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组件式GIS在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了组件式GIS基本概念,并根据“江苏省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分析江苏省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需求的基础上,从数据管理、模型建立、专题制图、三维可视化等多方面探讨了组件式软件技术在GIS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组件软件技术在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是当前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阐述了组件式GIS基本概念,并根据"长江三角洲(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在分析本管理系统需求的基础上,从数据管理、模型建立、专题制图、三维可视化等多方面探讨了组件式软件技术在GIS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智能管理系统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效亮  贾惠颖 《地下水》2001,23(2):86-87
在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中 ,引入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应用表明 ,该系统功能完备、使用方便 ,提高了用水计量、按量收费的科技水平 ,实现了“先交费、后用水”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它的应用 ,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有序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评价工作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数据的层次结构模型,进而提出了空间数据库图层的划分方案,结合Ma pGIS软件系统的数据格式给出了空间数据库的图层与属性的存储结构,并探讨了与空间数据库相关的数字制图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继朝  杨齐青  李永刚 《地下水》2005,27(4):296-298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空间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及水资源评价技术,结合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实际工作进行设计和开发,实用性强、功能较全面、集成度高,实现了空间数据库、GIS技术与地下水资源数学模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实现地下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柴时光 《广东地质》2012,(1):222-225
旨在建立地下水资源调查地质专业领域数据库,以满足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需求为目标,重点考虑描述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地下水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运用数据库技术对地下水资源用户进行需求分析,通过分析建立数据库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完成对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为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信息化保障。  相似文献   

7.
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GIS技术应用的一个方向,基于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利用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库管理能力,实现了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GIS的空间信息管理的优势,以西藏重要经济和农业综合开发区--"一江两河"地区年楚河流域的江孜县为例,首次对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进行了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网络技术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辉  齐学斌 《地下水》1999,21(2):73-75,83
人工神经网络(ANN)能够识别输入输出数据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而在解决其过程难以用物理方程描述的问题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综述国外在90年代以来ANN技术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简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指出这一技术的不足并展望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包括地下水资源属性数据库和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采用ACCESS97存储格式,空间数据库采用ARCVIEW3.1存储格式.文中介绍了西北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的基本内容、组织结构及其元数据,阐述了其在网上发布的动态网页设计思路及基于WEB GIS的数据浏览、查询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符斌让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2):41-42,52
降雨量作为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参数,长期以来,均采用多年平均值,但由于大气降雨的灾变性,这种平均值即不能客观地反映未来降雨量,更不能代表某一指定年份的降雨量,它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算术概率基础上的以数字表示的定性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灾变预测方法对山东省滕州市西部平原地区不同年份的降雨量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建立该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①降雨预测系统;②水资源供需平衡系统;③水资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荷兰地下水资源管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荷兰各级政府机构对地下水管理的职能分工,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规,地下水管理规划体系以及在地下水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在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GIS数据模型难以表达非结构化数据和GIS中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更不能表达数据间继承、聚合等在GIS中广泛使用的关系。面向对象的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这里介绍了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并结合矿区矿产管理工作中的特殊性,实例分析了其在矿区矿产地理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武 《地球科学》1998,23(4):424-426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美的结合,维持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可以使建立在其之上的地籍管理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直观、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10年来,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研究.本文在简要介绍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基本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丰都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为例,从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空间分析模块、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管理模块等方面论述区域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步骤和应用功能,为丰都县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体系,也为其它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5.
ARCGIS在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波 《安徽地质》2005,15(3):238-240
结合合肥市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介绍了基于ARCGIS软件和ORACLE 9i数据库的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及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宋耀忠 《地球科学》1998,23(4):386-389
根据地下通信管线网络的特点与通信部门对管线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维护管理与统计分析的实际需求,以通信主干管线为初始对象,以通信综合网络为终极目标,选用国产优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地下通信管线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是十分庞大复杂的,为了对有线电视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网络规划设计管理等功能,建立有效的有线电视网格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以有线电视网为背景,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GIS系统在有线电视网络管理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针对有线电视网络的特点,描述了有线电视GIS综合管理系统的模块功能,如系统资源管理、信息查询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如何站在信息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资源图件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的快速开发,是资源信息系统领域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资源图件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划分为图形数据库,应用图形系统和基础图形系统3个基本部分。对于复杂资源图件的计算机辅助编绘,需要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的支持。在基础图形系统上进行专业编绘程序的二次开发是高效建立图件编绘系统的最佳途径,并需注意GIS集成应用,三维可视化,人工智能和参数化设计等方法的运用,而系统平台开发是复杂应用的高级阶段。该思想可应用于煤及油气勘探,工程开发,矿区管理及区域地质等诸多领域的软件开发中。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四川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库;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应用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及对各土地适宜性监介指标确定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进行了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及今后改造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地质研究成果的最终表达形式,地图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使得地图的制作方法、表达形式以及信息的利用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能够更好为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