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增进广大读者和杂志社的沟通,促进广大读者之间以及读者和编者、作者之间的交流,本刊决定成立《天文爱好者》读者俱乐部。 所有购买或者订阅《天文爱好者》杂志的读者均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申请加入俱乐部,只须认真填写2003年第2期《天文爱好者》的“读者俱乐部报名表”  相似文献   

2.
本刊主编的话亲爱的少年朋友们,《天文爱好者》杂志从1958年创刊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根据广大天文爱好者的需求,其栏目屡有增减、调整,近几牟逐步增加了适合众多少年朋友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这对于我们编辑部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也引起了天文学...  相似文献   

3.
《天文爱好者》杂志2007年增刊“天文馆专刊”和2008年1月号刊载了由藤井旭先生原创,李元先生编译的四季星空图。为满足广大读者对藤井旭先生作品的热情并感谢他对《天文爱好者》杂志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特邀藤井旭先生的好友李元先生撰写此文,藤井旭先生也是《天文爱好者》的老朋友,曾馈赠给本刊许多精美图片,例如2007年初寄赠的麦克诺特彗星的精美照片就刊登在《天文爱好者》杂志2007年6月号上,在此我们再一次向他表示感谢。今后我们还将选登藤井旭先生的星图和天体照片,供广大读者学习和欣赏。  相似文献   

4.
一、《天文爱好者》杂志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与北京天文馆联合主办的天文学科普杂志。双月刊,逢单月的20日出版。 二、《天文爱好者》现开辟有“天文大事”、“小行星动态”、“太阳篇”、“太空美术”、“动手做”、“宇宙信息”、“备战奥赛”、“爱好者之页”、“星空有约”和“天象观测”等栏目,欢迎天文界的专家学者与广大爱好者投稿。  相似文献   

5.
太阳从诞生至今已走过大约46亿年漫长的岁月,今天还是精神焕发地照耀着我们,哺育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诞生50周年,在50年的风风雨雨中,《天文爱好者》杂志茁壮成长,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天文爱好者读者群,也可以说《天文爱好者》杂志也是一束明媚的“阳光”,在她的哺育下,众多天文爱好者从中汲取着天文的营养,幻想着浩瀚的宇宙,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天文爱好者》的魅力和科普的魅力。我期盼着《天文爱好者》像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永远陪伴着天文爱好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次见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在1978年。记得1978年10月末,我第一次到邮局订杂志,在刊登了邮发代号和杂志名称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当翻到北京出版的杂志版面时,我看到了《天文爱好者》。那时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已有10年,经常为买不到天文书籍而苦恼,突然发现还有这么好的杂志,当时的感觉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定购了1979年的《天文爱好者》,从此我与《天文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杂志到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一遍后,再一页一页的慢慢地细看,有的文章甚至看了三、四遍,然后,又盼望下一期杂志早点儿到来。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天文爱好者》诞生48周年,从农历来说,狗年是《天文爱好者》的本命年,又恰逢在自己的本命年中喜迎出刊300期。从今年起,改为全彩色印刷,喜上加喜,非常值得纪念与祝贺。作为《天文爱好者》的老读者、作者和宣传者,我亲眼目睹了她成长的全过程。1958年4月,北京天文馆刚刚落成半年,就在这个天文科普乐园中创办了《天文爱好者》。在中华大地上,这是几代天文工作者和广大天文爱好者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中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预赛在《天文爱好者》杂志登出之后,得到广大天文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共收到答卷966份(包括1份没写名字的答卷,另有1份只有答卷人信息的白卷)。参加比赛的爱好者从最小的9岁小学生到69岁的老人,年龄跨度正好是60年。在参加预赛的966位答卷人中,符合2003年国  相似文献   

9.
为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天文知识,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提高辨别伪科学的能力,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北京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联合在2002年3月举办首届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通讯赛暨第七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具体办法如下: 竞赛对象:全国中学生。 报名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订阅2001年《天文爱好者》杂志。在汇款单附言中写明“参加通讯赛,集体  相似文献   

10.
我从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一问世,就和这个刚诞生的、面向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潜在的未来天文爱好者的专门的和专业的天文刊物建立了友谊。一转眼整整五十年过去了。《天文爱好者》已人过中年,并茁壮成长为全国各年龄段的天文爱好者心目中的崇敬和爱戴的朋友和老师。  相似文献   

11.
《天文爱好者》是由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联合主办的天文学科普杂志,目前为双月刊,明年起恢复为月刊。现开辟有宇宙信息、宇宙学、太阳系空间探测、宇宙画廊、追星一族、星空漫步、天文信箱、星空有约、天象观测、少年天文、观测角、爱好者之页、网络天文、天文奥赛等栏目,欢迎广大天文专家和爱好者投稿。来稿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篇幅不超过4000字,请勿  相似文献   

12.
我和《天文爱好者》杂志的不解之缘记得上中学时,有一次去邮电局办事,偶然在邮电局的报刊、杂志订阅目录上看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我就订阅下来。从此,《天文爱好者》杂志把我领进了神秘的宇宙中,书中一幅幅奇妙的天体画强烈地吸引着我。起初我按照杂志上所介绍的认...  相似文献   

13.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国内展开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天文学知识也乘机得以普及。1958年创办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正处在这一浪潮的潮头。我那时上小学三年级,和许多小伙伴一样,迷上了星空。我的最主要的天文课老师,就是《天文爱好者》,以及《少年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手册》两本书。初中和高中,我都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天文小组,展开学习、认星以及特殊天象的观测活动。自第一期起,我买齐了《天文爱好者》的每一期,甚至投了一篇用普通照相机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的文章。可惜刚收到回复,杂志就因文化革命而停刊了。  相似文献   

14.
天爱     
从1958年4月《天文爱好者》创刊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0年的时间。时代的变迁在她成长的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这50年中,《天文爱好者》经历了两次停刊,三次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由最初20页的黑白页到现在100页的全彩印刷,始终不变的是:《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广大读者和我们一起了解天文、学习天文、喜爱天文最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天文爱好者》从1958年4月创刊起,到2006年4月,48年间总共发行了300期。作为《天文爱好者》的忠实读者,我衷心和热烈地祝贺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主办的这个享誉全球华人天文爱好者的刊物300期华诞。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该刊物一直忠实地和热情地普及天文知识,在培育天文爱好者的阵地作出独特贡献,已成为广大天文爱好者的贴心朋友和老师。我预祝它前程远大、越办越好。同时,我还作为《天  相似文献   

16.
小编寄语     
"天文教室"开栏说明《天文爱好者》杂志从2007年第5期开始连载香港天文学会会长梁淦章先生特意为小朋友撰写的"天文教室"专栏。梁淦章先生是香港资深爱好者,一向热心天文科  相似文献   

17.
《天文爱好者》2013,(10):65-65
2013年8月9日至14日,由北京天文馆指导、《天文爱好者》杂志支持、广州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广东工业大学天文与航天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天文社团发展论坛在广州大学校园内以及观测地从化田心农庄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18.
经过长时间准备,大家期盼已久的《天文爱好者》读者俱乐部正式成立了!从今往后,广大星友可以通过本刊的联络网与同好分享自己的“星情”故事,共同观测盛大的天象奇景,不会再是寂寞星空的孤独守望者。 读者加入俱乐部后,可以享受本刊提供的以下服务:①会员能以八五折优惠价直接向编辑部邮购杂志;以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情缘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从《天文爱好者》编辑部退休已经2年多了。不经意间,又迎来了纪念本刊出版300期的大喜日子。此时此刻,更引发了我对编辑部深深的怀念。1978年~1984年,我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做文字编辑7年,1992年~2002年,我又担任杂志社社长兼任编辑部常务副主编11年。到2003年9月退休,前前后后我在编辑部工作了整整20年。人生共有几个20年?一个人一生又能工作几个20年?所以,《天文爱好者》杂志早已成为我生命当中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辑部的那一年年一月月,都是我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与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