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EP/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中国和韩国的沙尘天气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 EP/TOMS卫星反演气溶胶指数、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研究了沙尘天气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以及中国和韩国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及其演变。结果表明,TOMS气溶胶指数高值对应着沙尘天气的出现地区,可以判别和监测大规模沙尘天气,而且TOMS气溶胶指数能结合卫星云图、大气环流分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和传输路径进行有效地预报。另外气溶胶指数能排除云的影响并准确地检测到云覆盖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郭进修 《极地研究》1991,3(1):39-46
本文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气象中心,苏联南极青年站地面天气图和NOAA-10,NOAA-11极轨卫星云图确定了东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1990年1—2月份气旋中心位置;讨论了这些气旋的活动特征。分析了实测大风对应的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特征,指出普里兹湾沿海存在气旋、锋面以及锋面云和气旋先后相继的影响。锋面及锋面、气旋先后相继影响与500hPa上的强高压脊天气形势、强风与锋面带中纹理非常不均匀区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郭进修 《极地研究》1991,2(1):39-46
本文用澳大利亚墨尔本气象中心,苏联南极青年站地面天气图和NOAA-10,NOAA-11极轨卫星云图确定了东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1990年1—2月份气旋中心位置;讨论了这些气旋的活动特征。分析了实测大风对应的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特征,指出普里兹湾沿海存在气旋、锋面以及锋面云和气旋先后相继的影响。锋面及锋面、气旋先后相继影响与500hPa上的强高压脊天气形势、强风与锋面带中纹理非常不均匀区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邓明红 《地理教学》2010,(12):45-46,14
在现代生活中,卫星云图已通过电视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卫星云图却一无所知,卫星云图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地理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特进行了该课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的降水时间降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辨率降水时空分布估计对于陆面数值模拟和同化,天气、气候与环境及其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长时间序列降水分布常使用时间和空间插值技术进行估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每小时静止卫星云图云分类 信息的累积降水估计时间加权插值方法,它通过利用高时空分辨率静止卫星云图所反映的云的变化,与卫星降水 估计和地面观测降水相结合,以获得时空分布比较合理的地面降水分布。将该方法应用于FY2C 云图和国家卫星 气象中心FY2C 的6 小时降水估计业务产品,得到FY2C 卫星发射(2005 年)以来具有10KM空间分辨率以及1 小 时分辨率的降水数据集,并利用中国区域自动雨量观测资料对该降水估计数据集进行检验和评估,以表明该方法 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23日在曲靖市境内出现了局地大暴雨的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出现了30年以来最大日雨量。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GOES-9卫星云图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副热带高压变化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是造成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来自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水汽,切变线南移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上升区对应,并伴有高能高湿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有中尺度云团,由于切变线南压作用,使得暖湿不稳定气流辐合上升加强,促进了中尺度云团的旺盛发展,使得强降水短时内迅速发生。研究这次局地强降水天气的机制,找到一些突发性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具有明显的分析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南极长城站地区卫星多普勒定位的数据处理工作。简要介绍定位的数学模型,并着重分析了南极地区卫星多普勒定位的结果。通过对预处理、仪器频漂、单点定位、联测定位、解的收敛状态以及广播星历误差等方面的分析,作者认为在南极地区利用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进行高精度大地测量或冰川运动监测等都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手段。最后给出了一些有关数据与结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结合FY-2卫星云图,通过天气分析与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对红河州2007年5月16~18日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这次过程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为初夏孟加拉湾风暴、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冷空气侵入孟加拉湾风暴外围环流导致强降水发展并持续。冷锋切变南下有利于水汽凝结量的增加及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环境的形成。孟加拉湾风暴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与不稳定大气为持续强降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云图上强对流云团覆盖区与红河州强降水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4月12日夜间至13日凌晨,利用卫星云图、雷达监视天气变化趋势,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此次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效果十分明显,对久旱的黔西南州有一定的缓和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对此次人工影响天气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为以后的人工增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27日~28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出现强对流天气,全州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局地雷雨中伴有大风、冰雹,造成严重灾灾害。利用各种常规高空、地面常规资料、EC、T213数值产品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天气过程,分析得出这次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从高原东部有弱冷空气扩散南下,与副高边缘西侧的西南急流在黔西南州上空相遇,导致强烈的抬升运动,是这次强对流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数值产品分析的各种物理量场分析出:黔西南州处在高能、高湿、深厚的不稳定区,从而产生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钱金凯 《地理研究》1982,1(1):103-104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近年来进行了卫星底片假彩色合成的试验研究。该试验采用SG701电子分色机,选不同宽容度的150线接触网目直挂、两翻、平凹版新工艺。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特征,对四个波段卫片影象进行增强处理,加绘一些地形图要素,印刷合成五十万分之一假彩色卫星影像图。这是一种既有卫星影像又有线划地图内容的新图型,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14云南省丽江市首场区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高空槽东移引导弱冷空气南下,同时受500 h Pa两高辐合区和700 h Pa切变线共同影响所致;孟加拉湾水汽为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同时强水汽辐合中心的存在和移动过程经过丽江是此次区域性暴雨形成的主要特征;强降水时段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有强烈的斜压上升运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及加强,TBB值小于220 K是此次强降水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北京大雾气候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地面能见度资料,对北京市2001-2005年的大雾信息进行了处理分析,生成了多种大雾遥感信息产品.利用处理结果,对2001-2005年北京地区大雾频次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卫星遥感2001-2005年北京地区大雾天数统计图反映了近五年来北京市不同地区大雾出现的频次,卫星遥感各季节大雾天数统计图反映了不同季节北京地区大雾分布的时空变化特点,卫星遥感大雾程度指数(像元级空间尺度)反映了北京市不同区县单位面积大雾出现的频次差异.同时,根据卫星遥感大雾分析结果、形成大雾的最主要气象要素资料(地面温、压、湿)、地理信息、高程数据等,还对近5年北京市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大雾分布的特征、时空变化的气象成因和主要大雾类型(平流雾、辐射雾)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种分析结果,北京市大雾分布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北京地区的大雾虽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以夏秋季偏多,以冬春季偏少;第二,大雾频发区主要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和中东部偏北的部分地区.西部相对较少;第三,受地形和地面环境流场影响,东南部大雾以平流雾为主,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以辐射雾为主;第四,辐射雾发生频次与下垫面类型有密切关系,城市热岛对大雾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卫星云图上的云型与人们日常所见的有很大不同.它的细节不十分清楚.但展现的是云层分布的全貌图象。电视播出的大多是红外云图.黑白色调层次代表各云层顶部和地表的红外辐射温度,高云及厚实的降水云层(如卷云、积雨云等)云顶温度很低最亮白,低云反倒较灰暗。因此,应首先学会分析云型的基本要点。这就是应抓住云图上的主要云区.从云区的型式、范围、边界形状、色调及纹理等几方面的特征,去分析云系性质、高度、降水条件以及与天气系统的联系等,进而根据云型演变了解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引言我国多次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人造地球卫星,迈进了空间技术的先进行列。成功地研制了甚高分辨率的卫星云图接收机和静止气象卫星接收装置,积极参加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水文十年等全球性的科学技术活动。研制了多种遥感仪器,开展航空遥感试验和进行卫星遥感的科学和技术准备。同时,也引进了部分美国陆地卫星所提供的遥感图象资料,研究它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高空资料和地面资料对2003年1月14日出现的带状云系分析,揭示了该带状云系的本质,对预报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极天气预报业务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卞林根  张雅斌 《极地研究》2000,12(3):219-232
第一届南极天气预报国际会议于 1 998年 8月 31日至 9月 3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英国的 4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近年来 ,随着综合科学考察的增多和南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对南极地区天气预报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加。许多南极考察站已使用了复杂的预报系统 ,浮标和自动观测站获得的数据、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都得到有效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在预报发生在大洋和海岸附近天气尺度的低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对当地预报非常重要的许多中尺度系统 ,在模式中还不能反映出来 ,系统的活动主要通过卫星资料来预报。期待将来能够选择南极的某些地区来运行高分辨率的有限区域模式。会议表明 ,随着近年来对高纬地区的天气过程的进一步认识、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使用 ,南极地区的天气预报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南极以外的气象中心很难得到南极的资料、南极半岛及内陆缺少高空资料、数值预报对南极地形和高纬过程的模拟效果不好等。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将完成整个南极地区的天气预报手册  相似文献   

18.
张林  孙启振  许淙  杨清华 《极地研究》2012,24(2):197-203
卫星遥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工具。2009年底和2010年初,我国南极长城、中山站的X/L双频段卫星遥感接收系统分别建成并投入使用,此系统可接收美国NASA的Terra和Aqua卫星的MODIS数据、NOAA系列卫星以及我国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实现了对南极地区天气、积雪、海冰以及南大洋海洋生态等的实时监测,并将在我国多个学科领域的南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说明了此卫星遥感接收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产品种类后,对此系统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对将使用此系统数据开展南极下降风、南极冰雪覆盖及反照率、南极大气和海洋数值模式等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P931.1,P512.22007010214祁连山、贺兰山与吕梁山山前冲积扇上的农地对比=Com-parison between agricultural land on alluvial fans at Qilian mountain,Helan mountain and Luliang mountain regions/李新坡,莫多闻…∥地理研究.—2006,25(6).—985~993Landsat卫星ETM+遥感影像、DEM和野外考察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祁连山、贺兰山与吕梁山三个地区山前冲积扇的地貌特征和扇上农地的发育特征,探讨了影响冲积扇上农地发育的因素.结果表明,吕梁山地区扇上农地比例最高,自扇顶到扇缘均有农地发育,其次为祁连山地区,农地主要发育在一些被黄…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初析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应用1996年TM卫星影像资料得出,科尔沁沙地中心地区荒漠化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4.02%,以风蚀荒漠化土地为主。各种荒漠化土地在14个旗(县)的分布不同,按严重程度划分为重度荒漠化地区、中度荒漠化地区和轻度荒漠化地区。对历史时期和近期的分析表明,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产生和扩展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开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