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新疆煤田地质局制定了《“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本文结合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人才队伍结构、整合利用及考评等现状,指出煤田地质人才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在关注人才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关注其精神需求,营建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估体系与分配机制,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改变一线队伍不稳定的局面,实现该局人才发展规划和“3551”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矿类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人才的“断层”现象。通过对矿类专业人才“断层”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缓解目前矿类专业人才短缺现象,要以矿山为主体采取内培外引、努力服务、“订单式”培养方式,长期克服类似的人才“断层”现象要以高校为主体,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培养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3.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各层面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深入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本文结合高职微观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谈新时期如何灵活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教师角色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资本,是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撑,是高科技企业成长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风险投资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繁荣发展起来的,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如资本规模、资金运作机制、法律规范、人才储备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扩大风险投资主体,建立完善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和体系,用法律保障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对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业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资源环境日益紧张的社会中,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及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环境污染及灾害,农业环境地质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加入WTO的社会中,我国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6.
地勘单位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上下功夫.即营造鼓励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创造施展才华的社会氛围和环境;用来自领导的关心爱护之情,同事的团结友爱之情来拴住人心;为人才提供与其创新能力和贡献相适应的物质待遇,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也必须信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解决。因此,必须一方面由以环境管制、环境预防为主体法律制度来预防、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完善环境侵权救 济法律制度,在确定具体的救济方式时,应坚持利益衡量、资源配置效率原则,做到既保障人们的环境权益又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景观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设计与营造,是综合了科学和艺术以营造人类美好的生活环境的一个行业和学科;景观设计人才的教育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景观设计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需要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创作过程;环境是人与自然交往的桥梁,是人与自然沟通的纽带,其目的是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让人理解自然,享受自然,景观设计师的使命是要力求实现环境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实践中科学的、艺术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人文风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卓卓 《城市地质》2021,16(2):147-155
为了保障地热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达到不超量开采,不超标排放.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和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在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地热资源条件是决定性因素,环境影响作用是制约因素,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是调节作用.将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梳理为3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岩石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使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42  
针对目前应用愈来愈广泛的不同岩石,特别是岩浆岩的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判别图解建立的原理,介绍了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使用原则。强调指出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新鲜(无蚀变或极弱蚀变)、非堆晶的岩石;选择的判别图解必须与判别的岩石类型相一致,即对花岗岩类要用花岗岩的判别图解,不能用玄武岩的判别图解;对特殊类型岩石要选择专门用于该类型岩石的判别图解,如碱性花岗岩,钾质火成岩;要应用多种图解综合判断;不能用单个样品,而应作多个样品分析;要注意所选择判别图解的特别说明等。此外,一些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还能给出岩石的成岩过程和源区。  相似文献   

11.
大力开展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对地球的依赖与破坏而产生相互失调的现象,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根据地质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人类活动所引发的各种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并阐明对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对促进该学科的发主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长江中游洪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水灾频发的国家 ,长江中游历来就是重灾区。 1998年的长江洪水是 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流域性洪水 ,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洪水量大 ,洪水遭遇情况恶劣是这次长江汛期的突出特点 ,由此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导致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是众多的 ,其中气候异常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但过度围湖垦殖与江湖关系失调亦是洪涝灾害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长江中游河湖环境越来越不利于超额洪水的排泄。江汉湖群、洞庭湖和鄱阳湖面积缩小 ,容积减少 ,对河流水量的调蓄作用大大降低。同时荆江已演变为典型的弯曲河道 ,成为防洪的重点地段。荆江大堤的修建隔断了江湖联系 ,改变了中游河湖关系。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中游洪灾日益加重。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抗洪减灾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苏锡常地区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苏锡常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随着经济发展,以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为主要特征的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多种地质环境因素对该地区进行了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地质环境严重地带沿运河方向展布,以三市为中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文中除了论述评价因子的识别,重点讨论了评价模型的确立和基于GIS的分析方法,最后对评价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外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虽然可持续发展80年代才明确提出,但从60年代开始的发展度量研究就为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国外研制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指标基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于生态-环境观点的较微观层次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第二类是以价值综合核算为前提的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如绿色GNP、国民财富指数等;第三类往往对资源、环境要素的价值核算持保留态度,避免作综合的价值核算,而是分别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系统分析,采用无量纲化和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第四类是从可持续性的反面着手,通过定义不可持续性来规定可持续性,建立不可持续性指标来度量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乔玉楼匡耀求谭建军郭国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地球化学资源环境是维持人类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矿业开发中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业开发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干扰生态环境平衡、诱发大量的环境地质的灾害问题。以前对矿山项目的环境评价和环境审批往往仅是局限于大气、地表及水体等常规环评因素,而对矿区岩石的生态功能、矿震、滑坡、崩塌及塌陷等不利地质因素评价涉及甚少,导致对潜在地质灾害认识不足而造成损失;文章指出矿业开发环境评价中应加强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促使地质环境监督和环境监理协调进行;提出矿业开发中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8.
昭通市未来城市建设层的适宜性和发展方向应该受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 3个方面因素的控制 ,它们决定了城市建设层的功能的需求。通过影响昭通市建设层的自然环境状况、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在建或将建的几个重大工程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 ,对昭通市城市建设层的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划分了城市建设层的适宜区和功能区区划。文章认为 :(1)昭通市所处的地质、地理环境是相对脆弱的 ,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与地质、地理环境的优化已经具有很大的不协调性。 (2 )原来的昭通市城市发展规划中把未来城市发展定位为以褐煤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经济风险。 (3)昭通市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表明本区经济结构正处于重大调整阶段。促使城市发展调整的动力 ,有经济发展的本身需求动力 ,也有外部机遇的刺激 (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 )。本区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后者。但是重大工程的实施 ,必将带来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文章综合研究认为 ,现阶段褐煤的大规模开发策略是不可取的 ,水利、交通等的发展才是首要选择。 (4 )昭通市将来的发展更可能是以高效农业为基础 ,利用其区域中心城市、物资集散地、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 ,充分发展运输、资讯、商业、娱乐、休闲等服务  相似文献   

19.
《Geoforum》1988,19(2):213-225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planning should contain a major social componen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do not give enough overt consideration to planning the rural environment. Planning activity is inherently urban biased. Using Malawi as a case study it can be demonstrated, employing a number of social indicators, that the rural populous is disadvantaged in both relative and absolute terms in comparison with their urban counterparts. Rur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re, however, hampered by the need to co-ordinate the activities of the numerous ministries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 sectoral initiatives. In particular, rural service provision cannot be dissociated from agricultural reform and investment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rural incomes. Further difficulties also arise from the attitudes of aid and grant agencies which will only fund particular types of project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se are best suited to local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By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National Physical Development Plan it is hoped that some of these difficulties may be reduced, and more effective rural development policies pursued.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不掠夺后代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它要求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在地球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运作;要求社会发展不能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而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提高人类福利。社会资本概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它不但使人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且运用社会资本可以限制自然资本开采、并减缓其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制造资本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介绍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从促进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环境保护以及缓解贫困等方面,阐述了社会资本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