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捷     
李捷,号月三,河北成安县人.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会员.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学家中的一位.后留地质调查所工作十余年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19年赴河北西部涞水、易县、蔚县、涞源、阜平、曲阳、唐县、完县、满城地区调查地质矿产,著有《直隶易  相似文献   

2.
翁文灏(1889.7.26—1971.1.27)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尤其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矿床地质学上有重要的贡献。翁文灏于1908—1912年留学比利时鲁凡大学,攻习地质,荣膺博士学位。1913年回国,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师,1914年任教授。1915年参加北洋政府毕业留学生考试,在“实科”中考分最优,被任命为农商部技正。1916年,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大部进入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始正式创立,成为一个工作实体,翁文灏任矿产股长。可见,翁文灏早期主要是从事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陈梦熊 《第四纪研究》2007,27(1):157-160
李捷先生,字月三(1894.4.29~1977.1.30),河北成安县人。著名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工程地质学家。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习班,同年进入地质调查所,开始从事地质事业。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中国地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早年在河北、山东等地,长期从事野外实地考察,并于1928年完成1 ∶ 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是我国最早完成的3个图幅之一。1927年他参加周口店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担任中方代表,为两年后"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奠定基础。1928年调任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湖北、四川、广西以及苏皖等地区,开创性的完成大量调查工作。解放后,他曾担任水利部勘探设计总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部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李捷先生是我国最早参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少数老地质学家之一,对冰川研究造诣甚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鄂西山区首次发现冰川遗迹,50年代又在三门峡以及北京附近发现冰川泥砾层的分布,对研究这些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第四系划分,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南李官桥盆地“红层”划分的意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官桥盆地位于秦岭东段南侧,横跨豫鄂两省边界,分布于淅川、均县境内,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出露完好,化石丰富,是河南省下第三系的代表性地区(图1)。该区“红层”的研究,始于1930年,李捷、朱森在盆地内范庄、指甲坡发现属于始新世的哺乳动物、龟类化石后,将其定为范庄统,隶属第三纪。1961年河南省石油队,首次将该套“红层”划分为玉皇顶、大仓房、核桃园、上寺四组,时代归于第三-白垩纪。嗣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地质研究所、北京地质学院及豫十二地质队等单位,对地层和矿产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表1)。  相似文献   

5.
边千韬 《地质科学》2008,43(2):415-416
常承法研究员1927年3月2日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50~1952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完成了大学学业,1953~1956年在原北京地质学院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从事构造地质和大地构造研究,曾参加了张文佑院士主持的我国第一幅“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及其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的撰写。1959年被聘为助理研究员,1978年晋升副研究员,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为博士生导师,1986年晋升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正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兼任局长,丁文江和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任会办(副局长),章鸿钊、翁文灏分别任局下设地质、矿产两股股长。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该局(所)定额39人,实行独立核算,年经费预算68000元。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18名地质毕业生于同年7月正式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局工作。由此,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历史的序  相似文献   

7.
正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兼任局长,丁文江和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任会办(副局长),章鸿钊、翁文灏分别任局下设地质、矿产两股股长。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该局(所)定额39人,实行独立核算,年经费预算6.8万元。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18名地质毕业生于同年7月正式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局工作。由此,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历史的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北坡,陕西洛南地区,有一套古老的冰碛层,在洛南县石门以北,洛(南)-华(县)公路23公里处、上张湾一带出露良好,该处地层剖面清晰,露头连续,顶底界限清楚,岩石变质轻微,岩性特殊,结构明显,便于观察研究。 自1958年杨志坚报告豫西“临汝冰碛层”以后,1963年王日伦指出,洛南地区有冰碛层存在,并与罗圈组对比。1976年陕西省地质局六队、区调队,进一步肯定了冰碛层的存在,并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其间,西北大学、西北地质研究所、河南省地质研究所等亦曾进行过一些零星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地质调查局,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兼任局长,丁文江和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任会办(副局长),章鸿钊、翁文灏分别任局下设地质、矿产两股股长。同年10月,地质调查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该局(所)定额39人,实行独立核算,年经费预算68000元。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18名地质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82,28(6):611-614
(一) 中国地质学会于1922年1月27日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为当时北京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组主任章鸿钊以及翁文灏、王烈、李四光、葛利普(A.W. Grabau,美国)等著名地质学家。参加大会的还有丁文江、王竹泉、王绍文、王宠佑、全步瀛、朱庭祜、朱焕文、李捷、李学清、周赞衡、孙云铸、袁复礼、叶良辅、董常、赵汝钧、卢祖荫、谢家荣、钱声骏、  相似文献   

11.
宋玉环 《地质科学》2008,43(2):281-281
“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庆祝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该室建立于1957年,至今已整整走过了50年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2.
邢光福 《地质科学》2009,44(1):347-348
谢窦克研究员,1935年5月生于江西九江,祖籍四川省内江市.195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曾先后在地质部北京地质研究所(1956~1961)、安徽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1961~1962)和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1962~2001)工作.2001年至今为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科学顾问.  相似文献   

13.
江苏宁镇山脉仑山灰岩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汉奎 《地质科学》1976,11(3):235-245
“仑山灰岩”标准地点在江苏南部句容县的仑山。1933年,俞建章在研究“仑山灰岩”中的头足类动物群时,曾指出:“仑山灰岩”的时代应属于早、中奥陶世。1935年,李捷等在系统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对“仑山灰岩”重新进行划分,把上部含鞘角石(Vaginoceras)动物群的灰岩归入中奥陶统,称汤山灰岩。  相似文献   

14.
朱庭祜,字仲翔,上海川沙县人。我国著名的老一代地质学家。1916年就学北京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地质研究所地质专科班,受教于名师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毕业后留在地质调查所工作。1920年留学美国威斯康新大学地质系,获硕士学位。1922年  相似文献   

15.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4,39(1):138-138
为纪念孙肇才先生从事石油地质工作50周年,以“板内形变与晚期成藏”为书名的孙肇才石油地质论文集2003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精选了孙先生的论著24篇,分“基础地质”(3篇)、“中国含油气盆地综述”(3篇)、“典型含油气盆地分析”(10篇)和“在中外咨询会议上的发言”(8篇)4部分。书末附有孙先生学术论著和报告目录。全书共332页,约53万字。书中论述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格局、成因机制、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6.
金玉璋 《地质科学》1990,(2):201-20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法国洞穴联盟21名科学家与洞穴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于1989年10-12月对贵州、川东、鄂西进行了名为“格必河-89”的科学考察。测量了总长度达55km的50个洞穴。  相似文献   

17.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06,52(4):466-466
李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位创始会员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李捷先生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冰川、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他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长并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硕果累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无愧于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李捷先生是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中方第一负责人,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等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掘80周年,李捷先生诞辰112周年,为了纪念李捷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和周口店遗址发掘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18.
王东安 《地质科学》1983,(2):127-135
西藏日喀则—白朗一带规模宏大的蛇绿岩套,是雅鲁藏布蛇绿岩系发育最好的地段之一,1980年6—8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藏考察队对该区蛇绿岩地质做了系统地、全面地考察,较详细填制了该区的蛇绿岩地质图和构造体系图。调查结果表明,在以镁铁质为主的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上部,普遍沉积有数百米厚的深海蛇绿质沉积岩系(照片1),经初步研究发现,在其下部夹有厚薄不同的沸石层。  相似文献   

19.
杨哈莉 《地质科学》1959,2(7):225-225
由地质部召开的北方找磷现场会议于今年5月4日至5月8日在江苏海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辽宁、吉林、河北、山西、山东、内蒙、陕西、河南、安徽等省(区)地质局(厅)、江苏徐州专区地质队、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等14个单位的32位代表。另外,锦屏磷矿负责同志及地质人员也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20.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59,2(2):41-45
本文是尚未刊印的“华北磷矿地质”一书中的第三章(即总论部分)。该文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研究室八个磷矿大队在1958年10-11月间在华北各地寻找磷矿而获得的地质成果。我们先将此文刊出,以供参考,本文有三张岩相图,将在本刊第4期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