一次新构造运动座谈会发言记录”中有一篇王乃樑先生的文章,题目是“有关甘肃东部(陇东)新构造运动的一些材料”。我由于以前曾经到过这篇文章中谈到的—些地点进行过观察,并阅读过几篇 相似文献
12.
短周期壳下局部扰动(SSLD)的主要特性是其有10分钟到数十年周期的近于垂向变化的脉动;形变的幅值可波及到地表;且宽度可为数十公里;空间变化以同轴形式形成近于直立并延伸到地幔的通道-同心结构伸展数千公里;主要形成深度大约3000km(相当于下地幔边界);几十到近百公里的次要形成深度相当于壳幔边界。 相似文献
13.
本刊11期发表的白瑾同志“勘探小型矿床的地质工作方法”一文,对勘探小型矿床的地质工作,提出了若干技术方法。这里所发表的黎伟同志“对‘勘探小型矿床的地质工作方法’一文的意见”一文,对白瑾同志的文章,提出了若干重要的补充意见。这说明关于小型矿床的地质勘探工作方法问题,已经愈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很好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正在解决过程中的极为更要的问题,希望展开热烈的讨论,以促使这个问题早日得到完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牦牛坪矿-(Ce):一种新发现的稀土元素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坪矿-(Ce)属硅钛铈矿亚族的新成员,发现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的碳酸岩、伟晶碳酸岩和碱性岩等矿脉中。与已知的同亚族矿物相比,新矿物要么是chevkinite-(Ce)B位上的Fe^3 类似物,要么同时是polyakovite-(Ce)B位和C位上的Fe^3 类似物。牦牛坪矿-(Ce)直接从一类富F、水和REE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成矿流体中结晶所成。新矿物得名于产地和稀土元素中Ce居优。牦牛坪矿-(Ce)及其命名,已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投票批准。 相似文献
15.
牦牛坪矿-(Ce)属硅钛铈矿亚族的新成员,发现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的碳酸岩、伟晶碳酸岩和碱性岩等矿脉中.与已知的同亚族矿物相比,新矿物要么是chevkinite-(Ce)B位上的Fe3 类似物,要么同时是polyakovite-(Ce)B位和C位上的Fe3 类似物.牦牛坪矿-(Ce)直接从一类富F、水和REE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成矿流体中结晶所成.新矿物得名于产地和稀土元素中Ce居优.牦牛坪矿-(Ce)及其命名,已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投票批准. 相似文献
16.
牦牛坪矿- (Ce)属硅钛铈矿亚族的新成员,发现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的碳酸岩、伟晶碳酸岩和碱性岩等矿脉中。与已知的同亚族矿物相比,新矿物要么是chevkinite - (Ce)B位上的Fe3 + 类似物,要么同时是polyakovite- (Ce)B位和C位上的Fe3 + 类似物。牦牛坪矿- (Ce)直接从一类富F、水和REE的岩浆 热液过渡阶段的成矿流体中结晶所成。新矿物得名于产地和稀土元素中Ce居优。牦牛坪矿- (Ce)及其命名,已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投票批准。 相似文献
17.
牦牛坪矿-(Ce)属硅钛铈矿亚族的新成员,发现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的碳酸岩、伟晶碳酸岩和碱性岩等矿脉中。与已知的同亚族矿物相比,新矿物要么是chevkinite-(Ce)B位上的Fe3+类似物,要么同时是po lyakovite-(Ce)B位和C位上的Fe3+类似物。牦牛坪矿-(Ce)直接从一类富F、水和REE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成矿流体中结晶所成。新矿物得名于产地和稀土元素中Ce居优。牦牛坪矿-(Ce)及其命名,已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投票批准。 相似文献
18.
19.
对沉积颗粒的表面特征进行研究,是阐明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就贵州高原中部惠水盆地内的“磨光石”成因作一探讨,以求得解释贵州高原及其邻区的某些相关沉积物的形成条件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贵州西部地区“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科技情报》2017,(4)
在阐述了"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的成矿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铁矿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堆积)、成岩后期变化、淋滤富集成矿作用,并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期6个阶段,3期分别为:矿源层形成期、含铁岩系形成期、淋滤富集成矿期;6个阶段分别为:峨眉地幔柱上隆-玄武岩浆喷溢阶段、风化蚀顶-玄武岩古风化壳形成阶段、古风化壳沉积物堆积-迁移-沉积-含矿层形成阶段,地壳振荡性升降-暴露-含矿层风化淋滤阶段、含矿层次生富集成矿阶段、含矿层被覆盖保存阶段,从而建立了"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