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的加利福尼亚边缘地圣佩德罗盆地存活底栖有孔虫季节性变化的资料表明,Buliminella tenuata和Nonionella.stella两个种的丰度在三个月内发生了急剧变化,说明在此期间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2.
Lear  CH  季福武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8):16-18
通过深海底栖有孔虫方解石的Mg/Ca比值已经获得50Ma以来的深海温度记录。该记录在形式上与相应的底栖氧同位素比值(δ18O)记录非常相似 ,并且显示了深海温度的4个主要变冷时期 ,总体下降约12℃。底栖δ18O记录和Mg 温度记录的一起应用表明 ,南极冰首次快速地堆积于早渐新世(34MaBP) ,但未伴随有深海温度的降底。一般认为 ,在过去的100Ma中 ,即从所谓的白垩纪中期的“温室”到晚新生代的“冰库” ,地球的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长期寒冷被认为是由地球表面热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共同引起。大…  相似文献   

3.
方惠瑛  王健 《台湾海峡》1997,16(1):55-62
1992年11月至1993年8月对厦门YunDang湖及厦门西港部分海域底栖有孔虫及相关的环境化学要素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调查,发现YunDang湖的底栖有孔虫可分为三个群落,即正常群落、半污染群落和污染群落,分别代表了湖内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同时发现了底栖有孔虫的耐污种类和对污染敏感种类,它们具有指示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1992年11月至1993年8月对厦门湖及厦门西港部分海域底栖有孔虫及相关的环境化学要素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调查,发现湖的底栖有孔虫可分为三个群落,即正常群落、半污染群落和污染群落,分别代表了湖内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同时发现了底栖有孔虫的耐得种类和对污染敏感种类,它们具有指示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底栖有孔虫壳体Mg/Ca是重建深层水团古温度的主要指标。通过分析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壳体的Mg/Ca和δ18 O,探讨了"Mg/Ca古温度重建方法"在白令海低温水体中的可行性及其转换函数。结果表明,利用U.peregrina壳体δ18 O换算的"结壳温度"明显低于"现代水团温度",不能客观反映温度对Mg/Ca的控制作用;可能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水深小于150m样品中U.peregrina壳体的Mg/Ca与"现代水团温度"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但是,在深海区两者之间却呈现出良好的指数关系:Mg/Ca=0.69*e0.43*T。该公式指出白令海低温水体中Mg/Ca对温度的敏感性约为43%℃-1,由其估算的温度误差约为0.2℃。  相似文献   

7.
虽然现代南极主体冰盖是在始新世末-早渐新世建立的,但南极洲的冰在相当早的时期可能就出现了,甚至发生在白垩纪温室气候时期。深海钻探计划的分析表明,白垩纪晚期广泛的海平面变化只可能由南极大陆尚广布的冰原所引起,并且在白垩纪暖期到达顶点之后的Maastrichtian期(约在71~65Ma之间)的气候变冷也足以使高纬度地区发生短期的冰川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北大西洋晚更新世Heinrich事件(HEs)以Laurentide冰盖的冰筏碎屑(IRD)层为标志。有8个这样的事件与约65000a以来格陵兰冰心记录的部分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的最冷亚冰期相对应。判断一个D/O事件的开始,根据这样一个典型特征: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内温度突然上升了9~15℃,其后便是数千年时间的气温逐渐变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