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城市化、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研究了1990—2012年河南省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表明: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而房地产投资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城市化是房地产投资增加的长期原因,房地产投资对城市化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应采取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房地产投资结构,合理调控房价,使城市化、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为例,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入境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山东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协整模型,模型表明入境旅游增长1%,能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5%,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山东入境旅游发展对山东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79-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聚集效应、投资效应与耕地消耗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各变量与耕地消耗之问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经济规模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增长指标在短期内对耕地消耗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同时经济增长的聚集效应在短期内具有减少耕地消耗的趋势,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在短期内对耕地消耗的作用不明显;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投资效应与耕地消耗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吉林省1985-2010年人均冰雪旅游收入和人均GDP时间序列分别作为衡量冰雪旅游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对吉林省冰雪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确定两者之间作用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两者间作用力度.结果表明:吉林省冰雪旅游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协整关系,区域经济增长是冰雪旅游的Granger原因.长期内,冰雪旅游收入每变动1%,经济增长将同向变动0.5097%.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得出,短期内冰雪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作用力度不大,其中经济增长对冰雪旅游调整作用强于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力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东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引擎,并对区域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产生显著影响。选取1979—2014年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生产总值(GDP)数据并构建VECM模型,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格兰杰检验等方法研究FDI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中,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具有正向的稳定均衡关系;短期中,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比较显著,成为影响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外向型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VECM模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1978-2007年人均CO2排放量、人均用油当量与人均GDP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应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长期双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耗是环境污染强单向因果关系.方差分解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主要受自身波动影响较大,长期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间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另外,能源消耗波动始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而且影响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新疆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协整理论分析了1987-2004年间新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证明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GDP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给出了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并根据新疆目前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利用ECM误差修正模型,预测了新疆2006-201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的所需供水总量,反演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前提下适宜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对外开放度是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基于1992—2012年的统计数据,在对中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度进行度量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和协整理论工具对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与GDP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该地区GDP的增长没有显著地提升对外开放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了北京-天津-河北地区1982-2008年期间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区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平稳的。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河北和天津,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而在北京,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则不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发现,三个地区均存在着从电力消费到经济增长方向的因果关系,而从经济增长到电力消费方向的因果关系只存在于河北和北京。这意味着,在河北和北京,电力消费的增长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刺激电力消费;但是在天津,电力消费的增加可以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则不能影响电力消费。本研究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伟光  侯军利  白雪飞 《地理科学》2016,36(9):1293-1300
在构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设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整和VEC模型,对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对经济数量增长和经济质量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着非同步性,而且这种关系特点也与全国地区的实证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0—2018年福建省统计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科技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科技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科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科技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长期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从提高科技人力资本存量、保障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技人力资本配置方面提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果显著,投资规模和分布的变化对经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货运量对西部地区的GDP有着正向的作用,但是客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经济发展是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最敏感因素,交通基础设施滞后造成的西部经济增长同其发展潜力的错位依然存在。同初期开发规模和模式相比,对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投资必须要保证西部各省市区的经济发展能够真正受惠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3.
《Urban geography》2013,34(5):648-667
Research points to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Despite China's great strides in providing basic services, there is increasing disparity among cities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ir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to financ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Such unevenness has a long-term effect on urban economic growth. This study explores patterns and the expanding range of mechanisms for urban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in general and across the country's regions. It also investigates whether and how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s related to urban economic performance, using lagged variables to demonstrate both short- and medium-term effects. It is clear that such investment has responded to past unmet demands and paved the way for future growth.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因子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总体差异指数及分解等方法,分析2006年、2011年、2016年中国36个重点城市,253个普通地级市和338个县级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因子、非均衡性及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情况.研究表明:①不同层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因子、非均衡性、空间分布及演变情况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②"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小玲  夏斌  聂云峰 《热带地理》2006,26(1):40-44,50
论述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讨论了广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并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教育投资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广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密切关系。借助Eviews5.0软件,分析了无锡市1991-200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发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存在失衡关系,短期失衡向长期均衡回归的速度达0.9709;长期内,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弹性为0.2848,短期则为0.2681;无锡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周霓  熊爱华 《地理科学》2016,36(2):289-295
依据2000~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GDP和旅游总收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用定量的方法测度山东省17个地市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对存在协整关系的地市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地域板块旅游经济效应空间分异现象明显,东部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旅游业发展已经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青岛和烟台的旅游总收入和经济增长已经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旅游总收入增长的Granger因,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了保障和助推的双重作用,特别是东营和枣庄已经成为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旅游总收入之间尚未形成协整关系。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山东省旅游业均衡、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赣州京九铁路沿线地区工业投资环境系统诊断与调控方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筛选了能够基本反映沿线地区工业投资环境状况的区位条件、资源赋存、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与活力、市场发育与要素保障和社会服务状况6类因素共32个因子及58项指标,以沿线地区范围内的7个县(市)为地域单元,对区域内部的工业投资环境差异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显示沿线地区工业投资环境内部不同因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与活力、市场发育与要素保障3类因素的系统差异总体上大于社会服务状况、资源赋存、区位条件3类因素,同时表明改善工业投资环境的重点所在,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工业投资环境的调控方略。  相似文献   

19.
董晔  师心琪 《热带地理》2019,39(6):901-910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国同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从发展趋势看,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空间呈逐渐扩大之势;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如何进行有效的区位选择,是文章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辅助竞争力3个维度,计算了巴基斯坦2000—2018年整体投资环境。结果显示:整体投资环境年均增长率36.05%,其中基础竞争力年均增长率28.32%,最为显著;表明巴基斯坦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适合中国企业投资。其次,梳理了现有中国企业进入巴基斯坦投资的区位选择。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企业在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的投资项目较多。最后,分别从趋于经济中心区、边界地区、社会联系密切区和安全形势良好区4个角度,分析了该国的主要省区和城市投资区位。结果表明,从趋于经济中心区的角度,信德省和旁遮普省存在经济上的优势;从趋于边界地区的角度,开伯尔-普什图省和瓜达尔港具有优势;从趋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角度,卡拉奇、拉合尔和伊斯兰堡具有优势;从趋于形势安全的角度,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存在投资安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陈晓红  张文忠  张海峰 《地理科学》2016,36(8):1141-1147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普遍出现了以低价出让农业用地,盲目投资房地产及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兴建新城区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蔓延现象。造成这种城市建成区低密度无序扩张的原因,除了不规范的城市用地转化机制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当认识。以全国26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1990~2010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客观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蔓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FDI)、房地产泡沫效应等因素后,城市现有建成区面积及其扩展幅度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单纯追求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张并不能直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