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以哈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概括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要领及衡量标准,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哈纳斯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并提出保护措施,对旅游区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阐述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经济有效性、经济运行机制的生态化和环境管理的法制化的强持续发展的保证因素。 相似文献
2.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 1985年以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对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衣生长发育的地理背景进行了分析 ,对地衣植被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地衣植被进行了生态分类。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为四个生态旅游区,即山体森林生态旅游区、滨海生态旅游区、内陆湖泊生态旅游区和自然遗迹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12年,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国土面积14.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资源迎合了生态旅游需求,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论文集中在这些旅游活动,通过中国知网,对2000~2012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经整理获得相关文献1 673篇,其中核心期刊414篇.在此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理论、开发、管理、环境问题、社区参与及国外经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就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概括出4点成就并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三角洲以其形成年代新、空间分布广,自然底蕴浓等特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文章依据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综合评述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建设黄河口、一千二、大汶流等三大生态旅游区九大旅游主题的开发设想及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准确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确保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并制定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总体评价等级.本文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立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各要素指标进行测度和调查,计算出开发潜力评价得分,表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文章在分析生态旅游特点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认为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以下问题:制定合理规划;吸收当地居民参与;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支持。最后,对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文章在阐述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认为在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不但环境质量较好,而且生态旅游资源组合功能强、特征鲜明、优势显著,最后对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有关建议,即提高认识、合理开发、强化管理、突出特色、推出精品。 相似文献
11.
12.
ABSTRACT. The Shimentai Nature Reserve in Yingde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established recently in a subtropical upland forest area, has served for ages as an essential and customary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local people. Assessment of forest usage indicates heavy reliance by villagers on its diversified biotic resources. This forest dependence, associated with soci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distance from village, ethnic origin, out‐migration of rural youngsters, and a local tradition of conservation, is unlikely to decline in the near future. The reserve management recognizes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livelihood issues of local people and to win local support. A pragmatic adherence to provincial and higher‐level policies that exclude forest‐tapping activities could lead to more people‐versus‐park conflicts, which would dilute fundamental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A more enlightened and localized approach that nurtures a synergy between limited forest use and conservation while helping to develop new income sources could furnish workable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3.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保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金佛山属于高山森林岩溶区,在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已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中分析了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针对其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几点对策;(1)在保护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积累资金;(2)管理中各部门明确职责,协调关系,分工合作;(3)加强科研考察,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依据红河县气象站及保护区附近4个气象哨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访谈所得非常规资料,采用理论推算方法对保护区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光、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显著.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温、年日照时数、年积温逐渐下降,年降水量和年太阳总辐射量逐渐增多.一年中,光、热、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山地南坡较北坡多.针对热量和水分资源垂直分异特征将保护区划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可为保护区及附近社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气候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热带林保护GIS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芝喜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11(2):60-67
西双版纳是生物多样性的荟萃地, 利用 G I S进行保护研究十分重要。研究共分3 个部分: (1) G I S的建立。(2) G I S的应用。其中包括物种资源保护、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3) 提高 G I S实用性的探讨。结果认为: 保障数据源质量、数据标准化、控制数据处理和增强数学模型的灵敏度是提高 G I S实用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寸瑞红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2):36-40
在很多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处于矛盾之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社区发展的很大压力。综合保护与发展的思想对解决这样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即要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就需要调和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社区的社会与经济需求,在保护区外向当地社区提供可行的经济替换,减轻他们对保护区的依赖,从而使当地群众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在加强依法管护的同时,运用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将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为周边社区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促进社区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减缓了社区对保护区的压力,提高了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的村社还组织起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森林共管委员会等保护性组织,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对泸沽湖自然保护区风景园林植物种类资源的调查研究。发现共有141种。分属于39科,80属,并依据风景园林植物的特性、观赏目的、生态习性、栽培方式等。将保护区的园林植物划归为林木类、花木类、果木类、观叶类、遮荫类、蔓木类六大功能类型,为当地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保护和园林景点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最后。就野生园林资源的开发、保护、引种、发展和综合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