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第 1期复杂地形上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姜金华 彭新东 (1)………………………………………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龚道溢 朱锦红 王绍武 (8)…………………………………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 (Ⅱ ) :“好 (坏 )天时”与历史上的“顺 (乱 )世”汤懋苍 汤 池 (15 )………………青藏高原夏季TBB场与水汽分布关系的初步研究江吉喜范梅珠 (2 0 )……………………………………1998年 5~ 8月青藏高原东部和邻近地区大气热源日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环流的关系  ………………   简茂球罗会邦 (2 5 )…………………  相似文献   

2.
第1期论 著长江中游区域性暴雨发展机理合成分析周 兵 徐海明 何金海 (1)…………………………………………秋季区域海冰面积异常与冬季大气环流及东亚区域气候的关系管成功 孙照渤 (14 )………………………长江流域不同区域暴雨发生机理的比较研究张海霞 周伟灿 黄昌兴 (2 1)…………………………………利用 NOAA- AVHRR遥感资料反演长江三角洲地表反照率的试验……………………………………………金莲姬 刘晶淼 李雁领 丁裕国 (2 8)………………………………………………………………………中尺度模式的四维伴随同化系统及…  相似文献   

3.
·天气分析与预报· . ?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1)f雨季海南岛绕流效应与粤桂南部中尺度降雨 系统的关系…………“………”-.………”(1)。南极气温振荡与广西季风降水的遥相关……(1 0/广西区域OI。R的气候特征及对降水和气温的 影响·……”……””··………”一,…………·(1)南宁机场1—3月份的大雾预报.…………”(1)1990年第4季度广西天气特征概述……...…(1)月赤纬变化对广西天气的影响初探…………(1 U广西大范围热带气旋暴雨的中低纬环流……(2j?盛夏西南涡影响广西的优势环流分析………(2)印度夏季风蔡发…  相似文献   

4.
天气气候分析  太阳黑子活动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预测中的应用赵玉洁 (10 /1)……1998年盛夏松花江、嫩江流域暴雨过程的云顶黑体温度分析…许秀红王承伟白人海等 (12 /1)用小波方法分析哈尔滨市近百年的冷暖变化姬菊枝 (17/1)………………利用T10 6数值预报产品分析湿位涡及螺旋度在暴雨形成中的贡献…贾艳辉 王承伟 景学义 (19/1)近12 0年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变化及其诊断…张桂华 国世友 潘华盛 (2 3/1)呼兰县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吕 伟 张国军 (2 7/1)…………伊春市气候变化规律及其预测白鸣祺 王 芳 (2 9/1)……………  相似文献   

5.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6):891-900
第1期论著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模型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周海光,郭富德(1)中国南方夏季降水与热带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异常的联系…………………………………钱玮,管兆勇(9)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非线性特征……………………………………韦莹莹,吴洪宝,沈桂凤(17)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及其与全球热通量的关系…………………………徐文明,孙照渤,曾刚,邓伟涛(26)河南省层状降水云系中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翟菁,周毓荃,杜秉玉(34)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年际变化的影…  相似文献   

6.
第1期论文东亚地区小冰期气候的模拟………………………………………………………………陈星刘健王苏民(1)中国北方地区1961~2000年干旱半干旱化趋势…………………………………………………梁泽学江静(9)冬季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对亚洲地表气温异常的影响………………………………………琚建华任菊章(18)南京“03.7”大暴雨中云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陈宝君吴海英曾明剑(26)一次短期集合预报试验……………………………………………………………………纪飞董佩明齐琳琳(32)银川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国756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方法(REOF)、功率谱方法,分析了中国冬季气温次季节尺度振荡的基本特征,并对次季节尺度振荡引起的冬季气温年际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冬季气温的次季节尺度振荡存在地域差异。中国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冬季气温次季节尺度都存在10~20天和20~60天的振荡变化,只是南部和东部地区10~20天振荡较西部更显著。(2)冬季气温的10~90,10~20和20~60天主振荡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中西北、华中、华南地区振荡周期的年际变化相似;华北、东北地区振荡周期的年际变化相似;西南地区和云南省振荡周期的年际变化相似。(3)中国冬季气温的次季节尺度振荡与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区域主振荡强弱年对应的中国冬季气温存在明显的异常,且相应的次季节变化与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气象》2003,29(12):60-63
综合评述目前短期气候预测可预报性的研究概况 (2— 3)…小冰期气候研究回顾和机理探寻 (7— 3)…………地表气温变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8— 3)…………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进展(1 0— 3)……………………………………………………研究论文MM5对南海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模拟 (1— 3)……中国西北地区云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1— 7)……………………………………………………天津气象塔风温梯度观测资料的统计特征(1— 1 2 )…………………………………………………云室中两种检测冰晶方法的比较 (1— 1 7)…………η模式边界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近55 a来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1)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一致变暖;第二模态表现为80年代以后东北、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升高,而西南、华南地区气温降低。2) 西伯利亚高压变化与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一模态关系密切,当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3) 北极涛动(AO)与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二模态关系密切,它与中国冬季气温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当AO为正位相时,上述区域气温往往偏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0—2011年江西省81个台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北半球逐月5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西地区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冷暖典型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特征以及气温异常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的相关性,并运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探讨了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异常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江西地区省冬季气温以全区一致的变化为主;(2)影响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为北大西洋(20.0°—42.5°N,10°—70°W)和欧亚地区(25.0°—72.5°N,40°—150°E),影响时段分别为当年7月(前期)和当年冬季(同期);(3)前期7月北大西洋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地区;冬季欧亚大陆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赣中地区。  相似文献   

11.
引 言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夏季的暑热或冬季的严寒天气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尽管人们通常用气温高低来表示环境冷热 ,但是人体对外界冷热的感觉并不仅仅根据气温来评价 ,体感温度受许多气象因子综合影响 ,其中气温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最大 ,同时 ,还与湿度、风等气象因子有关。通过统计 1 971~ 2 0 0 0年 ( 1~ 1 2月 )与体感温度关系密切的最高 (低 )气温 ,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分布概况和体感温度的计算式 ,求得体感温度经验公式。1 最高 (低 )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的气候特征1 .1 最高 (低 )气温分布概况1 971~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气象》2001,25(6):47-48
(期~页 )研究论文·技术报告贵州省暴雨BP神经元网络预报方法 (1~ 3)……锦江流域暴雨洪水气候特征分析 (1~ 5 )…………贵州夏季降水异常的小波分析 (1~ 10 )……………贵州 2 0 0 0年 6月降水、环流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1~ 13)…………………………………………遵义市近 5 0年来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1~ 16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作凯里站 5月逐日晴雨预报(1~ 18)…………………………………………赫章县优质烤烟生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1~ 2 0 )…………………………………………………桂南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 2 2 )…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论文·技术报告      (期~页 )秋末乌江流域面雨量预报特征分析 ( 1~ 3)………………………………………………………一次重秋风天气过程的EC96h50 0hPa预报场与实况场的对比分析 ( 1~ 7)……………………螺旋度与贵州暴雨落区预报 ( 1~ 1 1 )………………………………………………………………贵州省冷 (暖 )冬年的特点与春季总降水量及温度的关系 ( 1~ 1 4)………………………………2 0 0 2年 8月 2 0日强热带风暴的螺旋度诊断分析 ( 1~ 1 6 )………………………………………T2 1 3对贵州省 2 4h雨量预报检验 ( 1~ 1 8…  相似文献   

14.
天气气候研究2 0 0 1年 6月 2 3日大暴雨过程的分析徐杏英 ( 1 - 1 )………………………………………两类 E1 Nino事件与杭州气候的相关性分析周蕾芝 ( 1 - 6 )………………………………舟山春季海雾发生规律和成因分析徐燕峰 陈淑琴 戴群英 ,等 ( 1 - 1 0 )………………杭州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高天赤 方汉杰 马瑞青 陈勇明 ( 2 - 1 )……………………2 0 0 0年浙江省热带气旋灾情评估何彩芬 钱燕珍 ( 2 - 4)…………………………………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时与夏季副高的关系分析董克慧 ( 2 - 7)………………………用温度对数压…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背景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1961-2000年江苏省60个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江苏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背景场特征;最后,初步探讨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异常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江苏冬季气温异常表现出整体偏冷或偏暖的趋势;(2)近40a,江苏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1—1985年为偏冷期,而1986—1999年为偏暖期;(3)江苏冬季冷、暖期的大气环流、SSTA背景场存在显著的差异;东亚冬季风及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异常与SSTA的年代际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在年代际尺度上,江苏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异常升温与全球气温的明显增暖是同步的,可以认为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主要体现为对全球增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冬季气温变化与采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全国及各区域冬季气温序列的建立资料取自国家气象中心整理存档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 .在 695个站点中实际序列长度在 40 a以上的站点占 82 % .考虑到我国地域特征和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 ,在分析讨论时将全国分为 8个区 .全国和区域序列的产生方法如下 :( 1 )求算全国各站冬季气温序列 ,即 1 2、1和 2月气温月平均值 ;( 2 )将全国或某区域按 5.0°× 1 .0°经纬度网格化 ,求算各网格冬季气温序列 ,即网格内各站序列的简单均值 ;( 3)以各网格序列 1 961~ 1 990年的累年值为气候平均值 ,求算出各网格的距平序列 ;( 4 )求算全国和区域序列 :…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期·研究论文·青岛气温和降水的突变特征分析……………………………………………陈志梅,刘兆桐,张晓慧,等(1)9711号台风与0509号台风能量场对比分析………………………………………………………臧传花(5)·临沂市气象局论文选·江淮梅雨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东北地区27个站逐月温度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提供的AO资料,通过EOF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东北地区近53 a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前冬和后冬气温的前2个模态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全区变化一致型和东北—西南反相变化的跷跷板型,且实际分布以跷跷板型居多;(2)前冬气温跷跷板型分布与同期位置偏北、强度较弱的类AO分布型呈正相关关系;(3)11月AO与前冬气温跷跷板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11月AO为正值时,前冬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气温分布型,AO为负值时,则出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气温分布型。因此11月AO可作为东北冬季气温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冬季(12月—次年2月)逐日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非滤波方法提取10~30 d低频成分,分析了1979—2011年中国低频气温及与之关联的大气环流特征,着重讨论了乌拉尔山环流对中国冬季地面低频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气温第一模态呈现全国大部偏冷(暖)的空间分布型;典型年气温10~30 d低频方差贡献率占30%以上。2)北大西洋到极地、乌拉尔山及贝加尔湖地区环流异常与中国冬季气温异常显著相关。当极涡偏弱或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正异常,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偏强时,有利于地面贝加尔湖附近的冷高压加强,使中国冬季气温偏冷;反之亦然。3)中国冬季低频气温与乌拉尔山环流密切相关,且当乌拉尔山环流异常超前约15 d时,两者相关关系最好。即乌拉尔山高度场的加强有利于乌拉尔山高压脊及西伯利亚高压加强,对应东亚冬季风加强,导致中国冬季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20.
栏 目期·页新春寄语 ( 1 .1 )……………………………………………2 0 0 0年辽宁气象科技 8项进步 ( 1 .2 )……………………宋达人局长在省气象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五”目标贯彻“三个坚持”争创“四个一流”做好“五项工作” ( 2 .1 )……………………………………………温克刚等 1 2名气象工作者参加中国科协“六大”( 3.1 3)………………………………………………天  气东北夏季月气温数值产品释用预报方法 ( 1 .3)…………辽宁春季降水历史演变特征分析 ( 1 .6 )…………………辽宁 7次大雪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分析和预报 ( 1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