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象》1977,3(2):4-6
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县积极开展大面积试种杂交水稻。1976年种杂交水稻8万多亩。其中有7万多亩分布在海拔290—1500米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一个海拔高低相差1200米的栽培网。去年收割结果,杂交中稻普遍获得较大幅度增  相似文献   

2.
朱伯伦  储昭庆 《贵州气象》1997,21(3):38-39,42
着重分析了水稻分蘖的消长规律,揭示了水分条件和温度条件对分蘖动态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分蘖的产量性状及其合理利用的光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发展,许多生物学领域都开展了如何根据杂交稻的生物学特点来掌握高产规律的研究。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如何恰当地利用杂交稻的分蘖优势,协调穗数和粒数的矛盾,建成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尽管合理的群体结构是作物的品种类型、土壤特性、栽培条件和气候因子等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对同一地区、同一杂交稻组  相似文献   

4.
1977年我们对杂交水稻三系开花习性的气象条件,主要是与气温、湿度的关系进行了观测试验。观测时间是在我县杂交水稻大面积繁殖制种的花期,即7月20日至8月6日,在海拔840米一季中稻区,用平行观测方法进行的。现将有关结果整理如下。 一、花期动态 据观测,在同次分蘖的有效穗中,群体花期从始花至终花所经历的天数,由于品系不同,花期长短和盛花期出现的日期也不同(见表1)。  相似文献   

5.
6.
永州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志宇  周斌 《贵州气象》2008,32(3):22-23
通过对农田与气象站同步观测气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对永州市历史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了农田小气候气象因子变化和调节规律,总结出永州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转换和抽穗扬花“两个安全期”最佳安排时段,为回避或减少制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提高制种的产量和质量等工作提供了科学气象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亲本的花期相遇问题,今年在1977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盘城公社进行了第二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并且试验是大田和盆栽观测相结合进行的。杂交稻亲本我们选用了江苏省生产上推广的父系是IR—24,IR—26,IR—661;母系有二九南1号A,珍汕97A。父本系统三个品种从播种至始穗的时间相差无几;母  相似文献   

8.
大扁杏为蔷薇科李亚属科李属植物,系龙王帽、一窝蜂、白扁玉等优良甜仁杏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水稻生产气象条件分析和最佳植期安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万宁市水稻生产气象条件分析和气象灾害调查,找出水稻产量低而不稳年际变化大的气象原因,提出水稻早造推迟晚造提早最佳植期安排,有效防止气象灾害,夺取水稻生产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1984年黄岩县气象站在县科委组织下与平田乡农科站合作,在海拨400米高的山地进行杂交稻(汕优6号)旱栽试验。旱栽播期分六期,从4月15日起每隔10天播一期。当年该乡668亩旱栽杂交稻获平均亩产858.5斤的收成,比蕃薯多142.1斤,高产地块亩产1414.4斤,增产显著。该成果已得浙江省气象局科技进步奖。现根据其观测资料分析杂交水稻旱栽的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白叶枯病是危害晚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禾苗受害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有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一九七九年田阳县晚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达二万六千四百零三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17.3%,特别是杂交晚稻感病多,损失大。以四州公社为例,共种植杂交晚稻六千二百八十亩,其中三千一百五十二亩发病,占种植面积50.1%。为了探寻杂交晚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现对田阳县农业局和田州公社推广站作的大田调查结合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独山县水稻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独山水稻的生长特征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1951—2009年独山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独山的气候特征,得出独山水稻推广种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分析杂交水稻生育期间的气候资源,目的在于使杂交水稻生产做到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气候的优势,夺取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旱直播水稻的光温特性及其与空秕率的关系,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提出旱直播水稻的最佳及安全播种期和抽穗期。  相似文献   

17.
水稻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分布较广,品种多样,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在不同地域其栽培技术有所差异。通过分析洋县水稻生长发育各个阶段与温度、水分、光照等农业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水稻生育期常见低温冷害以及稻瘟病、稻苞虫、稻管蓟马等常见病虫害异常发生与特殊农业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对灾害性气象条件的防治措施,使农业气象更好地服务到水稻生产中,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继田  和治城 《气象》1986,12(9):37-37
我国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高度最高的地区,种植的极限高度在这里的宁蒗县永宁乡上瓦都村海拔2710m处。这一地区的绝大多数水稻品种为黑谷。抽穗开花期在8月中、下旬,多年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7.1、17.0℃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只有18℃,全年无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的时间,稳定通过15℃的结束日期,80%保证率多年平均为8月24日。高原水稻何以能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开花结实?这是农业和农业气象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弄清高原水稻开花结实的气象指标,研究这类水稻的生态适应性,对引种、育种及农业气候分析利用都是很有益处的。 一、观测地点及方法 观察地点选在海拔2400m的滇西北丽江坝太和村。此处历年水稻产量不稳定,大田平均亩产200斤左右,暖年200—300斤,冷年百斤上下,已属水稻分布的温度下限地区,水稻开花时期易遇到不利气象条件。 观察品种为黑选5号,采用编号挂牌定穗观察,每10穗1组,从8月29日至9月7日,每日定10穗,  相似文献   

19.
气象条件对杂交籼稻开花结实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在干旱高温年份开花结实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8 月上旬开花期旬平均气温24.5~26.5℃产量较高, 稳产丰产性较好; (2)8 月上旬开花期日照较多, 降水较少, 湿度适宜, 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3)开花后30 d 平均气温23.1~25.3℃、平均最高气温<31.9℃、日照155.3~213.8 h 有利于灌浆结实, 平均气温> 26.9℃、平均最高气温> 33℃、日照< 151.2 h 秕粒率增加, 粒重下降。由此提出促进适期开花结实的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产是利用其分蘖的生物学特性,使用少量的种籽,来获得较高的产量,尤其是杂交水稻更是如此。由于不同时期的分蘖穗所处的生境不同,其经济性状差异甚大。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如何根据水稻这些生物学特性来提高其产量,是水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