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工程建设与空间信息产业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当前数字工程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出发,论述了数字工程的概念和技术特点,指出数字工程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将会进一步推动空间信息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WebGIS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Web Services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面向Geo-Services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构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项目进行了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子政务建设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情况以及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的融合情况,以GIS为例指出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地理空间信息产业自身面临的一些挑战,包括GIS企业“小、弱、散”、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应用不深入、利用率低、缺乏既懂电子政务又懂空间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界面复杂、有些领导缺乏“空间意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4.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由机制框架、数据政策、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四部分组成。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就像一把保护伞,从组织上和技术上管理国家级的各种空间数据库,并促进其有效利用、管理和生产。 空间基础数据是从国家基本地形图脱胎出来的。目前,一般仍被界定为国家基本地形图中的各种地理要素数字表达的数据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实质上仍然是地 相似文献
5.
针对政务空间信息共享、管理、维护、分发及互操作等问题,研究了空间信息网格的体系及关键技术.论述了政务空间信息在异构环境下的互操作问题,阐述了基于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的空间基础设施的体系架构及特点,并对存储网格、空间服务管理网格的实现原则及其网格服务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市民的衣食住行对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下一代互联网与Web 2.0可能提供的机遇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景影像的城市空间信息服务新模式。重点介绍了已在中国电信网上运行的影像城市.武汉网站,介绍了基于实景影像的城市空间信息服务的各种功能,阐述了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8.
9.
结合地理空间信息的政务决策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引起了产学研及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甚至引发了许多变革。面向政务服务的空间信息决策技术为政府信息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新的手段。该文围绕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国家精细治理的需求,全面综述了面向政务服务的空间信息决策研究的相关进展,阐述了空间信息决策的内涵与特征,从政务空间信息资源整合、决策分析、决策可视化、决策服务等方面分析了政务空间信息决策的研究进展,面向政府部门领导决策,重点介绍了我国政务信息决策服务的3个应用系统,最后对政务空间信息决策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SI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信息网格(SIG)是新一代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它以一种新的结构、方法和技术来管理、访问、分析、整合分布的空间数据,充分利用空间信息系统的各种资源提供服务。将有望解决共享和服务模式方面的问题,为空间信息服务的实现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Dewayany Sutrisno Suzan Novtalia Gill Suseno Susen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2018,11(9):863-879
A major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MSP) involves the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practice of creating a scenario that encompasses complex datasets in near real time via the use of a simpl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Moreover, decision-makers require a reliable, user-friendly system to quickly and accessibly acquire accurate spatial planning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NSDI), which links the spatial data of a nation’s many diverse institutions, may pave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tool that can better utilize spatial datasets, such as a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SDSS). Thus, this project aimed to develop an SDSS for MSP an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its integration within the NSDI framework. The seaweed culture was selected as an example due to its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acceptance by traditional fishers. Additionally, a multi-criteria analysis was used to develop the tool. Furthermore, a feasibility evaluation of its implementation within the NSDI framework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Delphi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indicated that the SDS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SDI framework by addressing the policy issue – one map policy, updating custodians’ decree and data,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 and protocol. 相似文献
15.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以多种平台为基础,为人、车、船、飞机等使用对象提供位置、时间、控制、管理等综合信息服务的高技术信息系统,是国家信息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设施,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支撑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既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又能带动计算机、通信、汽车电子、微电子制造、软件、地理信息等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信息产业链,具有很强的产业辐射和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多尺度空间数据库是国民经济建设各级行政决策规划的重要依据,在智慧城市、国防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数据的现势性影响着空间数据库的运行效率,而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为保证数据的现势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伴随着人工智能、地理空间大数据和地图综合智能化发展,空间数据联动更新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围绕多尺度空间数据的更新策略、匹配方法、更新信息检测及更新信息传递等方面阐述了联动更新的研究进展;然后,梳理和分析了联动更新过程各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现状;最后,结合自动地图综合和地理空间大数据背景,探讨了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和空间数据挖掘存在的问题这两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研究了每种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指出目前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的局限性,就目前空间数据挖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空间数据挖掘是一个非常年轻而富有前景的研究领域,目前只是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果,仍有大量的理论与方法需要深入研究。最后本文就空间数据挖掘的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归纳。 相似文献
20.
Some thoughts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uane F. Marbl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2000,2(1):31-35
It is past time for u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what we commonly call spatial analysis on the one hand,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or GIS on the other. GIS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but seems to incorporate only a portion of the tools found in spatial analysis. Spatial analysis can be accused of overly simplistic approaches that severely limit its practical utili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discarding myopic views and meeting upon a common ground of increased knowledge of modern comput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ncluding object-orientation, can prove extremely fruitful to both sid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