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呼叫中心在安全监控系统中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将呼叫中心技术应用于基于H.263( )的使用公众电话网(PSTN)传输视频图像的安全监控系统.该呼叫中心采用自动语音应答(IVR)技术实现无人值守时的事故举报,与该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互动,实现灾情的自动上报和应急方案的调用.详细给出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应用MATLAB设计高效多级抽取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如何应用Matlab设计级联梳状(CIC)滤波器、半带滤波器和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并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多级抽取滤波器,将该算法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多级抽取滤波器能满足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莱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三层体系结构设计,实现了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国土信息的对外发布。系统采用可视化流程设计,并预留GIS接口,方便今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系统建成后,大大提高了莱州市国土资源局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速度和协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兰州交通大学校园为例,基于ArcGIS Engine设计实现了三维数字校园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二维GIS常见的功能(如对地图放大、缩小、分析、查询等功能)。而且也实现了三维GIS的相关功能(如:导航,查询、视频输出、场景输出等功能)。系统通过鹰眼窗口控制三维场景和二维场景,实现了二三维场景互动,更加逼真地展现了兰州交通大学校园三维场景,弥补了传统二维GIS和三维GIS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基于SilverLight和REST的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ebGIS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其架构方法和实现技术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传统WebGIS开发复杂度高、交互体验性贫乏、运行效率低等不足,在对RIA/SilverLight和REST技术的研究基础上,以整体结构模块化,开发行为统一化,代码可复用及经验可复用的指导思路下,提出由空间数据服务器(数据访问层DAL)、GIS服务和Web服务服务器(业务逻辑层BLL)及部署有SilverLight插件的浏览器(表现层UI)组成的3层架构式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并阐述了数据层中空间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步骤以及优化经验,分析了业务逻辑层的构成和运行机制,为提高系统开发效率使用MVVM(Model-View-View Model,模型-视图-视图模型)设计模式,将表现层分为前端用户界面和后台逻辑两部分,并描述了用户熟悉的Office Ribbon设计样式的开发方法,说明了后台逻辑架构组件各自功能及通讯路径。最后,为验证此框架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开发效率、丰富用户体验和改善系统运行性能表现等优势,利用SilverLight(C#)实现了应用实例——LightGIS。系统开发和运行实验表明,该框架能够很好地达成以下目的:(1)实现优美的用户操作界面和丰富的互操作性体验;(2)提供平滑、流畅的地图服务和高响应性空间分析;(3)具备优秀的系统可扩展潜力和可配置性。  相似文献   

6.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技术运用到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中,设计并开发了基于GIS的金属矿山安全信息系统。本文重点阐述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核心功能实现。系统可进行地图管理、信息查询等基本操作和金属矿山的安全评价、事故预警,以及矿区地形的DEM分析,为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系统平台构建.采用专用开发平台AMD DBAu1200,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可以播放多种格式的多媒体文件.分别叙述了嵌入式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根文件系统的创建和移植,Qt/Embedded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的移植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大气环境》,用FoxProforWindows2.6软件开发的大气扩散模式计算系统。着重阐述了大气扩散模式计算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施方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系统的计算程序设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实现该系统所实施的技术及编程中的有关特点以及系统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RS)为野外勘察提供客观、快速的时空信息,而地理信息系统(GJS)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显示、处理和分析能力,GPS为野外勘查提供定位、数据采集的手段。RS、GIS和GPS的有机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野外勘查的传统运作模式,从整体上提高野外勘查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本文论述了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GPS技术建立野外勘察定位导航采集查询系统。就系统的功能结构流程设计及主要功能模块作了详细描述。该系统为野外勘查提供了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1:100万地貌图符号系统库和注记系统库的设计,是在对中国区域地貌的形态与成因类型特征全面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1:100万地貌图的基本专题内容、图例系统、幅面负荷等的要求,从定量制图符号的基本问题出发,根据不同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设计各种点状、线状、面状符号和注记,建立了地貌符号库。同时,构建了满足1:100万地貌图制图和出版要求的地貌注记库。它们均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中,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该地貌符号和注记库的设计和内容对其他相关专题图集的编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洪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自然灾害。暴雨是洪涝灾害的最主要致灾因素,所以,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警研究是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对洪涝灾害系统空间仿真模拟研究模式进行改进,采用流域地表径流模拟代替控制断面水位模拟,彻底解决流域地表产流及河道水位模拟限制...  相似文献   

12.
遥感数据作为一种信息量非常丰富的数据类型,在许多GIS系统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目前上海城市管理GIS系统应用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以上海旧区改造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为例,通过介绍遥感数据在该系统中的应用方式,阐述了基础平台遥感数据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旧区改造宏观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  相似文献   

13.
水库防洪调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水库防洪调度的信息化主要是借助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 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采集基础数据,构建数字化水库防洪数据管理平台和水库虚拟三维环境。在该平台和环境中,以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水库流域的水雨情及洪水的调度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增强防洪调度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表明,通过RS、GIS技术建立的水库三维防洪调度系统能够为水库管理者提供水库防洪调度方案制定与分析、防洪调度决策等方面的强有力的、科学的辅助支持。本文结合厦门"汀溪水库三维防洪调度系统"的实际研发,探讨了RS和GIS技术在水库防洪调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矿山地面灾害监测传感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矿山地面灾害监测地学传感网系统,进行矿区地面灾害精准监测及预报工作,对矿山及时准确科学预报、预防和减小地面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地学传感网主要是指采用GPS、测量机器人、倾斜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和气压传感器、全景相机、CCD相机、视频传感器、RFID传感器、地面3D激光扫描仪和地基SAR等测地型传感器和测地辅助传感器,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库管理软件构建的地学传感网。矿山地面灾害精准监测地学传感网的理论,主要包括:矿山时空监测基准、矿山地面灾害监测地学传感网数据整合、监测空间数据聚类分析、矿山监测功能分区、矿山区域动态形变场理论和矿山地学传感网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理论。 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监测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和传感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15.
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s usually used to monitor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Although 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have many advantages for ground information observation, such as real time and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they are often interfered by clouds, haze and rain. As a resul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retrieve ground information from 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under those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has obvious superiority in most weather conditions. However, the main drawback of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is the extreme low spatial resolution. Considering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 (AMSR-E) data, an AMSR-E data unmixing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Bellerby’s algorithm. By utilizing the surface typ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the proposed unmixing method can obtain the component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d corresponding spatial position distribution,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data.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AMSR-E unmixed data of Yongji County, Jilin Provinc, Northeast China after the worst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occurred on July 28, 2010,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MSR-E unmixed data could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相似文献   

16.
面向中国洪涝灾害应急监测的无人机空港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洪涝灾害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无人机机动、灵活,安全性高,可迅捷甚至实时获取灾区影像,对灾情的快速评估和应急救援决策意义重大。遥感无人机在洪涝灾害救援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共识,但是由于灾害的突发性,缺乏就近部署的资源制约了无人机遥感观测和救援作用的发挥。针对突发灾害,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定的无人机遥感应急体系成为国家面向未来正在考虑的选项。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中国科学院的野外台站构建全国无人机遥感观测网的设想。本研究以中国防范洪涝灾害等级分布数据、行政区划数据、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分布数据和当前无人机性能数据库为数据源;以行政区划离散并提取的中心点作为需求点,台站作为设施点,不同洪涝等级区域内需要无人机进行应急观测的重要程度作为权重,利用最大覆盖选址模型进行空港选址布局;利用成本-效益曲线确定台站的最佳数量,最终从268个台站中选取出81个作为支撑全国洪涝灾害无人机遥感观测网络的无人机空港。无人机空港布局结果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对中国绝大数突发洪涝灾害在2 h内初步完成洪涝观测,这对于构建中国空天地一体化的洪涝灾害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中的方法和成果对于进一步构建行业和综合性的全国无人机遥感观测网也具有一定借鉴和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针对中国生态环境、洪涝灾害应急响应、国土安全监测等遥感观测任务,无人航空遥感手段需求越来越多。构建异构无人航空器遥感观测多任务集群系统是近几年的发展目标,为完成无人航空遥感生态建设,垂直起降无人机以其不受场地限制起降又可快速巡飞的特点,在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垂直起降无人机发展现状调研、面向航空遥感应用市场的无人机分析及典型机型介绍、垂直起降无人机在遥感领域的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垂直起降无人机在遥感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等。通过广泛调研及深入分析可知,目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正逐步取代多旋翼飞行器的主导地位;垂直起降无人机占据了遥感应用无人机80.47%的市场份额;动力多元化、系统智能化、布局多样化、尺寸小型化等是面向遥感应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本文较为全面地阐述和剖析了面向遥感应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的相关内容,为遥感航空无人机生态建设提供了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系和绿地面积不断缩减,地表硬质化现象持续加重,城市扩张所带来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尤其是汛期强降雨导致的内涝灾害日渐成为亟需解决的城市顽疾。城市内涝灾害模拟及风险评估是推进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内涝产生机理、模型及风险评估的角度对城市内涝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模型方面重点介绍了两种应用广泛的雨洪模拟模型:SCS和SWMM模型,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简单归纳了其他雨洪模型。在灾情风险评估方法方面,重点介绍了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遥感图像和GIS技术耦合分析和基于指标体系评估等的风险评估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对城市内涝模型及风险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集成多模型耦合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以及多学科联合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对流域牛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是流域规划和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三期遥感影像及基础背景数据为基础,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通过分类体系划分、遥感解泽、生态模型构建,实现了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多源、多类型监测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随着累计输水最的逐渐增加,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中、高植被覆盖度而积也逐渐增加,非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面积扩大,而中度沙漠化面积缩小,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