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台网技术人员培训团一行15人于2000年9月2-20日赴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和联邦地球科学及自然资源研究院(BGR)进行了培训,在德国的周密安排和中德以方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团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培训任务,文章就这次的培训及培训团所了解到的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德国计算机学家、数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在SuperMUC高性能计算机上通过优化Seis Sol地震模拟软件使其性能超越"神奇的"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水平。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模拟地震,地球物理学家使用Seis Sol地震模拟软件研究地下的断裂过程以及地震波,为未来地震事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基本形成机制。然而模拟涉及的计算十分复杂,即使超级计算机也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3.
<正>简介:《世界地震译丛》是国内唯一介绍国际地球科学的重要刊物,宗旨是跟踪国际地学科研前沿命题,由有关专家着重精选国际重要地学刊物上发表的地球科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最新论文,全文译载。本刊设有"综述"、"论文"、"讲座"、"消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和地震预报、地震前兆、震源  相似文献   

4.
简介:《世界地震译丛》是国内唯一介绍国际地球科学的重要刊物,宗旨是跟踪国际地学科研前沿命题,由有关专家着重精选国际重要地学刊物上发表的地球科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最新论文,全文译载。本刊设有"综述"、"论文"、"讲座"、"消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地震、地  相似文献   

5.
<正>简介:《世界地震译丛》是国内唯一介绍国际地球科学的重要刊物,宗旨是跟踪国际地学科研前沿命题,由有关专家着重精选国际重要地学刊物上发表的地球科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最新论文,全文译载。本刊设有"综述"、"论文"、"讲座"、"消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和地震预报、地震前兆、震源物理、岩石实验、地震减灾、地学观测及数据处理、地电地磁以及石油物探、  相似文献   

6.
JG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于2012年10月12日,发表了题为"Multi-technique equation of state for Fe2SiO4melt and the density of Fe-bearing silicate melts from 0to 161GPa"的文章指出,地球早期地幔的冷凝结晶可能始于核幔边界或下地幔。地球形成初期,地幔可能是一个整体熔融或局部熔融的巨大岩浆洋,其深度直达核幔边界。尽管目前地幔的物质大多都是固  相似文献   

7.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发生了7.7级强烈地震。至今十年中已发表了不少关于通海地震的文章,对地震地质背景、震源过程、烈度分布、形变特征等都作了较深刻明晰的研究。本文拟就现有收集到的资料对通海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予以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空间技术揭示的古吉拉特地震的地球系统过程”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1月27-29日在印度坎普尔举行。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德国和俄罗斯约80位专家参加了该研讨会。会计收到约70篇研究报告。文章介绍了会议概况、学术报告和专题辩论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简介:《世界地震译丛》是国内唯一介绍国际地球科学的重要刊物,宗旨是跟踪国际地学科研前沿命题,由有关专家着重精选国际重要地学刊物上发表的地球科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最新论文,全文译载。本刊设有"综述"、"论文"、"讲座"、"消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地震、地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8月2日,Scientific Reports刊发文章《大震后系统触发远震的证据》(Evidence of systematic triggering at teleseismic distances following large earthquakes)认为,大地震不仅会在其构造区域引起其他地震,还会在与该地震对应的地球另一侧区域内引起大地震。这种系统性的触发地震或在原始地震其地球另一端对映点30°范围发生。该研究是改进短期地震预测和风险评估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罗马尼亚国家地球物理所2006年4月下旬在Vrancea县的Plostina和Vrancioaia两个地震观测站演示了一种新的地震即时预警系统,该系统是地球物理所研究员Adrian grigorie和Alexandru Marmureanu的研究成果,也是他们与德国Karlsruhe大学合作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中外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角度对汶川地震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的研究论文数量非常多.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前兆特别难以“抓住”;迄今,几个国家中大多数破坏性地震都是发生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监测非强化的地区。1995年1月17日7.2级神户地震也不例外,它发生在远离东京及其附近密集仪器监测区的地方。然而,Igarashi等非常幸运地在神户附近于神户地震前几个月建起了一个地下水氡监测站,并能记录到明显的震前异常。他们的结果发表于本期《Sci-ence》上,同时发表的还有一篇Tsunogai和Wakita的文章,他们采用一种独创的廉价的方法在不同地点观测到另一种震前水文地球化学异常。这种方法是,收集商业  相似文献   

14.
据2012年2月17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报道,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数值模型,有助于解释地震与引发地震的强应力之间的联系.这一研究成果将对地震长期预报产生深远的影响.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地球科学系教授Holt博士和Ghosh博士,使用他们的模型来解释作用于地球构造板块的应力.根据他们所撰写的"全球动力学模型用于板块运动及其驱动力模拟"的研究论文,这些引发地震的应力不仅存在于地震频发的板块边界,而且也发生在板块内部,尽管目前对于板块内部的应力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3月23日,德国地球物理学会授予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华人科学家汪荣江博士"恩斯特·冯·雷博伊尔-帕斯维茨奖"(Ernst von Rebeur-Paschwitz Price),以表彰他在地球物理学与地震学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恩斯特·冯·雷博伊尔-帕斯维茨是德国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是现代地震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200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会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项,评选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9日,Nature发表有关地震发生机理及断层行为的文章,文章认为:引发大规模地震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稳定"断层,而非活动断层。这一观点颠覆了"活动断层是导致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的传统观点。在地震发生时,地面运动是断层两盘相对快速移动或滑动释放能量的结果,其相对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每秒3英尺(约0.91m)。并非所有的断层移动都如此之快,有些断层运动表现为缓慢滑移即蠕变,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一般认为,断层的这种蠕变是持续的,并且不利于产生快速滑动而引发地震。但新的断层运动模拟显示上述常识可能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17.
德国大陆深部钻探计划(KTB)是一次引人注目的尝试,它加深了我们对最薄的地球外层大陆结晶地壳的了解。但与该计划有关的报告并没有被广泛地发表,只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02,No.B8,1997)上发表了一组有价值的专门文章,把KTB计划的主要科学研...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测——进展、困难与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通过长期探索方能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期与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如板块边界大"地震空区"的确认、"应力影区"、地震活动性图像、图像识别以及由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报实践获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但是地震预测尚处于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目前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地震预测的进展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不可人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以及地震物理过程复杂性等困难的制约.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对地震及其前兆的观测,选准地点、开展并坚持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重要方式的地震预测科学试验,系统地进行基础性的对地球内部及对地震的观测、探测与研究,坚持不懈,对实现地震预测的前景是可以审慎地乐观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4月4日《Science》发表题为"洋中脊下深部温度变化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deep temperature variations beneath midocean ridges)的文章指出,地震波数据显示地幔深处的温度控制洋中脊与洋底巨大山脉的海拔高度和火山活动。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是板块分离的部位,也是新地  相似文献   

20.
Nature Geoscience(2013年第6期)发表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共同资助的有关新的地震形式"慢地震"研究的最新进展。慢地震通常会持续数分钟而非短短几秒钟,由于技术和研究手段所限,慢地震现象直至近5~10年才受到关注。慢地震由断层的缓慢滑动引起,介于断层稳定蠕动和破坏性地震发生之间。新的观测结果显示,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