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宜昌潮水洞岩溶间歇泉动态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绪磊  陈乾龙  黄琨  周宏 《地球科学》2020,45(12):4524-4534
潮水洞无降雨补给时仍有规律的间歇性流出,是典型的岩溶间歇泉,其流量、水化学动态规律及形成机制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长期水文气象观测和水化学测试数据,分析了潮水洞不同时期流量、水温和电导率变化特征以及潮水洞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特征.潮水洞为多个岩溶水子系统的连接,其动态呈现为雨期和无雨期两个不同特征,且存在多个不稳定周期的间歇出流过程.通过c(Mg2+)/c(Ca2+)比值及水文动态特征辨识出间歇出流的地下水来源为天河板组灰岩含水层,随着过程流量的不断增加,深循环地下水占比最高达97%.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出潮水洞岩溶水系统循环模式,天河板组灰岩含水层内虹吸管道的发育是间歇性动态特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长期观测,对黄泥洞泉水的流量变化、出口处沉积物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该泉水的洞内结构与形状,将泉水的岩溶发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泉水形成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有溶道中地下水的长期补给;二是洞内岩溶发育成溶洞等洞穴,具有虹吸结构;三是泉水从垮塌的杂乱岩石中流出,洞内地下水排泄不畅。最后指出,岩溶间歇泉出口处的流量并不是该泉水的真实流量,其流量不适用于水动力学法计算未来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3.
<正>近十年来,中国北方大气雾霾、灰霾日趋严重,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对雾霾的形成原因、机制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本文提出了对雾霾主要由工业排放的质疑(主要讨论霾的成因)。1目前主流观点及不足目前主流学术界认为,人类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丁一汇等,2014;王跃思等,2014;王自发等,2014;张人禾等,2014)。因此才有为了减排,为了保证APEC蓝(2015年),石家庄曾停工8天。  相似文献   

4.
5.
二十世纪初,对地堑的研究才由描述性阶段而发展到对其成因的探讨。1930年,德国地质学家克鲁斯(H.Cloos)最先用实验方法使湿粘土受侧向拉伸,而再现了地堑构造,从此对地堑的力学成因,展开了讨论。H.克鲁斯认为,这种构造是与地堑相垂直的地壳球面张力所造成的,它可能是区域性的,也可能是由于地堑所横过的部分地块的拱起而成。  相似文献   

6.
对于碳沥青成因的研究,在《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第5期,马钖昭、袁望成同志曾写过“湖北通山碳沥青性质及成因的初步研究”一文;朱建国同志写过“湖南碳沥青煤成因的探讨”一文。我们受安徽省科协的委托,作为一个咨询项目对黄山西山地区碳沥青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在此也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8.
高温实验研究火成岩成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球粒陨石晚壳的分层及玻璃质的研究,探讨了类地行星的层圈构造划分及地球早期玄武岩与月岩形成的机理。论述了高温实验结果对火山岩、侵入岩、陨石及含水暗色矿物等有关成因研究的意义。根据酸性火山岩干熔与湿熔实验中矿物熔融顺序的不同,分析了花岗闻风而动 浆侵入酸度演经及浅色麻粒岩的 ,讨论了岩石熔点与酸度、结构的关系。根据玄武岩加花岗岩的熔融实验结果,排队了玄武岩浆同化花岗岩形成 白榴玄武岩的可能,并提出了高铝玄武岩浆与碱性苦橄岩浆分离结晶形成拉斑玄武系列岩石及出现跨越趋势的可能。通过不同酸度、不同温度熔体粘度的计算.阐述了同一温度下熔浆酸度愈大粘度增大率愈大的特点及其与火山相、喷发及火山类型的关系。通过轻度钠化、变质、风化的玄武岩熔融结晶实验与新鲜玄武岩的对比,指出具原岩显微结构的岩石.其化学成分仍可作为火山岩分类命名、系列划分的依据。通过玄武岩熔融结晶实验,研究了熔浆过冷度、成桉密度、晶体生长速度与矿物结晶程度的关系,并指出了白榴苦橄岩熔体在降温过程中,晶出矿物的共生组合、演化顺序及其意义。根据含水暗色矿物的升温研究,阐明了它们氧化、脱水与热光性的变化过程及其暗化、分解、熔融的变化阶段,阐述了它们在地质温度计、划分岩浆岩相等方面的作用,并由玄武岩的熔融结晶实验结果,研究了富钙单斜辉石在压力效应、淬火效应中Ti 与Al2含量的不同,还指出可能有“等温效应 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由长春地质学院穆克敏、林景仟、邹祖荣、林强等7人研究完成的“华北地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项目研究报告,通过评审鉴定。 研究者确定了华北地台花岗质岩石三个主要成岩期,即太古宙末期、早元古宙后期及中生代;重点研究了冀东东部与鲁西太古宙花岗岩的结构相,划分出原生、深熔等7种花岗岩结构相,提出了结构演化系列的概念及深熔作用的岩相学标志——“微粒交生体”  相似文献   

10.
TTG岩石组合及其成因的实验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TTG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假说,部分熔融实验模拟进行了综述。TTG岩石重稀土元素分馏模式和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其源区为铁镁质地壳;部分熔融实验结果显示,TTG岩石最可能的成因机制是角闪岩或榴辉岩在高压下通过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其残留相为呈悬浮状的榴辉才块。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铜陵地区侵入岩成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37次地实验研究认为:(1)在地壳温度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不可能形成石英闪长质或更基性的碉浆;(2)碱性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地壳,可以生成石英闪长质和花岗闪长持岩浆,所产生的岩浆刘钾富碱,属高压系,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相似;(3)高压下形成的岩浆比中压下形成的岩浆更高钾富硒;(4)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铜与钾似无成因联系,钾与铜的“相关性”与它们的趋同性有关,即两者均于岩浆晚期富集。  相似文献   

12.
通过37次成岩实验研究认为:(1)在地壳温度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不可能形成石英闪长质或更基性的岩浆;(2)碱性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地壳,可以生成石英闪长质和花岗闪长质岩浆,所产生的岩浆高钾富碱,属高钾岩系,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相似;(3)高压下形成的岩浆比中压下形成的岩浆更高钾富碱;(4)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铜与钾似无成因联系,钾与铜的“相关性”与它们的趋同性有关,即两者均于岩浆晚期富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施压条件下有机磷溶液渗透通过粘性土层的试验,模拟有机磷越流通过弱透水层的过程,研究其迁移的衰减规律、降解转化的机理以及各种因子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进水的浓度越小,pH值越大,土层中的磷酸酶降解转化有机磷的效果越好;土层对有机磷的吸附量随着进水pH的增大而增大,进水浓度的减小而减小;对于酸性进水而言,粘性土层对有机磷的阻滞作用与进水浓度关系不大,较倚重于进水pH值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贵州铝土矿成矿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履安 《地质论评》1991,37(5):418-428
通过对与贵州铝土矿成矿作用有关的水云母粘土岩、铝土岩和铝铁岩等在不同Eh和pH条件下铝、硅、铁溶解作用的实验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野外实际,本文认为,贵州铝土矿之红矿是在水动力条件良好的地表氧化条件下淋滤水云母粘土岩的结果;其白矿是由红矿在富有机酸的还原体系的沼泽相中经脱铁、脱硅作用而形成的。红矿是贵州铝土矿的物质基础,铝土矿质量的优劣和储量的多少,取决于沼泽化前红矿质量的优劣和堆积聚积的规模与厚度;而沼泽化造成的水体系的物化环境是红矿变白的必要条件。氧化条件下成矿(三水铝石),还原条件下除杂,是白矿形成的必经步骤。  相似文献   

15.
绪言近代岩石学发展的明显趋势是区域岩石学和实验岩石学相结合。花岗岩的成因研究是地质学和岩石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其研究的内容涉及到: (1) 花岗岩同火山岩或片麻岩的共生和成因联系; (2) 花岗岩的物质来源,演化和活动的机制,以及岩浆作用同变质作用的关系; (3) 花岗岩在地质时代和构造环境的分布特征,侵位方式及其同构造运动的关系; (4) 花岗岩的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这些问题,长期来不断经过争论,提出各种学说和综合方案,反复深入。  相似文献   

16.
攀西裂谷的力学成因机制和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是在引张力作用下产生的,并根据裂谷切割深度确定其类型。据世界上多数裂谷资料证实,它们均切穿了岩石圈。当然,也有切割不深的裂谷(只切穿沉积盖层)。从断块学说观点看来,裂谷的形成是受断裂体系控制的,以地幔上涌为动力,具全球规模,延伸数百至数千公里的狭长断陷带。  相似文献   

17.
北大港——白东构造带成因的实验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砂箱模拟实验已经被证明是研究盆地内部伸展构造的有效工具。用砂箱实验模拟了黄骅盆地内北大港--白东构造带的成因,认为北大港-白东构造带是盆地在以沧东断理解为主边界断层的伸展过程中,上盘变形受到新港-海河断裂带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砂箱模拟实验已经被证明是研究盆地内部伸展构造的有效工具。用砂箱实验模拟了黄骅盆地内部北大港—白东构造带的成因,认为北大港—白东构造带是盆地在以沧东断裂为主边界断层的伸展过程中,上盘变形受到新港—海河断裂带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试谈新疆铬铁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疆境内铬铁矿点分布广,矿床类型复杂,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内铬铁矿的普查评价工作,试对其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及特征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和从事铬铁矿地质工作的同行们高榷.铬铁矿的矿床成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人们在大的成矿阶段上逐渐取得了一致意见,即认为其均属于岩浆晚期阶段形成的矿床.但对其因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各种矿床类型的划分,仍然颇不一致.现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新疆境内铬铁矿床特征,将其划分为先成分凝和后成残浆两个亚类.这两个亚类成因的矿床不仅成矿作用不同,而且原合矿熔浆的物质成分也有差别.先成分凝式矿床的含矿熔浆是一种贫Cr~(+++)、高Fe~_(++)、低Al~(+++)的低粘度熔浆;后成残浆式矿床的含矿熔浆却是富Cr~(+++)、高Al~(+++)、低Fe~(++)高粘度熔浆.这两种含矿熔浆与原始岩浆均呈不混相存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熔离作用所致、只不过因其含矿熔浆成分不同,组分含量多寡有别、成矿环境各异,最后才形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事实上证实了这种认识与实际情况也是一致的.从一些矿床的近矿围岩和矿石组分分析对比结  相似文献   

20.

厘定生物产氢后的余煤再产甲烷的有利因素,对于提高煤联产第二阶段甲烷产气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内蒙古白音华露天矿煤为发酵底物,改变通气条件和水力停留时间(HRT),讨论不同条件下厌氧发酵产氢余煤再产甲烷量和煤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 对比其他气氛条件,CO2组产甲烷效果最好,单位气体生成量为4.72 mL/g,而HRT增加使产气效果逐渐降低。(2) 氢化酶活性与产气量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反应结束后菌液化学需氧量值(COD)均偏低,认为CO2可促进菌体酶活性增强,使CO2甲烷化过程更明显,而较长的HRT不利于微生物菌群存活,建议在后期的工程实践中,设置较短的HRT工艺条件。(3) 对厌氧发酵后的余煤进行XRD和FTIR监测,发现通CO2后煤的芳香碳层间距最大,煤中一些活性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等均有所减少,HRT为3 d条件下微晶结构和官能团变化较显著,而随着HRT时间延长,煤结构变化愈加不明显。(4) 通入CO2不仅能提高产气率,还可以改变煤大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达到煤层自身的增透、增扩、增渗和增解的目的,实现CO2地质封存和煤层气生物工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