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近日,沂源县在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中发现一处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天坑”——高山洼地。该“天坑”位于沂源县土门镇西松仙岭村南侧的唐家寨顶峰上,总面积约2.2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740~786米之间,中间低洼,四周略高,从航空照片上看像月球上的环形山。  相似文献   

2.
何谓天坑?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通俗地说,连绵的群山中突然裸露出一个巨大的坑洞,从空中俯瞰,好像大山对着天空张开了嘴巴,这种奇异的景观就叫"天坑".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有"天坑博物馆"之称,在方圆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大石围天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乐业县城西部,以典型的喀斯特天坑群地质遗迹景观闻名于世,被岩溶地质专家称为世界第一天坑群,并荣获国际岩溶与洞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2004年初,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人选国家地质公园,公园面积175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天坑群为主体并具多种旅游功能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处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带的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造天坑"吞噬房屋、阻断道路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些"天坑"主要是人类对地下资源无节制的开采,留下的大面积采空区塌陷后所形成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本文叙述了采用瞬变电磁法对某地石膏矿采空区范围圈定的一次应用实例,通过分析多测道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断面图,准确探测出地下采空区位置,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探秘天坑     
正"tiankeng"一词是由我国著名岩溶地质学家朱学稳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并在2005年国际天坑研讨会中确定其定义,由中文"天坑"音译而来,大致相当于英文的sky hole或heaven pit,是继"石林(shilin)""峰林(fenglin)"以及"峰丛(fengcong)"之后第四个来自中国的国际通用岩溶科学术语。何为天坑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大于百米和(或)容积大于百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  相似文献   

6.
1999年我在田林县浪平乡中学支援山区教育时,当地的朋友跟我提起了乐业“天坑”——大石围,讲了许多神奇的故事。于是我抽空与朋友一起来到乐业大石围,目睹了“天坑”的风采,领略了大自然这位神工巧匠的杰作。 走近大石围,一个巨大的天坑展现在眼前:大石围的形状像一个巨兽张开的大嘴,近似圆形,坑内四周皆被刀削似的绝壁包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竖井,显得深不可测。下面是一片极为罕见的茂密的原始森林,来到近处,只见一棵棵不知名的大树拔地而起,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各种花草争奇斗艳,空气特别新鲜,处处鸟语花香,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实际资料,指出"岩溶天坑"一词早有文献记载,不属于首创命名;并对大石围天坑形成时代及演化历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塌陷型天坑不是最年轻的岩溶地貌形态,现代溶蚀速率不能作为推断天坑地质时代的主要依据,强调大石围天坑形成初始地质时代为古近纪,最终定型于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乐业的山是伟岸的,总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乐业的天坑是雄奇的,总给人一种高深神秘的感觉。我不止一次走近乐业天坑,心的深处就藏着缕缕与山与石与天坑相关的情结在萦绕。说真的,我最早是由于山的诱惑,才有了走进大山深处的念头,才感受到了天坑奇观的壮美。  相似文献   

9.
乐业天坑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生态旅游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文章在分析乐业天坑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乐业天坑生态旅游特色,并提出打造乐业天坑生态旅游品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天坑有几乎封闭的特殊的生态环境,是植物王国、动物天堂,也是探险家的乐园。然而,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户外运动的高手,更谈不上是探险家,使得一般游客观赏天坑有些难度。不少游客慕天坑之美名而来,往往因天坑群数量大、路途艰辛和只能从上面窥视等多种原因,很难感受更多的天坑之美,最终抱憾而归。要想以最少的体力和时间感受天坑壮观、壮美的风景,我们可以先去看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天坑。除了前文提到的大石围天坑和白洞天坑,我想向大家再介绍两个天坑。  相似文献   

11.
正步入融安大良石门地质公园,沿着石阶山路继续往里走约1 000米后,我们这才发现,自己被山包围了。原来我们走进了一个天坑,底部和崖壁上都是翠绿的山林,抬头望天,自成苍穹,因此并没有什么紧迫感,反而感觉是被山妥妥地保护着。但周围的景致也只是南方最平常不过的山地风光,从外表看,并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惊叹的景色。然而,抬头往天坑西北端围岩仰望,眼前一亮,那竟然有一道门,一道大石门!正高高静静地立  相似文献   

12.
兰溪米市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是全国十大米市之一。据米市加工企业粗算,2013年2月开始发酵的"镉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4亿元。"洞庭湖区土壤和稻米镉含量研究"是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对洞庭湖区生态建设的两点建议之一。被污染的土壤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一名专家2008年曾致信湖南国土资源厅呼吁点出“毒大米”的危害。作为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参与者,他在给该报记者发来的信中称,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区所产之晚稻米女口果真有相当比例超标,是异乎寻常的。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16~17日,我有幸与参加2011年度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的200多名专家一起,来到了有“天坑之都、洞穴之城”之称的广西乐业一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一路上我与广西同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的高级工程师班波同行川:我在领略地质遗迹荚景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双龙旅游风景区位于浙中丘陵盆地和浙西中山丘陵的交接部金华山山地上,属龙门山脉。由东西向山脉主脊、南北向延伸的峰岭和深切的“V”河谷组成,山脉延展40多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峰大盘山海拔1312米,最低点海拔50米,相对高度达千米以上。由于金华山的间隙性抬升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自南坡山麓带至大盘山顶可分为四级相对平缓的地貌面。早已闻名全国的“双龙三洞”就位于第二级山间洼地中,海拔在400—600米之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打造广西世界级旅游品牌的重大意义,并根据大量资料及有关专家实地调查验证,认为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凤山岩溶、鹿寨香桥岩溶生态、资江八角寨丹霞地貌及北海涠洲岛火山地貌5个国家地质公园,桂林岩溶风光、贺州玉石林地质公园等,均具备世界级旅游品牌基本条件.建议有关部门应只争朝夕,抓住关键,遵循打造世界品牌的规范,扎实工作,讲究实效,积极申报.  相似文献   

16.
陕西汉中天坑群是在中国32°N~33°N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奇观。为了解汉中天坑群生成演化机理,进一步加强汉中天坑群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治理和保护,以系统工程方法为基础,采用复杂性理论、协同理论、自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汉中天坑群系统性、科学性、应用性的综合调查研究系统,探讨了汉中天坑群综合调查研究系统的构成要素,并从多个维度分别建立了地球科学系统内的多学科体系研究、地质遗迹资源构成研究、生态美学研究、生成机理研究、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研究和保护利用研究等6个子系统。随着汉中天坑群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体系的建立,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中国乃至世界岩溶地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实践上脱离地质学基础的土壤学也是难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湖南省政府2014年5号文件《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的"实施内容与重点建设"有"组织开展稻米镉超标和产区土壤镉污染普查,摸清土壤镉污染和稻米镉超标的分布区域、面积和程度。省农业厅根据普查结果,牵头制定污染耕地结构调整方案,报省政府审定后由区市县政府组织实施”。这一点对解决近两三年来的“湘米镉超标”问题有蟹迫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其经济以旅游为"龙头"。因此,桂林急需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基地,但为保护喀斯特山水地貌的资源优势而造成用地不足,成为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富阳市大力开展"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乡村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了"农家乐"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市民游憩空间,丰富休闲旅游市场,而且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助推了产业结构调整。但随着"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经营项目和内容的逐步扩大,用地需求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以促进"农家乐"产业的良性、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健康旅游资源。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资源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历史较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温泉仅占少数,开发强度由赣北、赣中到赣南依次递减。依据江西省内各区域温泉资源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采用网络化模式发展温泉旅游,通过“点—轴”渐进式扩散,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统,形成“一心两核、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