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系列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弥补了地质矿产行业在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预警等方面的标准缺失,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系列团体标准存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适用性问题,提出的措施有利于提升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团体标准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确保团体标准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  相似文献   

3.
在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中,监测和预警是极为重要的措施。近年来,随着自动化监测技术逐渐成熟,各省市也在逐步建设完善基于野外设备监测的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该类项目实施中,遇到了行业标准化程度低、质量验收依据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施工监理实践,介绍了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施工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对项目进行了分解,从监理角度分析了突发地灾监测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监理措施,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北京市的地灾监测工程监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 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  相似文献   

5.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潜势度"、  相似文献   

6.
太原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原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采矿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具潜在危险的不稳定斜坡等;归纳分析了太原市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成因特征,统计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潜在威胁。通过近年来省内外尤其是太原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研究,结合太原市地质灾害隐患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制度建设、宣传培训工作、科学部署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程、强化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监督检查、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期调查和隐患区外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关闭矿山区的采空区勘查治理等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等新概念及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I0003-I0003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于1980年成立,先后与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合并重组,是省内唯一的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专业领域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于一体的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公益性和商业性水工环地质勘查项目,为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社会化服务,隶属于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矿产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经过20余年的创业与奋斗,我院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岩土工程等领域成为一支集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科研、监测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队伍。主要从事跨省区、跨流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研究;全国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的勘查、研究、监测、评价以及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除在京的院机关、环境地质研究所和中元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外,在四川、甘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地勘行业市场程度的不断深入,完善内部控制对地勘单位十分必要。当前地勘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陈旧、预算控制不健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应从完善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分工、着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建立适宜的绩效考评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做持之以恒的努力,完成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地下深部资源勘探与开发是当前国内外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地下深部是否存在优质矿产资源研究是开展深部找矿的前提。理想的成矿模式对指导找矿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合理找矿模式的建立对于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用于地质研究及勘探中,使深入理解成矿作用,建立理想的成矿模式成为可能。目前,一些新技术如矿物原位U-Pb定年、原位成分、原位同位素分析等在成矿模式研究中已发挥重要作用,指导人们重新建立新的成矿模式;同样一些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等也正在找矿模式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部矿的找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因而成矿理论及综合地球物理、综合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及未来深部矿找矿工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基于网络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并结合地质环境专业知识,建立集数据发布、管理、查询、共享等为一体的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数据网络发布与共享平台的设计过程,并以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巡查与监测信息为数据源,实现了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发布平台的建设,进而为政府、社会公众等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分布数量约占全国地质灾害总数的57%,复杂的孕灾地质背景条件和诱发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及监测预警能力,从而对各地国家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造成影响,因此,提升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为满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防灾减灾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以支撑服务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需求为导向,以“出技术、出方法、出规范”为目标,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技术,重点围绕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方法等开展调查研究与应用示范,引领和指导南方山地丘陵区的地质灾害调查。该工程通过2019年的调查研究,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的总体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及成因机制有了宏观认识,为区域地质灾害研究与评价提供了重要基础。取得的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如在川藏铁路建设工程中,为某车站选址提供了地质综合评估建议,成功识别出的潜在滑坡隐患为某特大桥梁设计方案变更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服务于乌蒙山区及赣州地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有效提升了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的效率与水平; 及时配合自然资源部金沙江白格滑坡、宜宾地震、浙江永嘉滑坡等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汛期为四川省和云南省等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20余次,为这些地区的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科学普及活动,提高了广大民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但同时也是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增多,我省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我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情况,提出了地质灾害应急辅助决策所涉及到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的技术方法,构建了从灾(险)情报送、信息收集与分析、灾(险)情评价、专家会商到最终科学决策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本系统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我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决策能力,对其他省份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国家目标,区域地质调查必须为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目前,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向覆盖区为主的平原、盆地、草原、荒漠等地区拓展,但现行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难以满足现今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的需要,亟待探索形成新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扩大地质调查成果的服务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4年设立了“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探索总结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经过努力,形成了以“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为核心的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试点项目初步确立了中国东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格架,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中国中东部沉积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关系.该方法体系的建立,对引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填图方法体系明确提出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地球系统科学为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理论基础,实行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目标考核,努力解决调查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重大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技术路线是地表地质调查与多种现代地球探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度融合,并强调预研究与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同时规定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取消填图主要实物工作量的量化指标规定;创新成果表达方式,明确地质填图服务多种社会需求,倡导填图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立区调填图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北主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国家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建设,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工程-项目新的总体布局下,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郑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和30多家地勘单位等,开展了西北主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近2年的工作,新发现矿(化)点200余处,圈定找矿靶区70余处,一批找矿成果持续获得地方基金支持,部分矿权已成功招牌挂,有效地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深化了铜镍、金、石墨、硬岩型铀矿等成矿规律的认识,促进了找矿突破,支撑了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建设,创新了造山带填图、戈壁荒漠区地质填图以及工程-项目成果的集成与编图技术,实现了与地方资金投入的统一; 同时支撑了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基本实现了大项目机制。 该文围绕“西北主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程”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工程的技术路线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警)产品发布需要,提出面向服务的预报(警)产品发布流程,设计基于SOA架构的系统体系结构和预警产品时空数据库。结合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ArcGIS技术体系,实现产品规范化、服务发布、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通过典型应用案例的构建和实际应用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建设方案能有效地提高产品发布精度、发布时效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针对目前灾害信息管理的不足,采用信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及基础数据库,并以MAPTNFO作为后台支持,利用VB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该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查询、数据统计、图形浏览、信息输出、灾害应急预案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