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陕西葫芦沟金矿成矿断裂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的成矿断裂是发育在太古代太华群中韧性剪切带之上的一系列脆-韧性、脆性剪滑断裂。在成矿过程中,不同类型断裂、不同类型构造岩带显示出不同的断裂动力蚀变特征和成矿元素组合。活化的金等元素在构造应力驱动下,于不同构造部位以不同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从而形成了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钼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湖钼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田内一个新的矿床类型-金、钼共生矿床,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内的脆韧性剪切带中.金、钼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带的不同部位,金和钼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但受同一韧脆性剪切系统控制,矿体均向NE侧伏,该韧脆性剪切带具有多期次构造活动及多次成矿作用特征.通过对硫、铅同位素、成矿流体、成矿物理化学、包裹体成分分析研...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葫芦沟剪切带韧性和脆-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的构造岩和显微构造特征,在对韧性剪切动力变质和脆-韧性剪切动力蚀变等成矿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者叠加于前者的剪切带动力成矿模式,并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归纳为4个主要成矿阶段:I、矿质储备阶段-原始矿源层形成;Ⅱ、矿质活化、运移阶段——区域变质和热动力分异导致金活化、迁移,形成初级衍生矿源层;Ⅲ、韧性剪切动力变质成矿阶段——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使金活化、迁移;并局部富集形成高级衍生矿源层;Ⅳ、脆-韧性剪切动力蚀变成矿阶段——脆-韧性断裂的动力蚀变成矿作用的叠加,金等元素富集并成矿,形成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葫芦沟剪切带韧性和脆-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的构造岩和显微构造特征,在对韧性剪切动力变质和脆-韧性剪切动力蚀变等成矿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者叠加于前者的剪切带动力成矿模式,并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归纳为4个主要成矿阶段;Ⅰ、矿质储备阶段-原始矿源层形成;Ⅱ、矿质活化、运移阶段——区域变质和热动力分异导致金活化、迁移,形成初级衍生矿源层;Ⅲ、韧性剪切动力变质成矿阶段——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使金活化、迁移;并局部富集形成高级衍生矿源层;Ⅳ、脆-韧性剪切动力蚀变成矿阶段——脆-韧性断裂的动力蚀变成矿作用的叠加,金等元素富集并成矿,形成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本区地质矿产特征及综合研究显示,金矿成矿受矿源地层和断裂构造双重因素控制,金矿成因为"沉积—改造型",志留系"黑色岩系"同沉积形成金矿源层或金矿体,印支期韧性剪切构造热液富集成矿改造,燕山期韧性剪切构造叠加成矿改造;区内找矿重点地段是"黑色岩系"矿源层分布区的断裂构造带:西段剥蚀深度大致到断裂构造的韧性层次,深部找矿潜力不大,主要开展浅表部找矿;中段大致剥蚀到脆韧性层次,浅表—中深部找矿潜力大;东段剥蚀深度大致到脆韧性—脆性层次,中—深部找矿潜力较大,应加大中—深部找矿力度。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罗山县金城金矿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侧,矿体受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于中元古界浒湾组变质岩中.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将热液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石英-金-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萤石-碳酸盐矿物阶段.本文在详细分析金城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该矿床各阶段石英和萤石中流体包裹体,以及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包裹体研究表明该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分3个阶段,为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体系.成矿流体的δD为-72.0‰~-86.6‰(均值-79.0‰),δ18O值为-5.98‰~+-4.1‰(均值-0.32%),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初始成矿流体来源自岩浆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成分加入.各阶段的流体具有沿韧性剪切带从深部到浅部,从高温到低温,从高压到低压运移和演化的趋势,最终在浅部构造有利的导矿-容矿构造逐渐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大河沟锑矿床分布在中元古界秦岭群变质岩内,矿体产出受双槐树深大断裂及其旁侧断裂控制,是一个构造控矿因素明显的低温热液矿床。为了深入探索它的成矿构造与成矿元素富集的有机联系及成矿机理,选择矿床内典型构造岩开展了构造岩特征和矿石的主微量元素、矿石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测试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分布受区域韧性剪切带的控制,矿体围岩的糜棱岩化时限198.6"4.74Ma,并具有成矿元素矿源层的性质;辉锑矿可能在单一环境和封闭条件下形成,有独特的辉锑矿晶体特征峰值,含高的As、Au、Ag、Mo、Hg、Pb和Zn元素;方解石矿物的C—O同位素属于岩浆-地幔来源;辉锑矿硫同位素的值域为δ34S介于1.8‰~2.6‰之间,铅同位素显示地层铅的变化与辉锑矿相近;包裹体成分的测定表明流体具有硫酸盐的性质,局部为重碳酸根型水溶液,以热液改造沉积卤水为特征,成矿作用在还原条件下进行,石英包裹体中含有较高的H2暗示成矿流体具有深源性质。综合研究认为,矿床形成作用是深部热流体沿深大断裂活动,萃取了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带中活动的金属元素,然后在还原条件和低温环境中沉淀成矿,成矿类型厘定为构造-流体制约的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弱变形域成矿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热液矿床的成矿构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构造动力破坏(构造致裂)为主形成的成矿构造——简称构造型成矿构造,另一类是由流体动力破坏(液压致裂)为主形成的成矿构造——简称流体型成矿构造。在分解变形构造场中,构造型成矿构造一般受控于面型强变形带(P域),而流体型成矿构造一般受控于构造透镜体弱变形域(Q域)。通过对典型控矿构造透镜体系统的解析,认为在韧性域与脆–韧性域,剪切带可以通过变形分解形成由面型强变形带组成的成矿场与由透镜状弱变形域组成的成矿场。当剪切带分别处于韧性、脆–韧性及脆性域时,强变形成矿场在韧性变形条件下不成矿,而在脆–韧性及脆性变形条件下则成矿;弱变形成矿场在韧性域与脆–韧性域时成矿,而在脆性域时则不成矿。上述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两类成矿场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矿床建模、成矿预测与成矿构造、矿床成因等的深入研究,而且有助于将构造动力、流体动力、成矿构造、成矿流体等要素有机统一,建立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有助于揭示变形分解作用、液压致裂作用、构造泵吸作用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丰富成矿构造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方维萱  黄转盈 《中国地质》2012,39(5):1211-1228
陆-陆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拉分盆地及构造变形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流体大规模运移与构造岩相学记录等是值得重视的大陆动力学问题,也有助于对西秦岭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西秦岭陕西凤县—太白县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和金矿集中区.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该拉分盆地的构造-热流体变形历史、变形样式及动力学、盆地流体驱动力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史复杂,构造变形序列为:(1)石炭纪—中三叠世构造反转与热流体叠加改造期(DS1).(2)印支期陆-陆全面斜向碰撞挤压体制下拉分盆地发生挤压收缩变形、断裂-褶皱作用、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和脆韧性剪切变形(DS2).(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构造断陷、岩浆侵位形成热叠加改造与脆性变形(DS3).石炭纪—中三叠世反转构造样式为泥盆系发生分层剪切流变构造、热流体角砾岩化叠加构造岩相和南部温江寺—留凤关拉分断陷盆地.印支期—燕山期,该盆地内部构造变形样式有复式褶皱与压扭性断裂构造、脆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在该盆地南北缘形成了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盆地流体运移受构造变形驱动,在该盆地东部,印支期西坝复式中-酸性岩浆侵入提供了区域性热流体叠加改造的稳定热源场.研究认为“M-W”型复式背斜和断裂带控制了多金属矿床后期改造富集和矿体定位.反冲构造与冲起构造控制了金矿和多金属成矿分带.“W-M”型复式向斜和脆韧性断裂带控制了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其中,倒转向斜和脆韧性剪切带对于八卦庙类卡林型金矿多期多阶段富集成矿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温江寺卡林型金矿受复式向斜和脆性断裂带控制.  相似文献   

10.
柴蚂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其成矿作用过程可分为早期石英-碳酸盐阶段、主成矿期石英-碳酸盐-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240~300℃)、中低盐度(4%~10%NaCl)的富CO2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和盐度均逐渐降低,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是流体不混溶的结果。与相邻的八卦庙、丝毛岭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三者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性,均具有深部来源的特征。柴蚂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与脆韧性剪切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来自深部的流体沿剪切系统向上运移过程中与浅部流体混合,并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作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矿物质最终在构造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溆浦地区脉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水泉 《湖南地质》1990,9(3):25-35
岩、矿石物质成分的交换和转移特征可为成矿作用机理提供信息。区域、矿区及矿化蚀变带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氧、硫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溆浦地区脉金矿成矿流体为变质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在变质分异和成矿化学分异作用下,成矿流体溶解地层中的成矿物质,经扩散、渗滤等方式运移到构造有利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2.
斑岩型矿石中脉体穿切关系普遍而复杂。斑岩型矿床容矿初始裂隙之间具有程度不同的连通关系,成矿作用过程是成矿组分在既有的裂隙中迁移、充填和沉淀的过程。在多期成矿过程中,如果没有构造应力的改造,似乎不应该出现大量脉体的多期穿切关系。然而不仅是斑岩型矿床,其他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中均可出现大量脉体的相互穿切现象。针对此种现象,运用水力压裂机理,探讨了成矿流体对初始裂隙的压裂改造作用,认为成矿阶段多期流体活动可以形成与流体活动期次和强度相匹配的无数期新生压裂裂隙,同时可极大地扩展容矿空间的规模和范围。成矿流体压裂改造裂隙也是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重要成因类型。由于流体活动的多期性和压裂裂隙生长的快速性,相比构造活动对脉体的改造,流体压裂成因裂隙所导致的脉体穿切关系更为常见。这些观点较好地解释了斑岩型矿床中频繁而复杂的脉体穿切和错断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并测试了岩矿石及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幔源岩浆和流体在参与成岩成矿过程中伴随岩浆结晶成岩交代岩石而致自身流体性质演变,进而引发壳幔物质混染;铅同位素具有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的特征,伴随着含矿地幔流体的上升侵位,不可避免的混染了地壳铅,导致了多不杂铜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Shizishan ore-field is a nonferrous and noble metal ore-field which is most rich in copper and gold.There are many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minerals of the deposits.The homogeneous temperatures and the salinitie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s have wide ranges,whil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existed together and their homogeneous temperatures are almost identical in the same mineralization stage,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ore-forming process has great relation with the fluid boiling.The gas and liquid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 carbon,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copper-gold deposits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tendency,which reflects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mainly came from the magmatism.The stratigraphic component and the meteoric water may mix in ore- forming fluids in the later mineralization stages.Furthermore,with the fall of the ore-forming temperature the ratios of water and rock decreas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CH4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separating copper and gold 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利用ICP-MS和同位素质谱分析了大坪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白钨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m-Nd、Rb-Sr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大坪白钨矿中富Sr、Ba,而亏损Mo、Bi、Sn、Nb、Ta等,指示原始成矿流体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无关,并非前人普遍认为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样品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高度一致的右倾和MREE富集型,Eu出现正异常,表明白钨矿与流体之间REE元素发生了强烈分异,白钨矿中REE的配分行为主要表现为REE^3+与Na^+成化合价补偿形式替代Ca^2+选择性进入白钨矿晶格中,成矿流体是相对封闭的高温、富Na^+的还原性热液体系;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本区原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下地壳,但不排除有幔源物质加入.原始成矿流体的形成与区域性剪切带的活动有关,韧性剪切作用导致下地壳富CO2流体上升,并与闪长岩发生强烈的水岩反应,而剪切带中脆性断裂的形成是成矿流体迁移、集中、沸腾和矿质沉淀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金翅岭金矿是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莱成矿带内的一个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受招平断裂带下盘次级NE-NNE向密集构造裂隙带控制,成矿围岩为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本文通过对成矿作用过程中的贯通性矿物石英H,O同位素及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进行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表明:金翅岭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10件样品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值变化于-74.80‰~-95.70‰之间,平均值-85.41‰;δ18 O值变化于+1.30‰~+11.12‰之间,平均值为+4.95‰。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黄铁矿流体包裹体3 He/4 He值为0.09R/Ra~1.51R/Ra,平均0.72R/Ra,位于地壳氦和地幔氦之间。根据成矿流体的壳幔二元混合模式进行计算: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比例为7.49%~11.85%,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40 Ar/36 Ar值为365.9~4 042.6,集中在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之间,大气饱和水的范围附近。结合H-O同位素的结果可知,金翅岭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以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的壳幔混合流体,而地壳流体端元又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并且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流体的比例随着成矿作用从早到晚,以及成矿流体由深到浅的运移而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7.
粤北302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粤北302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中的方解石、石英、萤石等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方解石碳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自矿前期至矿后期,成矿流体的演化具有盐度和均一温度不断降低的趋势;矿前期存在两次中高温度和中高盐度的流体作用。不同期次的方解石碳同位素1δ3CPDB值为-6.14‰~-9.71‰,表明流体中的碳来自于深部的岩浆——地幔源。  相似文献   

18.
热液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的组成、运移、演化及其矿质沉淀机制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矽卡岩矿床中具有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完整记录了热液流体的性质、组成及演化过程,这种震荡环带的出现暗示了不同成分系列的石榴子石对不同阶段热液流体成矿物化环境的特定选择性。石榴子石晶体元素化学分带现象是流体运移和矿物再沉淀过程周期性循环再现的结果,对指示早期矽卡岩阶段热液流体中主、微量元素化学分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成分系列、不同期次石榴子石的Fe_2O_3和Al_2O_3含量差异显著,其对热液流体演化过程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示踪作用;相对主量元素而言,微量元素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探针作用,钙铝榴石常富集Al、Ti、Zr、HREE元素,而钙铁榴石常富集As、W、Mo、Fe、LREE元素。借助EMPA和LA_ICP_MS技术对具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进行主、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微区和原位分析是探讨成矿过程中流体组成和性质演化的重要手段,其有可能揭示矿物生长机制、成矿环境以及成矿流体组成与性质的演化,而这一地质信息对于全面理解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化分带及成矿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斑岩型银铅锌矿床世界上并不多见, 目前我国典型斑岩型银铅锌矿床仅冷水坑一处。笔者通过对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结合岩相学研究、激光拉曼探针(LRM)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测试, 揭示了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过程, 并进一步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矿机制。研究表明, 冷水坑矿床成矿流体及主要成矿元素(硫)来自于斑岩系统, 大气水在整个成矿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成矿裂隙的成生和充填及其脉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78,13(2):149-162
成矿裂隙(简称矿裂)和自然界其他事物一样,有它自己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历史。矿裂与无脉体充填的断裂构造区别在于:它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矿脉(或岩脉)。矿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成生阶段、张开充填阶段和破坏阶段,各阶段的应力状况和表现形式可以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