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秦岭西乡群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南秦岭西乡群多年被认为是前寒式纪地层 .在该群孙家河组上、中、下各段火山岩所夹泥、硅质岩层中 ,发现了放射虫化石 ,从而确定该组下段为上泥盆统 -下石炭统 ,中、上段为下石炭统 .进而推断西乡地区的变质岩系为构造混杂岩并与勉略带相连 .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秦岭造山带被认为是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多期次碰撞而成的复合造山带。关于扬子板块与秦岭板块之间的勉略古缝合带的缝合时代,一直存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两种认识。在略阳县三岔子附近,原时代不明的蛇绿构造混杂岩之硅质岩夹层中,发现保存较好的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表明勉略洋盆已延续到海西期。  相似文献   

3.
南秦岭早古生代碱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秦岭紫阳、岚皋一带早古生代碱性岩墙群具双峰火山岩组合特征,它们的REE模式为轻、重稀土高度分馏的右倾谱型, 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表现为不相容元素富集, Ba, Nb相对富集成峰, Pb, Sr相对亏损成谷. Ta/Hf > 0.3, Th/Ta < 1.6, 指示它们来自于与地幔柱活动密切相关的富集地幔源区. 这套碱性岩墙群的出现代表了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期间与深部地幔柱活动相关而引发的一次地壳伸展扩张事件, 由于地幔柱活动短暂, 这次裂谷扩张作用未能继续发展, 从而无新的洋盆打开.  相似文献   

4.
南秦岭“大堡组”早期被认为属于奥陶纪地层.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查明“大堡组”由灰.深灰色的泥岩和粉砂岩以及裹于其问的灰岩、硅质岩、火山岩和凝灰岩块体组成.在灰岩块体中新发现了中泥盆世的牙形石和珊瑚等化石,表明“大堡组”形成时代应为晚古生代.因此,结合现有的资料推断南秦岭“大堡组”为晚古生代或早中生代形成的增生混杂带.  相似文献   

5.
李永项  薛祥煦 《中国科学D辑》2007,37(11):1474-1479
秦岭张坪洞穴群中发现有3种田鼠类化石: Microtus oeconomus、Caryomys inez和Caryomys eva. 这3种田鼠各有其不同的生态习性. 不同习性的化石与现生种的统计分布表明, 化石产地及其附近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可能为: 493 ka BP温湿, 259 ka BP冷湿, 205 ka BP寒湿, 28 ka BP凉湿, 现代温干.  相似文献   

6.
在西藏冈底斯山西部措勤县打加错地区新发现一套紫红色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夹放射虫硅质岩的地层体,在硅质岩中首次发现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放射虫动物群Pseudostylosphaera sp.,Perispongidium cf.tethys De Wever.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对冈底斯山西部打加错地区地层的划分和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秦岭秦岭杂岩中的长英质高压麻粒岩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良 《中国科学D辑》1996,26(Z1):56-63
东秦岭松树沟一带秦岭杂岩中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微纹碱性长石+石英+金红石。它的形成条件为800~900℃和1.3~1.6GPa,并遭受了600~650℃和0.8~1.0 GPa以及500~600℃和0.3~0.6Gpa两个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分别形成珍珠云母+多硅白云母+斜长石(Pl)+石英和矽线石+黑云母+斜长石(Pl)+微斜长石+石英两期退变质矿物组合,共同构成一个早期降温降压和后期再降压降温的两阶段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  相似文献   

8.
南祁连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盆地内部坳陷边界、基底深度及内部构造控制着油气资源的分布.为落实南祁连盆地内部坳陷及构造分布,笔者充分利用多年来在研究区及周缘完成的各类勘探资料,以南祁连盆地的重力数据为主,结合相关资料,开展重力数据处理和综合反演解释,分析提取反映深大断裂的重力异常信息,并基于重力异常完成主要坳陷的密度界面深度反演和剖面2.5维反演,推断南祁连主要沉积盆地和坳陷的基底深度及起伏变化,进而综合讨论研究区主要坳陷的油气远景,为南祁连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和进一步勘探选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于前人在陶湾群中发现的微体化石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局限, 以及对在灰岩块和砾岩中发现的寒武纪化石在成因和地层属性上的不同认识, 其地层时代至今仍存争议. 在陕西商洛地区陶湾群郭岭组、三岔口组、风脉庙组和垢神庙组等多个层位中发现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体化石共计16属26种, 其中疑源类7属13种; 几丁虫7属9种, 虫颚2属2种. 化石产在原生地层的稳定层位和基质中, 其时代主要为早奥陶世. 由此, 陶湾群时代可限定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0.
甜水海地块古元古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甜水海地块西段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中片理化变流纹岩的单颗粒锆石LA-ICP-MS测年为(2481±14)Ma.这套流纹岩与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互层状产出,可能共同组成布伦阔勒岩群中的古元古界组分.其中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主体属于低铝拉斑玄武岩系列,流纹岩属于低铝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亲石元素P及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铕异常不明显.εNd(t)值(3.14~4.88之间)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并受到强烈的地壳混染.基性火山岩多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曲线及Zr/Y-Zr图解表明其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综合喀喇昆仑区域地质资料,参考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基性火山岩研究成果,推测布伦阔勒岩群火山岩与地幔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TTG岩系是塔北库鲁克塔格地区基底岩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辛格尔和库尔勒附近.对库尔勒附近TTG质片麻岩锆石U-Pb原位微区定年结果显示,该TTG岩石为区内发现的最古老岩石,形成于2.65Ga,显示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太古代地体形成于晚太古代末期.该结果明显晚于塔东阿尔金山北坡的TTG岩石,说明塔里木克拉通最古老的地体可能最早形成于阿尔金山北坡,到新太古代晚期古陆的规模才延伸至塔北库鲁克塔格地区,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太古代克拉通基底.该TTG质片麻岩中锆石εHf(t)值介于?5~1,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集中在古-中太古代(3.0~3.3Ga),这表明该区新太古代基底岩系主要来自古-中太古代的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进而说明库鲁克塔格地区可能不存在〉3.3Ga的陆壳.  相似文献   

12.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减小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多解性的同时提供了更丰富的地下信息,可以从量化的意义上真正实现岩性勘探.由于地壳结构的复杂性及转换横波的特殊性,南黄海地壳结构研究中基本未涉及横波.本文使用南黄海OBS数据,在不同剖面上对比分析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基于纵波理论模型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射线追踪和走时试算,识别并拟合了来自不同地层的转换横波震相.研究表明,北部坳陷中主要发生了PPS转换,转换界面为陆相沉积层底界面.千里岩隆起区除了发生转换界面为陆相沉积底界面的PPS转换还有转换界面为海底的PSS转换.断层活动引起岩石破碎,高波速比特征的断层边界为胶莱盆地在海上部分的边界圈定再添证据.千里岩地区高速地层成分含有花岗岩,其纵横波速比为1.67~1.68;推测北部坳陷中的海相沉积北-南地层不同,依次为碳酸盐岩及砂岩两类地层.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河南南阳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化石的阳域—丹水剖面的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研究表明,该陆相沉积地层的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与磁铁矿为主,特征剩磁通过了倒转检验,表明其很可能为岩石形成时期获得的原生剩磁.结合该剖面古生物资料,磁性地层学结果表明,剖面上部2973~3023 m处年代为83~79 Ma;该剖面蛋化石所在最高层位年龄不晚于83 Ma,暗示该地区大型爬行动物的绝灭可能与西峡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关.此外,自晚白垩世以来,该剖面所处位置相对华北和华南地块发生了约18°的顺时针旋转,可能由该地区的局部构造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南部推覆带地质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东秦岭南部逆冲推覆带构造展布及基本地质特征,认为东秦岭南部经过加里东期以来陆间海槽多次启闭与陆陆碰撞、陆内俯冲等岩石圈演变过程,形成现今前陆盆地,其原型盆地具备成油气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大。在这一勘探领域开展逆冲、逆抡推覆体的勘探研究工作,有望实现前新生代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1.前言南朝鲜地球科学界在1945年“8·15”后最先创立的研究机构就是地质调查所(即现在的南朝鲜动力资源研究所)。该调查所得以迅速开展活动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当时存在研究设施、资料及标本等方面最完备的原朝鲜总督府地质调查所和燃料选矿研究所这一母体。但是,活动开展以后,也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制约,以至于地质调查所以刊物形式公开发表第一本调查研究成果竟用了10年时间。  相似文献   

17.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的地震事件沉积 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作为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可以在地层中形成地震-海啸事件沉积记录.云南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大龙口组发育地震断裂层、微同沉积断裂、微褶皱纹理、泥晶脉(molartooth构造)、丘状层理等典型的地震-海啸沉积标志,并形成震积岩(A,包括液化泥晶脉灰岩、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和内碎屑副角砾岩等)、海啸岩(B,具丘状层理或平行层理的内碎屑灰岩)及背景沉积(C)三个沉积单元.它们组合成A-B-C,A-C,B-C等3种类型的沉积序列.这些沉积序列分别代表地震-海啸-背景沉积(地震引发海啸)、地震-背景沉积(地震未引发海啸)、海啸-背景沉积(远离地震中心)的事件沉积序列.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处于裂谷盆地的构造背景下,大龙口组的地震事件沉积是裂谷盆地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地处华北、华南板块的交变地带,沉积单元和生物群落均非常复杂,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全并含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等。该省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以分布广泛,类型众多,保存完好,科学意义重大为主要特征。本文重点探讨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分布特征、赋存特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生物化石类型,对该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9.
秦岭变质地层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秦岭变质地层的年龄已用多种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除南秦岭鱼洞于群片麻岩形成于太古代外,其余变质地层差不多都形成于元古代,并且自1600Ma以来,秦岭地区经历了3期强烈地质事件.(1)发生在1000Ma左右的晋宁期,秦岭地区遭受强烈变质作用并伴随地壳部分熔融和强烈火山活动;(2)发生在400Ma左右的加里东~早华力西期,秦岭再次遭受强烈变质并伴随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3)280~200Ma的晚华力西~印支期是又一次重要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20.
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南侧,由基性岩、超基性岩、硅质岩、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均呈断片形式产出.首次在硅质岩岩片中发现了丰富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化石,放射虫共2科6属(包括1未定属种):Inaniguttid gen.et sp.Indet.,Inanigutta sp.,Inanibigutta sp.,Inanihella bakanasensis(Nazarov),Triplococcus acanthicus(Danelian et Popov),Antygopora sp.,所指示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代表了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时代的上限;硅质岩的结构、构造及其中的深水相化石表明蛇绿岩套发育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的古大洋环境中,大洋的水深应在碳酸盐补偿深度面(CCD)之下.形成时代的一致性,支持将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塔尔巴哈台蛇绿混杂岩带和洪古勒楞蛇绿混杂岩带连成一套统一俯冲增生杂岩系的可能,并可以继续向东延伸至准噶尔东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准噶尔北部应存在一条贯通东西的古大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