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自1986年拉开现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的序幕以来,全面建立了初始地籍管理制度,并及时转入日常土地变更登记工作,为规范土地市场管理,促进企业改制和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金融制度改革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几年来,土地登记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对土地登记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了《土地登记规则》、《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等,为土地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我…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第592号国务院令,颁布了《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国土资源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土地复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将步人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1日起,我国《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是《土地复垦条例》的细化补充,为今后我国土地复垦快速、有序发展构建了制度框架。我国的土地复垦率仅为25%,与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80%的复垦率相比,差距较大,具有很大的复垦利用潜力。本文作者通过中澳土地复垦培训班的学习,根据澳大利亚施行多年的复垦制度和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完善土地复垦制度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30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至此,我国第一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法规正式出台。《条例》的制定和出台,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2013,(7):62-64
我国的土地复垦率仅为15%~25%,与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较高的复垦率相比,差距较大,具有很大的复垦利用潜力。如何有效地开展矿山土地复垦、恢复生态环境,达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矿我国于2011年开始实施《土地复垦条例》,2013年实施了《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为我国今后土地复垦快速、有序发展构建了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行《宪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及土地管理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我国土地征用权的规范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土地征用权的适用对象、土地征用权的运行条件、土地征用权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依法促进土地调查的规范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土地统计,定期发布土地统计资料”。实际上,我国的土地调查统计并没有依法统一,还是国土、林业、建设等部门各自为政,调查统计的数据出入很大,根本无法衔接,《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有关土地数据,仍然是各部门提供的,  相似文献   

8.
从1988年国务院颁布《土地复垦规定》到2013年《土地复垦条例实施方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土地复垦事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我国土地复垦也从1988年以前的零散、无组织发展到今天具有一定法制化和规范化.本文从我国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着手,阐述了现有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特点及进步之处,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现有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缺陷,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议程》第十章(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综合方法)第14节中提出:应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并考虑环境、经济、社会、人口、文化和政治因素,以此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我国作为《21世纪议程》的签约国,建立我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既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1划拨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取中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土地必须依法申请,单位和个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和基准地价的调整,淄博市淄川区在划拨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取中出现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1988年国务院颁布《土地复垦规定》到2013年《土地复垦条例实施方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土地复垦事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土地复垦也从1988年以前的零散、无组织发展到今天具有一定法制化和规范化。本文从我国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着手,阐述了现行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特点及进步之处,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现行土地复垦政策法规的缺陷,进而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 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资源立法革命,集中体现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几部资源法律中。在此,笔者想着重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土地权利制度 上地权利制度是我国当前物权立法中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大问题。按照物权法理论,土地所有权是物权的基础,绝大多数的物权都是在上地所有权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物权法是罗马法时期形成的,然后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在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权,首先是土地所有权,这是绝对的、排地的权利。慢慢地,人…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土地整治从以乡村为主、以农地、废弃地等为主的传统整治格局迈向城乡全域土地整治。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20%的具体目标。城镇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作为落实节地战略、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是中央进一步落实科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为把《通知》精神落到实处,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下发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通去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进一步加强全省土地调控,把中央有关文件政策落实到位,保证河南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日前联合下发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提高和坚持集约化发展,做好土地利用和发展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最近专门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坚定决心。国务院《通知》出台以后。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笔者作为基层从事执法监察的工作人员,在认真学习后认为,该文件突出了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宏观调控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用地、“因公”违法执法难等棘手问题。从调整利益机制、完善责任制度、依法健全法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经济、行政、法律的措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发展和完善,是今后我们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们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资源的资产价值日益得到体现,土地市场逐步规范化。但是,有些地区在协议出让国有土地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低价出让甚至零地价出让,擅自减免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供地信息不披露、供地结果不公开等等。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规定,特别是2004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规定“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2006,(8):45-45
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日前联合下发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提高和坚持集约化发展,做好土地利用和发展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土地新政为土地整理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改变了我国现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收缴、管理和分配方式,这对土地整理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创土地整理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作用。《物权法》中所指的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其中物权的核心是不动产,不动产里面的核心是土地,因此《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将对我国的土地登记制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第二章第一节专门对不动产登记做了规定,为了实现我国现行的土地登记制度和即将颁布的草案的有关规定进行有效衔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登记制度,本文结合对草案中相关条款的分析,对今后土地登记制度的发展进行了论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