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2011-2014年我国北方主要苹果产区7省(区) 17个市县的高酸苹果代表品种——澳洲青苹的取样资料,结合相应站点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影响高酸苹果主要品质构成因子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出汁率的气象因子及关键时段,建立了数学关系式。结果表明,从影响要素上来看,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苹果品质最主要的气象因子;从影响时段上看,成熟前7、8、9月最为关键。在高酸苹果的4个品质构成因素中,总酸含量与7月日照时数、9月日照时数及7-9月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而与1月平均气温、7-9月空气相对湿度、4-9月降水量、7月水热系数及4-9月水热系数呈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1月平均气温、9月空气相对湿度、5月降水量、9月降水量及9月水热系数呈正相关,而与8-9月日照时数、2月气温日较差及9月气温日较差呈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7月空气相对湿度、7月降水量、4月气温日较差、7月水热系数呈正相关,而与7月平均气温、9月平均气温、2月降水量及9月≥10℃有效积温呈负相关;出汁率与1月最高气温、4月日照时数及9月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与5月空气相对湿度、4-9月降水量、4月水热系数及4-9月水热系数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酸苹果的农业气象指标鉴定、气候区划及产业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马阳  崔洋  张雯  李欣 《干旱气象》2023,(1):43-53
为预估黄河流域宁夏段不同地区未来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利用宁夏区内19个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和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模式数据,在检验CMIP6模式对宁夏气温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不同情景下宁夏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未来气温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CMIP6大部分模式对黄河流域宁夏段年平均气温模拟能力较好,空间相关系数为0.603~0.930,时间相关系数为0.381~0.782,多模式集合优于单个模式模拟效果。(2)在SSP1-2.6、SSP2-4.5、SSP3-7.0、SSP5-8.5 4种情景下,预计2021—2099年黄河流域宁夏段年平均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增温速率为0.09~0.68℃·(10 a)-1。不同情景下增温速率差异明显,SSP1-2.6情景下呈减小趋势,SSP2-4.5情景下先增后减,SSP3-7.0情景下呈“增大、减小、增大”特征,SSP5-8.5情景下呈增大趋势。(3)预计4种情景下21世纪30年代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分别达10.91~11...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三门峡市苹果气候适应性及种植规模扩展空间,利用三门峡、灵宝、卢氏、渑池4个县级气象站点和苹果种植区及周边19个区域多要素气象站点资料,依据海拔高度将苹果种植区划分为塬区、浅山区和中山区3种区域,运用模糊隶属度评价各区气候因子,筛选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6—8月平均气温作为区划指标,针对不同气候要素采用克立格或反距离权重的GIS方法进行小网格插值,最终形成精细化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最适宜区多位于三门峡市中部和中南部,适宜区多位于东部和北部,不适宜区为北部边缘地带。当前三门峡市苹果种植主要分布于灵宝中部、南部和陕县西南部,是苹果的主产区和优质区;其他未开展苹果种植的卢氏县北部、陕县东南部处于最适宜区域,渑池县大部分处于适宜区,是未来苹果种植面积扩展的首选地区,但尚需综合考虑土壤、地形、气候等因素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陕西不同生态区苹果品质差异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振江  郑小华  刘璐  张勇 《气象》2017,43(7):872-878
为做好苹果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基于2013—2015年陕西31个苹果种植生产基地县155片果园的果实品质调查数据和物候监测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分延安果区、渭北东部果区、渭北西部果区和关中果区4个生态类型区,分析了苹果品质的分异特征,研究了影响苹果品质的关键物候期及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各生态类型区的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含量较为一致,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着色度差异较为明显。第一次膨大期最高气温、生长季最高气温和幼果期平均气温对苹果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开花期和幼果期气温高、降水少,第一次膨大期气温低、日照多,着色期气温低、相对湿度大有利于提高陕西苹果品质。利用多元回归构建的品质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宁夏1981~2014年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与宁夏降水关系较好的主要是赤道太平洋、印度洋、北大西洋及西太平洋海温,其关键的影响时段为5月各候、6月第3候、8月1~3候、9月4~6候。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基于前期海温异常的候降水量客观预测模型。总体看来,模型对宁夏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拟合效果好于中部干旱带,对5月、8月、9月拟合效果最好。模型对各区域候降水量≥10 mm的准强降水过程预测,总体评分高于"异常相似释用预测方法";南部山区预测效果最好,引黄灌区预测能力较弱;从各月看,6月和9月的预测准确率相对较高,5月预测准确率最低。模型对引黄灌区候降水量≥5 mm的过程预测,6月效果最好。利用模型预测的2014年5~9月各站准强降水过程,ZS评分高于实时发布的业务产品。  相似文献   

6.
宁夏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的冬季负积温EOF分析表明,冬季的冷趋势具有明显的大尺度特征,在近40 a逐渐变暖。据累积距平显示,l986年出现了突变,之前,冬季气温偏低,具体表现为冷冬年全部分布在此时段,之后偏暖,90年代以后出现暖冬的频次明显增加。≤0℃持续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4年比60年代平均减少了13.5 d。在80%保证率下,全区≤0℃持续日数和负积温依地势自北向南增多,引黄灌区最少,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黄土丘陵区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7.
基于1970—2019年河源市及周边地区共35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和地形高程数据,依据油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筛选出了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并利用GIS技术对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分别占区划面积的48.26%、18.25%、33.48%和0.01%;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大部以及东源县西北部、东南部和紫金县中东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和平县和连平县南部,以及龙川县中部和紫金县东南部;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源县大部、龙川县西南部以及紫金县中西部;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连平县黄牛石一带零星区域。区划结果与实际种植区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1 2010年宁夏2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从干旱发生日数、干旱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等方面对宁夏干旱致灾因子特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作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近30年宁夏干旱发生日数、发生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从南到北不断增加的趋势,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最大为0.94,最小在0.1以下,南部大部分地区普遍处于干旱致灾因子低危险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致灾因子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1 2010年宁夏2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从干旱发生日数、干旱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等方面对宁夏干旱致灾因子特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作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近30年宁夏干旱发生日数、发生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从南到北不断增加的趋势,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最大为0.94,最小在0.1以下,南部大部分地区普遍处于干旱致灾因子低危险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致灾因子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甘蓝型油菜的气候生态条件,建立了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根据临夏地区1971~2009年油菜生长季气候要素分析,表明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并根据建立的油菜气候区划指标对临夏地区油菜种植进行区划。将临夏油菜种植区划分为5个区域,康乐、和政、积石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