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将CPⅢ(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的自由测站施测方法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其特点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任意合适的地点架设测站,避免了施工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和仪器的对中误差。介绍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原理和置平平差原理,通过自编程序完成了基坑变形监测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利用自由测站采集观测数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约束平差和置平平差均能够高精度地得到毫米级的基坑变形量,可以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2.
CCTV主楼施工变形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工程为背景,介绍了塔楼1和塔楼2的变形测量监测方案。根据现场条件建立平面及高程变形监测基准控制网和建筑物内部控制网;根据监测点的位置和特点,平面位移监测分别采用内部观测和外部观测方法;高程监测分别采用几何水准和静力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保证了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倾斜超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在理论和实践中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牛冲 《北京测绘》2021,35(8):1002-1006
在对工程基坑变形情况进行观测中,通常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来实现数字化测量,但该方法误差较大,因此,提出摄影测量的数字化测量工程基坑变形观测系统设计.首先建立摄影测量成像模型,确定摄影测量的图像呈现.其次对摄像中基坑的运动动态噪音利用科尔曼滤波法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对处理后的数据图像使用直接线性变换解法得出被测体的位移数据,实现变形观测.为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对使用设计系统的某一工程的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证明设计系统可以实现对基坑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的观测,同时精度较高,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摄影测量学是应用测绘学基本理论,借助摄影测量手段来测绘地形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摄影测量平差主要为测图工作提供必要的定向控制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数据获得和数据处理手段的限制,摄影测量加密所能达到的精度和可靠性均不高,因而在平差处理上远不如大地测量平差那样严密。与一般的大地测量观测值相比,摄影测量观测  相似文献   

5.
引言大坝外部变形观测,最初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也即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坝体的沉降,用三角测量方法测定坝体的水平位移。对于直线型大坝,位移观测较多采用视准线观测方法(测小角法与活动觇牌法)。坝体挠度采用垂线观测。后来,在水平位移观测上采用引张线观测方法。在垂线观测中也采用倒垂线,并在很多情况下,将倒垂锚块当作基准点。在垂直位移观测中采用流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随着激光技术的应用,激光准直也成为观测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观测到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登杰  邢智聪 《测绘通报》2019,(12):132-136,146
针对自由设站方案,建立了通过观测监测点与基准点的水平距离,利用距离收敛值监测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的方法,特别给出了采用全站仪对边测量深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借助等影响原则和基准点已有信息,分析了基坑位移监测方法和距离收敛测量原理及精度,实现了位移监测点的差分计算与数据处理,讨论了两种距离收敛法监测水平位移的精度,并将其用于实际观测。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均表明该监测方法观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且量测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波  叶威  朱勇超  童魁 《测绘通报》2013,(2):116-117
一、引言 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及测量机器人的出现,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控制网观测与变形监测工作中.多测回测角软件是建立高等级三角网、导线(网)及大型构筑物和建筑物形变监测网时的主要观测手段.这些观测具有观测目标多、测回数多、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人工观测费时费力,作业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基于测量机器人开发多测回测角程序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自动化测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以满足内、外业数据一体化、规范化的作业要求.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程序开发主要有PDA程序设计和机载程序设计两种模式.但是机载程序通用性差,为了适应多种测量机器人的应用需求,笔者以徕卡TS30/TM30系列全站仪为基础,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8和.NET Compact Framework平台上利用C#语言在PDA上实现了自动化多测回测角软件.PDA与全站仪通过蓝牙或数据线进行通信,控制仪器进行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9.
变形监测是船闸建设中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TS 60自动化全站仪对船闸建设中的高边坡水平位移进行安全监测,并对其成果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认为:TS 60自动化全站仪用于变形监测工作自动化程度高,精度可靠,并能显著提高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小浪底工程地下厂房收敛观测的实施 ,通过对观测成果的统计分析 ,旨在提出直接观测法进行对边测量代替常规测量方法 ,以便灵活、快捷地测取收敛变形的水平位移量。  相似文献   

11.
大地测量中各种异方差多源观测模型进行融合都需要进行混合估计。由于附加信息和样本信息在估计过程中作用是不均等的,需要建立新的加权平差准则,平衡先验约束和观测信息对参数估计的影响。把多源观测数据看成是观测信息和一些随机约束信息,首先利用椭球近似描述有界不确定信息,建立了基于外接椭球特征矩阵迹最小的平差准则,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观测信息融合方法,并给出了一种优化权的计算方法,使得加权混合估计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说明了集员估计解与带权混合估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付和宽 《现代测绘》2011,34(1):43-46
在轨道交通保护区内的重大、危险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了解地铁结构变形情况。静力水准测量是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垂直位移测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对静力水准在地铁隧道内观测精度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布设在地铁隧道内部的静力水准仪进行遥控测量,对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地铁隧道内静力水准的观测精度以及地铁列车运营导致容器内液面震动对观测精度的影响,为类似自动化观测精度分析、观测数据取舍以及变形观测数据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GPS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其连续、实时、高精度、全天候测量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目前GPS在变形监测方面的应用也存在不足和局限性。本文首先对常规大地测量技术、特殊变形测量手段、摄影测量技术和GPS技术用于变形监测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总结,然后对目前GPS用于变形监测的模式、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介绍和分析,最后探讨GPS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暖和 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级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基坑变形监测项目,从观测墩及觇牌的设计、观测方法、精度估计等方面对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利用差异沉降量推算法进行倾斜观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大地测量学,都假定地表是静止的。但实际上地表是在不断的运动,因此埋设在地表的各种测量标志也必然随之不断的位移。由于大地测量的作业周期较长,因此在测量成果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地表位移量。这种位移量大小不等,但都与地表活动有关。下面根据一些观测资料按照不同的性质,分类举例说明地表活动对大地测量成果的影响,并提出大地测量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大地测量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是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必须要涉及的模型。经过60年不懈努力,中国学者根据大地测量应用实际,构建和改进了许多函数模型,如广义测量平差模型、等价观测方程、非线性平差模型等;在方差分量估计和误差检验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如基于Bayes估计的方差分量估计、拟准误差检验等,丰富了测量平差理论与方法。这一部分重点介绍建国60年来中国学者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函数模型、随机模型和误差检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利用小波分解重构提取高频GPS数据静态永久性变形的方法。通过对El Mayor-Cucapah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两次地震高频GPS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表明,PPP模式处理的高频GPS数据能够获取和强震仪相近的短周期强运动位移信息,并且保留了静态永久性变形信息;利用小波分解重构可以高精度地估计高频GPS动态位移中的静态永久性变形,有效区分主震和余震造成的静态永久性变形以及震后蠕滑位移。  相似文献   

19.
综合了大地测量中各种异方差多源观测模型和联合平差方法,说明了混合估计方法可以用于测量数据融合,平衡附加信息和样本信息对参数估计的影响。通过求取权值使参数估计的协方差阵的迹最小的方法,给出了一个权的最优选择方法。本文扩展了已有的加权混合估计方法,使得新方法中的权不受验前单位权方差的限制,能有效应用于大地测量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20.
大地测量是对地球进行几何测量和重力测量的一门科学,是对地球表面及其外层空间以及其它三维空间的天体进行划分和表示的一门科学。这一陈述来源于利用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所量测的数据,并采用统计的方法解释这些数据。由于数据获取,尤其是卫星和惯性仪器的新发展,由于新的数学模型概念的发展以及测量、计算与表示法的自动化,大地测量已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