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of the 1991 Survey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undertaken by the Commission on Population Geography. Two divergent themes concerning the subdiscipline's future are described. One involves focusing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the other involves a broader approach that is pract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human geography in general. Most survey respondents feel tha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opulation geography and demography should be preserved.  相似文献   

2.
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GIS应用于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考古和文化资源管理以及空间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尽管在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研究中GIS应用仍面临一些问题,但它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国内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学者应该重新认识GIS的作用,开发适合的GIS应用软件,搭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平台,争取将GIS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应用纳入数字城市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地理复杂性的内涵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宋长青  程昌秀  史培军 《地理学报》2018,73(7):1204-1213
20世纪以来,经地理学者不断探索和努力,地理学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学科特征。首先从认知方法和思维角度,阐述了新时代地理学所面临的困境;从新技术、新秩序、新数据、新方法以及新动因等方面,诠释了地理学的新时代特征。其次,针对地理区域性的新内涵和地理综合性研究所需的新方法,提出了复杂性研究是地理学成功的新路径,并认为复杂性是地理学研究的第三特征。再次,重点讨论了地理研究存在的空间复杂格局、时间复杂过程和时空复杂机制,进而解释了地理复杂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就地理复杂系统的核心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新时代地理学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受到越来越多地理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国外学者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启示。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家开始关注金融机构在引导特定地区资本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0年代,学者们转向研究金融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特定金融制度的空间组织与运作、金融中心的发展、金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 90年代以来,金融地理研究中出现了三个贯穿、且相互增强的研究对象,即解除管制、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相关研究中出现了文化制度转向。当前主要研究议题包括: 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萎缩; 金融排除及其带来的地方货币系统的研究;货币地理学研究等。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我国可以在金融服务网络的空间格局、货币流地域差异、金融排除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地理是经济地理学一种相对较新的微观分析方法。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已有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和评价了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研究动向,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开展中国企业地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图们江地区空间结构的演进及其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们江地区作为跨国经济合作区,具有不同于一般区域的空间结构演进规律。运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贸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图们江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总体特征、演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与优化的对策,旨在促进图们江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空间结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5):169-180
ABSTRACT

Research in the cognition and learning sciences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uman brain contains basic structures whose functions are to perform a variety of specific spatial reasoning tasks and that children are capable of learning basic spatial concepts at an early age. There has been a call from within geography to recognize research on spatial cognition in a meaningful way i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spatial thinking taxonomy proposed by Gersmehl and Gersmehl (2006) to examine to the extent to which spatial thinking concepts are being practiced in U.S. schools. Th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and forty-nine state social studies or geography standards are examined. Using standards as a measure of geography cont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while some of spatial thinking concepts appear often in curriculum, others are largely absent. Designing geography standards that address the findings of spatial cognition research may serve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geography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8.
历史聚落地理学作为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文中基于历史文献分析和历史计量法梳理了100年以来历史聚落地理学的发展成果,旨在管窥其研究领域和发展特征以展望其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历史聚落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聚落起源及发展、聚落地域空间结构、聚落形态及内部结构等方面,并呈现明显特征:在空间维度上,研究区域集中性明显,空间范围多位于江南地区;在时间维度上,研究尺度以断代史为主,研究频度多集中于宋、明、清时期;在要素维度上,分析方法基本符合“因地制宜”原则,显示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空间分析技术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发展历程与趋势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现代地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空间分析的支撑,即空间分析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空间愈来愈广,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中尤为如此,其主要原因就是空间分析在综合研究中的优势愈来愈明显;2)空间分析技术随其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及逐步拓展,愈来愈成为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越来越离不开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这个促使其发展壮大的空间和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领域。空间分析技术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自然地理学以及地球空间信息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突出的问题,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提出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因素;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甘肃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分布与集聚情况;通过引入空间矩阵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正相关性;相对市场规模、知识存量、产业份额、城镇化水平、贸易自由度及资本投入均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环境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解决或减弱这一矛盾,管理者需要新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决策工具。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以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变化及交互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肩负着提供管理者所需新知识体系和科学决策工具的责任。流域作为空间上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单元,其相对独立性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天然的空间单元。流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过程的交互机理自然成为管理者解决日益激化的矛盾所需的新知识体系,而流域系统综合模拟恰恰为建立这样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极为有效的研究方式;在管理者评价各种决策的成效时,必须知道各种决策所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基于流域系统综合模拟的情景分析为管理者提供了所需要的科学决策工具。因此,从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角度出发,流域系统综合模拟与情景分析应该成为新时代背景下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范式。文章结合2个小流域情景分析的研究案例,探讨了以流域系统综合模拟与情景分析为核心的现代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需要解决的科学挑战,即流域系统综合模拟的系统化、空间化、定量化、易用化和决策化。  相似文献   

12.
“Doing” Critical Geographies with Number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riticisms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 have a long history in our discipline. Since the emergence of early Marxist geography, the advent of new theoretical tradition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sustained and sometimes vigorous critiques of spatial analysis. In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to the second focus section on critical quantitative geographies, we discuss the accuracy of some of the criticisms about the use(s) to which spatial analysis is put and about the philosophical presumptions underpinning quantitative geographies. We argue that spatial analysis and critical geographie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mutually exclusive of one another—although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numbers and critical geographies are entirely comfortable with one another. We suggest that critical geographies cannot dispense with numbers and visualizations based on numerical information. We hope that the articles collected here will inspire geographers to engage with numbers and statistics to challenge inequality and imagine alternative futures.  相似文献   

13.
地理大数据及其提供的社会感知手段为信息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地理空间智能(GeoAI)作为地理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有力提升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过程的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感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人文地理学科学化的总体目标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玉麒 《地理学报》2011,66(12):1587-1596
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无论如何,科学化应是人文地理学的基调,是中国人文地理学未来发展的基本选择和必由之路.无论是学科属性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求,人文地理学科学化不仅不是一个被动的目标而应该成为我们的主动追求.其基本目标有2 个:一是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发现新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式、构建中心地等级体系演化模型,以及从类型学和发生学2 个角度梳理不同空间结构模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等;二是构建一套相对成型的空间分析方法.将区域分为均质区域和功能区域,并进一步分解为点状、线状和面状3 大要素,寻找处理这3 大要素各自及相互之间内在空间耦合的表达技术,成为本文展开人文地理学空间分析理论框架的基本思路.其中,可达性分析技术的拓展、计量经济模型与空间分析技术的融合、综合性时空谱系空间分析方法体系的构建、依赖于空间概念拓展的新的空间分析技术的出现等,则是未来人文地理学空间分析的重要领域.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融合资源环境基础、基于发生学视角的历史过程的长时段分析,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分析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学观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评述了80年代以来着名经济学家P.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观点。侧重于三方面:新贸易理论、对经济地理学传统的看法以及空间经济模型。最后,对克鲁格曼经济地理学与常规地理学的不同之处作以比较。  相似文献   

16.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Zimbabwe reveals little application of formal spatial analysis because of failures to apply available relevant research and because of the inapplicability of much spatial analysis itself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frica.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patial analysis applied within the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could provide some insights. If spatial analysis is indeed a non-event, the matter should concern academic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7.
环境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反思资源环境在学科内部边缘化的产物,旨在重建经济地理学理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历经近20年的发展,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片段化、地位边缘化的问题无明显改观。为此,本文回溯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思路,归纳了以环境经济地理学名义开展的研究工作,探讨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研究发现:① 环境经济地理学过去20年的发展思路是以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模式,凝练了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两个研究主题。② 面向环境治理,环境经济地理学应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探讨企业和地方如何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同时,借助区位分析评估作为区位因子的环境规制如何影响经济布局,发现了诸多“经典假说”的反例。③ 面向绿色转型,环境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结合,应用区域多样化和路径创造理论,分析了区域绿色转型的条件和过程。④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克服范式差异、加强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挖掘中国丰富的环境经济地理问题所蕴含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乡村贫困——源起、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贫困一直是困扰中国的现实难题之一,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一直以来,乡村贫困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高度重视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趋增多,但对乡村贫困空间表达较弱。地理学具有空间格局研究的优势,近年来其对乡村贫困的研究较为活跃,重点关注乡村贫困的源起、空间分布、地理特征等内容,与其他学科有极强的互补性。论文梳理了地理学乡村贫困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内涵与标准、测度与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反贫困策略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与综合评述,探讨已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为深入开展本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Whereas the global march toward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teachers in schools was, perhaps, the major achievement in geography educatio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faculty teaching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that faces us in geography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hat littl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provided for facult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s largely generic. There is a need for a disciplinary specific component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both for the initial training of faculty and for thei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faculty is rela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debate about developing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t reviews some recent initiatives, particularl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examines the role of national associ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s in supporting faculty teaching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Some of the challenges involved in professionalizing teaching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The article ends with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lifelo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空间分析导论”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  孔云峰 《地理科学》2011,31(9):1090-1096
空间分析是地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与方法,其重要性日益引起关注。结合1960年代以来空间分析的发展脉络及各时期的典型方法,在对国内外40多所高校、组织与机构的空间分析课程大纲对比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分析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具体内容和实习软件等问题,最后对空间分析课程设置提出几点建议:① 拟定空间分析课程66学时左右,其中至少12学时左右的上机实习,实习软件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选用ArcGIS、GeoDa和R。② 在地理学相关专业或其他学科领域的本科高年级开设入门级的空间分析导论课程,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比如"地统计学"、"空间模型与建模"等专题课程。③ 为进一步完善国内空间分析课程教材,可考虑选择引进国外相关著作,并筛选、开发相关的教学案例,编写详细的上机实习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