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滋镇洼陷为北断财超的半地堑,第三发育较全,其中沙四段上部和沙三段具有良好的烃源岩系,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由于该洼陷具连续沉降湖盆和非持续埋藏成岩体系的特点,从而导致烃源岩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时间严重滞后和油气资源量规模减小。  相似文献   

2.
临邑,阳信洼陷地质演化与含油气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陆相盆地中具有相同地质背景的惠民凹陷的临邑、阳信洼陷两者所含油气丰度具显著差异的特点,从同不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两洼陷地质演化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主要是惠民凹陷中央断裂带断裂活动的不均衡性、地层沉积厚度及沉积速率的差异性、岩浆活动的差异性、洼陷内新层发育特征的差异以及生烃岩埋深和成熟度的差异。上述地质演化的差异性严格制约了临邑、阳信洼陷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临邑洼陷探明含油面积与洼隐面积之比为8  相似文献   

3.
塔中地区基本特征是由三条逆冲大断裂控制的背斜隆起构造。纵向上发育多期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上下形成有多种类型的非构造圈闭。主要可归纳出古潜山圈闭、地层圈闭及岩性圈闭三大类,并可细分出九种亚类。潜山圈闭,一般都是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体,本身处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包围之中,有“近水楼台”之优势;地层圈闭包括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削截尖灭圈闭、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尖灭圈闭及古风化壳圈闭,它们与大的不整合面相伴生,有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油气运穆通道,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岩性圈闭包括生物丘(礁)、碳酸盐岩隆(异常体)、岩性透镜体、滑塌浊积体、火成岩等,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只要有油气通道,是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场所。因此所述各类非构造圈闭均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潜山聚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有机地球化学、薄片和储集层物性资料,以伸展盆地构造分析和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潜山圈闭发育特征,储盖组合,油源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表明,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及下古生界灰岩风化壳是潜山油藏主要储集层;上古生界和第三系是潜山油藏的主要盖层;高青,平南潜山油源来自利津、博兴洼陷沙三段、郑家、三庄潜山油源来自利津洼陷沙四段上部;广饶,草桥潜山油源来自牛庄、博兴洼陷沙四段上部;潜山圈  相似文献   

5.
据不整合到整合的层序界面判断,川西坳陷纵向上发育了4个叠合的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在发展演化与水系进退的充填过程中,发育了多种油气圈闭类型,即盆地陡翼和冲断带的背斜圈闭,地层、岩性圈闭;盆地缓翼的复合型圈闭;盆内地压及岩性圈闭等。据此初步建立了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塔里木盆地,至今已发现了300多个地震圈闭层系,但它们的含油气性如何,还没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评价。为此,作者应用模糊数学的原理,以已上钻的圈闭层系为模型区,并用相关响应的方法客观地确定权重系数,对各个圈闭层系的含油气性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得出了含油气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7.
通过含油气地层或含油气盆地的物质运动规律分析,探讨了油气的应力圈闭理论与实践意义,并对其模式建立、演化机理与现实意义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德南洼陷流体包裹体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南洼陷位于临清坳陷(东部)的东北部,洼陷面积约310km^2,地层从下而上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一二叠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在盆地沉积成岩的演化过程中,加里东、印支、燕山运动造成的NE、近EW和NW向3组断裂及构造圈闭,深部岩浆的多次喷发,促进了本区烃源岩中有机质演化、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大量研究表  相似文献   

9.
赤水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遥感信息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赤水工作区石油地质条件作为油气遥感信息关系分析的基础,依据烃类微渗漏理论及油气遥感信息,分析了研究了赤水工作区油气藏和油气遥感异常之间的相应关系,用构造控油理论重点研究了赤水工作区构造圈闭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对比分析多源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研究赤水工作区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发展极为有利,可为圈出有可能的油气远景区和赤水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沾化凹陷勘探实践表明,不同圈闭类型的油气丰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圈闭的成藏条件有关外,还与圈闭的封闭样式及封闭效率有关,它们是构成圈闭控油的重要因素。根据封闭要素及封闭面产状特征,建立了沾化凹陷两类8种封闭样式,进而对各封闭样式及封闭效率进行了分析,以此明确封闭面特征,指导圈闭性质的分析,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塔中Ⅰ号断裂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圈闭类型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塔中Ⅰ号断裂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上奥陶统灰岩顶面构造形态的控制,而油气层或显示层段分布范围、发育位置不完全受构造圈闭控制;中-上奥陶统圈闭发育多种类型,有成岩型圈闭、礁型圈闭和受构造作用控制的成岩型圈闭.丰富的圈闭类型和储层特征表明塔中Ⅰ号断裂构造油气聚集带具有多种建设性储层改造因素存在,该带同时又是一个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圈闭类型丰富也暗示该带油气藏勘探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油气圈闭组合勘探优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圈闭勘探以追求最小投入和最大利润为目的。针对在油气圈闭进行组合优化决策时缺少严格风险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问题,根据运筹学中最优化理论,在对圈闭进行合理地质储量计算和严格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圈闭勘探风险与获取地质储量的组合优化模型,实现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达到效用最高,使整个圈闭勘探在风险与收益间达到平衡。即在一定风险范围内,获得圈闭组合的地质储量最大;在地质储量一定时,圈闭组合的风险最小。对东营凹陷等地区储备圈闭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算法可靠,操作性较强,能为油气圈闭勘探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岩性圈闭地质风险评价原则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油气勘探理论和圈闭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在建立岩性圈闭地质模型时,对岩性圈闭的地质风险评价应分3个层次进行,即圈闭的成藏环境、圈闭自身的成藏条件和圈闭可靠性的评价,从而得到圈闭的含油气性系数或圈闭的地质风险系数.在分析圈闭自身的成藏条件时,应对传统的"生、储、盖、运、圈、保"进行分类和归纳,利用圈闭获得油气的能力、圈闭的储集能力、圈闭的后期保存条件"三要素"对岩性圈闭的含油气性进行评价.运用该评价系统对西部新区塔里木、准噶尔盆地中的储备圈闭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均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圈闭地质评价的方法,试图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动、静态相结合,针对具体地质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结构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对圈闭进行客观的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15.
塔中地区基本特征是由三条逆冲大断裂控制的背斜隆起构造。纵向上发育多期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上下形成有多种类型的非构造圈闭。主要可归纳出古潜山圈闭、地层圈闭及岩性圈闭三大类,并可细分出九种亚类。潜山圈闭,一般都是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体,本身处于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包围之中,有“近水楼台”之优势;地层圈闭包括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削截尖灭圈闭、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尖灭圈闭及古风化壳圈闭,它们与大的不整合面相伴生,有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岩性圈闭包括生物丘(礁)、碳酸盐岩隆(异常体)、岩性透镜体、滑塌浊积体、火成岩等,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只要有油气通道,是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场所。因此所述各类非构造圈闭均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氧化还原电位油气性信息灰色ART聚类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氧化还原电位油气信息的灰色性^「1」,提出了对勘测的氧化还原电位信息进行关联滤波灰色神经网络ART聚类评价方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托库研究区,应用采集的自然电位信息用该方法进行处理,圈定了4个油气圈闭区。其中③号油气圈闭区已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方法对所有物化探勘探信息进行圈闭含油气性评价时都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非洲西海岸,油气资源相当丰富。该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沉积充填的独特性,从而造成所形成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利用IHS(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和C&C(全球油气田类比系统)资料,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已发现369个油气田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3个大类及8个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的平面分布和主要发育层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认为由陆向海和从北向南,圈闭发育的层位由老变新且圈闭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最后指出盆地深水区渐新统-中新统发育的浊积水道圈闭和浅水区下白垩统阿尔比阶的背斜构造圈闭和岩性尖灭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的局部构造圈闭评价,以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基底海相地层T_1至P_1为目的层,以T_5(印支不整合面)构造图上反映的局部圈闭为评价单元。为了客观反映各圈闭含油气性,在地质综合评价基础上,把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地质问题看成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模糊概念,从而应用模糊数学方法 ̄[1]赋以各圈闭一个表征相对含油气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进而按其数值大小将各圈闭按降序排列,为盆地的进一步勘探提供更为可靠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深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中部,其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而多年来人们对凹陷内的油气圈闭(尤其是岩性地层圈闭)类型与分布规律缺乏统一认识,不利于在这类复杂断陷盆地内开展精细油气勘探。深县凹陷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带,各构造区带具有不同的沉积格局,这是各区带内油气圈闭类型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总结出该凹陷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及潜山圈闭等4大类8亚类圈闭类型,这些圈闭类型与本区的构造沉积格局存在响应关系。其中,构造圈闭发育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二级构造凸起带上,以深南背斜和榆科背斜为主,断块和断鼻圈闭构成了主要的圈闭类型;潜山圈闭主要发育在北部缓坡带中的深泽—刘村低凸起与何庄—深西潜山带;而岩性圈闭与地层圈闭主要发育在两个潜山带的侧翼以及南部的白宋庄洼槽带和深南背斜的两翼,这与砂砾岩透镜体、上倾尖灭砂体的分布及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非构造油气藏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隐蔽圈闭油气藏的研究现状表明,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石油地质和沉积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进一步加强,隐蔽圈闭油气藏将成为今后油气工作的重点勘探对象。因此,本文就隐蔽圈闭油气藏的分类、特征及实际意义进行深入论述,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我国今后油气勘探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