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八月十五月儿圆,千家万户喜团圆。外嫁闺女走娘家,母女团圆报平安……"这是豫东平原广为流传的习俗。每年中秋节前后,已嫁的闺女要回娘家,看看爹娘,叙叙家常。在我们这里,除了春节,就数八月十五中秋节了。这时候,凡是出闺之女不论年龄多大,只要父母健在,都要携带礼物走娘家。礼物的厚重代表着闺女和女婿的一片孝心。所以,闺女在走娘家之前,自然要精心准备几样礼品。月饼自然不可或缺,但其他东西大多都是包子、油条,全是自家做的。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更加丰富,闺女走娘家全在  相似文献   

2.
中秋、国庆双节又到了。回想起我在野外度过的十八个中秋节中,有两个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一个是1958年与狼共舞的中秋之夜,这是一个充满了劳累和惊恐的中秋节;另一个是1962年的振奋人心和充满欢乐的中秋节。  相似文献   

3.
一段情缘已了,恋人之间眼看要玩完。假如是男人不想玩了,又假如这男人会唱歌,他可以这样唱: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样的夜色太美丽太温柔,才会在刹那之间只想和你一起到白头…… 月光下的爱情,被讴歌了几千年;此曲一唱,一下子将纯美的爱情经典,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悲境。 似乎是这样的:男人在月下获得爱情,女人在月下失去爱情。另有诗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代一女子,在清冷的月光下,发出了此番幽怨。 科学研究表明,月亮…  相似文献   

4.
宗祠的建造源于由来已久的祖先崇拜。在阶级社会里,一切礼俗和制度皆等级化,西周开始有规制。西汉人追记的《礼记·王制》里说,"庶人祭于寝",也就是小老百姓不得建祖庙,只能在家里的正屋里祭先人。"祠"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不过由于受礼法限制到宋代仍发展不多。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上《令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疏》,“乞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在奏疏里夏言列出建家庙的功能:“报本追远,溯源徂委,救宗睦族,以化民成俗。”“化民成俗”,即教育百姓遵守礼法。这在当时是很迫切的事情。所以明世宗嘉靖皇帝准奏,下诏“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  相似文献   

5.
这项活动从哪时开始,谁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有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才有,也无人知晓。反正,每年到了八月上旬,寨里的小后生哥——14岁郎当的青涩少年,就跃跃欲试了,他们要到别的寨子去,邀请那个寨子的同龄女孩打南瓜仗。一般都不会被拒绝的,一般都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这一天,一帮郎当少年一本正经,头包白巾,身穿节日盛装,抬着大大的南瓜王和几束扎好的花簇,准时走进女孩寨子里的鼓楼坪。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修复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新广武明长城10号敌台上已倒塌的月亮门,提出了一种基于众源数据的数字化修复方法,修复效果已用于月亮门的实际修复项目中。该方法主要分为4步:①利用无人机对现存遗址进行测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空三并生成密集影像匹配点云;②采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倒塌前的月亮门影像,基于影像生成月亮门的三维点云;③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生成的点云与基于网上所爬取的月亮门未倒塌前影像生成的两类点云进行融合;④通过分析遗址现状三维数据和文献调研的结构分析以确定其建造形态,实现月亮门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源数据对明长城10号敌台月亮门的三维参数化与虚拟恢复是真实可行的,对指导月亮门的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9):68-68
钱塘江因曲折如“之”字,故又名“之江”,“之”与“浙”相通,故浙江省省名也由此而来,钱塘江入海口有着天下奇观———钱塘潮。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规律涨落运动,它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月亮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故月亮的  相似文献   

8.
月是故乡明     
陪父亲过中秋,是我心仪已久的向往。农历八月十五上午,我赶回了乡下老家。明净的秋阳下,山上树叶或淡黄或火红,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漫山遍野一些不知名的山花  相似文献   

9.
月是故乡明     
陪父亲过中秋,是我心仪已久的向往.农历八月十五上午,我赶回了乡下老家. 明净的秋阳下,山上树叶或淡黄或火红,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漫山遍野一些不知名的山花花意正浓,清澈见底的小河像条玉带环绕着村庄淙淙流淌.家乡的山水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把秋天妆扮得含蓄而迷人.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已早早在村口等候.  相似文献   

10.
相思中秋节     
月如人影独自悬, 空照深山泪阑珊。 莫笑男儿泪如雨, 天涯相思各一端。 那是我离开中原大地后的第一个中秋节。  相似文献   

11.
从告别家乡冰城的金风送爽,到迎来京城夏季的炎炎烈日,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遥感所的技术人员担负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核查任务,进京工作已将近8个月。多少个不眠的夜,多少个奋战的黎明,这支由二十几人组成的作业队伍,一直坚守在核查工作第一线。  相似文献   

12.
酥皮月饼     
正前天,同事从家里带来几个月饼给大家分享。月饼是如今市面上很难见到的老式酥皮月饼。看着手里的老式月饼,20多年前的往事瞬间涌上心头。记得童年时的中秋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自带白面和花生油,到附近的糕点坊排队加工月饼,俗称"打月饼"。6岁那年,由于家中拮据,母亲没能去打月饼,仅仅买了两斤酥皮月饼,偷偷锁在了柜子里,准备中秋节带去看望姥爷。酥皮月饼软糯适中,姥爷年事已高,刚好咬得动。村里玩  相似文献   

13.
土地     
正也许有一天,人类可以到月亮上安居乐业;也许,随着时光之犁不停地铧过地壳,绿树的世界、红花的家园,会在钢筋水泥建筑物的侵占下越来越小。但在镰刀的理想里,在锄头的向往中,在人类生存的赞歌里,肥美丰腴的土地,使我们总在描绘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每当中秋时节,我也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借一轮圆月捎去我的牵挂心,带去我的思念情……  相似文献   

15.
正祭祀,鸿蒙时代的人文盛典,华夏文明的重要篇章,也是儒家礼制的经典内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和推崇。"天地至尊,次则宗庙,又次则社稷。"尊天地、敬鬼神、拜祖先,构成了中华祭祀文化的主体脉络。依照古制,天神称祀,地祇称祭。祀天祭地,无疑是所有祭祀活动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虽寒犹暖,春风已近。不经意间,旧的一年渐渐远去,新的一年正蓬勃走来。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在回顾总结“十五”期间,也就是建厅以来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时,徐福和厅长指出,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逐步更新了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以情感人 化解纠纷 去年八月的一天,杨猛刚到所里上班,古城村的李明就来反映与徐氏的宅基地纠纷。原来两家的纠纷起于1992年,当时土管所将已去世的五保户张氏的宅基地规划给了需要建房的李明,并给李明办了土地使用证,但李明建房时,张氏的亲戚徐氏以该宅基地是张氏的遗产,可由自己继承为由拒不让李明建房。在之后长达十几年里,两家为此事多次发生纠纷。最近李明准备再次动工建房,纠纷又起。  相似文献   

18.
河南,既是铝土矿资源大省,又是铝工业大省。在已实施的河南“十五”计划中,铝工业被列为全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地位十分显著,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从北京到河南的有关部门,方方面面,都在为河南铝工业尤其是铝资源危机焦急。那么,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9.
荠荠菜     
正荠荠菜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野菜。记得小时候,一到春天,这种野菜在我们豫北平原的麦地里随处可见。经过漫长的寒冬洗礼,它勃然而发,羞赧、稀疏地依伏于田垄,与返青的麦苗一起轻歌曼舞,热情地迎接春姑娘的到来。荠荠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百蔬之冠。同时,我国医书《日用本草》《本草纲目》对荠荠菜药用价值均有记载,难怪民间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之说。  相似文献   

20.
荠荠菜     
荠荠菜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野菜。记得小时候,一到春天,这种野菜在我们豫北平原的麦地里随处可见。经过漫长的寒冬洗礼,它勃然而发,羞赧、稀疏地依伏于田垄,与返青的麦苗一起轻歌曼舞,热情地迎接春姑娘的到来。荠荠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百蔬之冠。同时,我国医书《日用本草》《本草纲目》对荠荠菜药用价值均有记载,难怪民间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