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海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境内雷电灾害十分频繁。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雷电灾害认识不足,除个别单位外,绝大多数单位无应有的防雷设施。存在着不重视雷电安全检测和拒绝检测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本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海北防雷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常晨  李松  李珏 《贵州气象》2012,36(Z1):14-17
为了对兴义电厂2×600 mW燃煤发电机组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运用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该项目由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风险R> Rr=1.00×10-5,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存在着防雷安全隐患.通过增加防直击雷设施、防感应雷设施及防雷电波设施的方式,完善防雷装置,加强雷电的防护后,计算出R=4.31×10-6<Rr,达到容许值范围,从而减少或避免雷击事故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杨再奎  刘崛  杨翼飞 《贵州气象》2012,36(Z1):54-56
为了对黔东南州液化石油储配站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运用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该项目高于风险容许值,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根据国际防雷标准规定:雷击造成人员伤亡损失的最大风险可容许值Rr=1 ×10-5.而在本项目中由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风险R=5.66×10-5,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存在着防雷安全隐患.通过增加防直击雷设施、防感应雷设施及防雷电波设施的方式,完善防雷装置,加强雷电的防护后,计算出R =4.32×10-6,达到容许值范围,从而减少或避免雷击事故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现状;分析阐述了农民防雷科学知识贫乏、观念淡薄,防雷设施滞后,防雷管理不到位及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等因素是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四点对策是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雷电预警信息发布和强化责任落实,对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法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AMEO 340和防雷业务管理工作,并借鉴其经验,从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评估和雷电灾害区划,规划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报平台,实现全省雷电业务集约化发展,开展雷电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防雷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法国防雷工作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法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AMEO 340和防雷业务管理工作,并借鉴其经验,从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评估和雷电灾害区划,规划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报平台,实现全省雷电业务集约化发展,开展雷电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防雷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蔡云泉 《浙江气象》2010,31(2):38-40,43
雷电灾害是德清农村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通过分析发现,农村雷击灾害频发主要成因为农村防雷设施缺乏、防雷安全隐患多、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工作开展难度大。结合这两年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和防雷工作实际,德清县对农村防雷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明确政府管理职责,制定农村防雷实施细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等几方面措施,有效加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根据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自然风景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三峡某自然风景区为例,选取符合该景区特性的准则层和方案层及其参数值,评估雷击人员伤亡损失风险,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评估结果表明:该自然风景区雷电灾害风险较高;闪电密度、雷电流强度、雷电预警和响应系统、直击雷防护措施以及防接触和跨步电压措施对该自然风景区雷电灾害风险影响程度最大;为了减小雷电灾害风险,该自然风景区应建立雷电预警和响应系统,设置临时避雷场所,完善直击雷防护措施以及防接触和跨步电压措施,并进行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各地市气象局上报的1998年度雷电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年度雷电灾害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河南省雷电灾害发生次数较多,经济损失严重,雷电灾害时间跨度大,感应雷击多,雷击对象为多电器设备。缺少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不合格,是雷电灾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结合青海省1997-2010年的雷电灾害资料为基础,对青海省雷电灾害时空分布、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受灾行业、雷灾类型、变化趋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青海省雷电灾害特点提出了雷电防御的薄弱地区和重点行业。为全省防雷减灾、雷电风险评估、防雷工程设计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防雷安全监管的角度,对目前杭州市防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得出完善防雷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议及对策。增强责任主体单位雷电防范意识、提升气象监管部门雷电灾害防御组织能力,对防雷安全监管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农村雷电灾害情况,依据1998~2004年全国雷电灾害人员伤亡事故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分析事故特征及其成因,并对农村防雷减灾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雷电灾害严重,灾害的发生主要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针对农村现有条件,提出防雷减灾的总体纲要和具体措施,是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利探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4年广西自动气象站受雷电灾害的原因分析,发现目前自动站的防雷装置在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波侵入和高电位反击等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因而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在今后的自动气象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中要注意系统性的雷电防护。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8—2018年杭州市酒店雷电灾害资料和G20杭州峰会接待酒店防雷检测资料,对酒店雷电灾害及其雷电防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1998—2018年酒店雷电灾害平均发生次数为3.95次/a,且近年有增加的趋势;春、夏季西部丘陵地区是杭州酒店雷电灾害发生的高发期、高发区,这与杭州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相一致,且发生多次雷电灾害的酒店均在西部丘陵地区的水域周边。雷电灾害级别均属于一般雷电灾害,个别接近于较大雷电灾害,雷灾易造成通信、监控和计算机设备损坏,这主要是设备耐受冲击电压值较小以及安全保护接地、线缆屏蔽和安装浪涌保护器措施未做好造成的。酒店方应注重防雷检测并加强对屋顶吧台、水上休闲设施等区域的防雷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雷电易发区内的旅游景点酒店,特别是位于水域周边酒店的防雷监管与安全教育,避免酒店遭受雷电灾害造成人员恐慌或伤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村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现阶段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农村防雷工作开展的一些建议,期望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快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进程,将农村防雷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建筑物和工业企业的建设越来越多,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明显增加。因此,认真做好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针对目前阿拉善盟防雷图纸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对防雷图纸审核的重要性认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雷电防护的实践中,要求首先明确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在防雷工程实施之前,对防护对象根据防护级别的划分来采用合适的防雷等级设计方案。需要确定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并采取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雷电防护方法。因此,在雷电防护管理工作中,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可为雷电灾害调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田洪进  龙衾颖  陈林琴  易丁 《贵州气象》2012,36(Z1):66-67,70
该文利用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实地勘察数据、湄潭县40a气象观测资料和6 a贵州闪电监测网实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IEC62305-2雷电风险评估方法对湄潭浙大旧址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分析计算,得出:该区域属高雷暴区域,雷电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防雷措施可以使雷电灾害风险降低至可承受范围,为浙大旧址修缮时设计防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结论也可作为同类古建筑雷电防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宾阳县国家气象站1957-2013年雷暴气候资料以及1995-2018年雷电灾害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宾阳县雷电活动、雷电灾害特征和雷击受损情况,探讨当地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近八成雷电灾害发生在农村,农村雷灾具有事故多、人员伤亡重、灾害损失大的特点;雷电灾害与雷暴发生的时数月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均在6月达到峰值,6-8月雷电活跃期与雷电灾害高发期有较好对应关系;雷电活动频繁、强度大,防雷减灾知识匮乏、防雷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是造成广西宾阳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电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山东省雷电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出山东省属于雷暴发生频繁地区,雷电事故多发区.通过近年来防雷安全检测、防雷工程设计审核、灾害事故分析与鉴定等防雷工作的实践,总结出目前山东省防雷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