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吴贤纬 《气象》1979,5(3):10-12
自从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电子计算机已深入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气象科学技术也不例外,无论从气象探测、观测数据获得、情报传输、天气预报、资料处理、模拟试验、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都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这个有力工具。在有些方面还起到了人工操作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如人烟稀少地区设置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收集、气象情报的高速传输等。  相似文献   

2.
一、机器翻译的简单历史语言障碍严重地影响了不同国籍、民族、人民间的交往,人们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很早就希望能用机器进行翻译。只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机器翻译才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性。1946年以后,英、美等国相继有人提出关于用机器进行翻译的设想和方案。1955年美、苏相继进行了小型实验。随后,日本、捷克等国也做了类似的工作,这些实验都证明了用机器进行语言翻译是可能的。我国的机器翻译研究工作开始于1957年,1959年9月成功地进行了俄—汉机译实验。  相似文献   

3.
Pc—1500袖珍电子计算机,由于体积小,耗电少,性能良好。价格便宜,已为各级气象台站普遍应用,是现阶段县气象局站业务工作的主要辅助工具。但是,由于使用管理等问题,有许多机器已不能投入正常工作。据我市气象台站使用Pc—1500机的情况看,机器充不上电、经常“卡住”、打印字符不规则等问题比较严重。有的新机器才用一月左右就充电不良,有的几经修复后又“旧病复发”,上述现象多数是对Pc—1500机的使用不得法所致。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依据和准则。它主要包括观测组织工作、观测场、观测方法、气象观测仪器和记录整理等内容。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到目前为止,共计有十个版本(见附表)。大致分四种类型:最初沿用英国《测候指南》;1946年以后主要参照美国地面气  相似文献   

5.
用户在使用MC-68000这部机器时,首先和unix的shell打交道.shell是一种命令程序设计语言,是用户通过终端和系统进行交互式作用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对于众多的shell命令如何使用,各个shell命令之间都有哪些相互关系?本文着重从以下两方面介绍shell的使用. 一、直接使用shell 这部分的工作是最基本的,通常也是经  相似文献   

6.
王达文  王述舜  班显秀  刘广雪 《气象》1987,13(11):31-32
MOS作为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的一种方法,已被广大气象台站用于中、短期预报业务。目前,辽宁省MOS预报使用的数值预报模式资料主要是:(1)欧洲中心的中期数值预报资料,它可以直接从气象电报中得到格点值;(2)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提供的图形资料。过去实时的中、短期MOS预报业务流程是先从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格点报中选择出MOS方程所需资料,通过手工置入机器;对日本传真图,则是逐张由人工读取网格点数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三个世纪内,有关大气环流的主要思想是以阶段性的方式得以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每一阶段的开始都是以系统地阐述一种新的理论概念为其标志的。而在每一阶段的后期,当着这种新的理论概念得到公认的同时,又由于新的观测事实的出现而说明该理论概念在一些方面是错误的。本文分四个阶段来叙述。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开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叶。我们知道,已经被普遍接受的信风理论是由天文学家 Halley(1686)系统阐述的。由于有一颗慧星用他的名字作了命名,所以至今人们都还记得他。Halley 曾仔细地注意到在三个分隔开的大洋中存在着相似的风系,并对此给出了一个普遍的解释。他认为太阳的加热是大气运动的原始驱动力;他相信太阳加热作用在低纬会引起空气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从1973年10月以来,日本气象厅的电子计算中心每天作出两次重要天气图(Significant Weather Chart),其工作几乎全是由电子计算机做的。有两种天气图用机器计算并绘制的,一种是亚洲地区图,另一种是太平洋地区图,它们均向外传真播送。起初,这种重要天气图是和数值天气预报的三层  相似文献   

9.
四维分析     
一、四维分析的背景和目的四维分析的提出,很明显是由于最近新技术的发展使资料增多,特别是气象卫星所利用的红外辐射仪遥测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FGGE)期间,可供利用的观测资料如表1所示。表1中新资料的特征,第一是不定时观测,而原来高空观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是定时观测。从此可明显地看出,由于增加时间变量,因而使用四维这个名称。另一个特征是由于观测手段的多样化,资料的质量和精度不同,特别是遥测和原来的直接测定相比,有许多不同点。比如,采用红外辐射仪测定的垂直温度分布是某一区域面积的平均温度;静止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1—3日山西省中部一次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在对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检验的基础上,采用联合概率方法,对暴雨集合预报进行改进。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降水对流性特征明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锋前突发性暴雨;第二阶段,地面冷锋过境触发区域性强对流天气,再次造成暴雨。(2)低层辐合造成的较强上升运动使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合并发展,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因素。第一阶段,中低空辐合层深厚,高空抽吸作用强烈,降水率更大;第二阶段,低层动力和能量扰动更明显,降水更集中。(3)中尺度斜压诊断表明,第一阶段,低层湿Q矢量辐合和锋生作用出现多次增强,对流运动强而范围大,降水出现多次雨峰;第二阶段,中尺度系统斜压发展更强烈,但不稳定厚度减小,降水强度减小。(4)改进后的联合概率集合预报产品大概率范围与暴雨中心吻合。  相似文献   

11.
武疆艳  蒋玉贤 《气象》1989,15(7):52-53
一、前言 70年代末,国家气象局根据我国国情和当时技术水平状况,决定资料预处理业务分两个阶段进行:笫一阶段是用作孔纸带形式对资料进行信息化。这一工作从1979年开始已在全国各省正式展开;第二阶段是用电子计算机对信息化资料进行输入、检查、修改、统计和转换。为了做到全国统一机型,共享软件和数据流,统一业务流程,80年代初,国家气象局决定CCS-400微机为省级气候资料处理专用机,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研制出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装备的不断加强,我们不仅拥有大量的常规资料,还积累了许多非常规资料。资料范围从高空到地面,从陆地到海洋,从国内到全球。而且资料年代长达百十年。面临这浩如烟海的资料,依靠手工方式进行资料处理显然是办不到的。这些资料在使用之前又必须加以处理。几乎气象业务的每个方面,例如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农业气象、大气试验、情报服务以及资料审核、整编等都离不开资料处理。近些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及其计算技术在气象业务上的不断应用,使气象资料自动化加工处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所谓气象资料自动化处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资料预处理系统——资料的收集、整理,记录的信息化,载体转换,格式检查,质量检验以及分类编辑等;  相似文献   

13.
(三)多因子综合概率预报方法回归分析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统计预报方法。但这种方法所用的预报量和预报因子均取其实际数字,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1)计算量较大,往往需要用电子计算机,没有使用机器条件的气象台站难以应用这种方法。2)目前气象台站所用的预报量,多取级别或类别。例如,气温分为偏暖、偏冷、正常三级,雷暴分为有无两种。使用级别或类别,不仅使计算量减少,而且往往提高了预报量的代表性(实际数字常常并不具有更好的代表性)。而且有些最只能分成若干类而无法用数字表示。因此,一般回归分  相似文献   

14.
李公顺 《气象》1984,10(10):29-31
自从四十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先后更新了四代。而微型计算机尽管问世较晚(七十年代初),其发展、应用之迅速更令人可喜。仅仅十几年间,它竟然也已跨进了第四代。微型计算机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几乎伸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直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各种干旱指数对干旱事件整体识别能力的局限性,采用一种新的客观识别方法"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OITREE)"对2009~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的秋冬春连旱进行了特征识别。结果表明:(1)此次干旱事件的发生时段为2009年8月25日至2010年4月18日,历时237 d,为近50 a(1961~2010年)综合强度排名第五位的干旱事件,是一次极端干旱事件;(2)此次极端干旱过程最大影响面积为576.82万km2,影响范围涉及到云南全省、四川南部、贵州大部(主要是西部)以及重庆、广西西部,其中,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交界区干旱最严重,其次为云南的中部和中西部,且云南省不论受旱面积还是受旱强度都是最大的;(3)此次干旱过程有4个明显变化阶段:干旱增强、减弱、再增强、最后解除。第一阶段为2009年8月25日至10月下旬,干旱开始发展并持续增强,影响范围最大可达约370万km2,包括西南、华南、华东、华北及东北南部的小部分地区,持续达2个月,受影响的核心区域除了西南地区以外,还有华北和华南的部分区域;第二阶段为2009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干旱强度急剧下降,影响范围最小只有约50万km2,主要在西南地区,持续时间只有1个月;第三阶段,2009年12月中旬至2010年3月下旬,旱情再一次增强,干旱面积再次扩大,影响范围最大可达约200万km2,包括西南及西北地区东部,持续时间为3个月,是4个阶段中发展时间最长的,主要受影响的核心区域为西南地区;第四阶段,2010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干旱逐渐缓解,直到过程结束,旱情解除。OITREE方法能从不同层次和方面完整地描述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点,其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是一种有效监测干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期气候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①中关于长期气候变化的预估主要基于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46个地球系统模式结果,在对模式、情景及不确定性介绍的基础上,给出了21世纪及其后更远时期的气候变化预估结果。与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及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三阶段(CMIP3)不同的是,AR5预估所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为典型浓度路径(RCP,AR4主要使用的是SRES),但在相似温室气体浓度的情况下,两者给出的未来气候变化结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登义  邹捍  周立波 《大气科学》2008,32(4):882-892
本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84年以来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概要地作了回顾;第二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5年来在极地大气科学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第三部分是对未来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的重点问题的展望与建议;第四部分是结论与讨论。作者认为,未来极地大气科学考察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包括:(1)南极北极冰雪变化差异成因,(2)北极冰雪变化异常与我国气候变化关系,(3)南极冰雪变化与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8.
《气象》1986,12(9):43-43
日本GMS卫星云图观测和播发 将有变化 日本GMS卫星云图观测和播发将有重大变化,变化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1987.3—1988.2):在观测方面,除了三小时一次全圆盘观测外,还有一小时一次半圆盘观测(10°N—北极),测风增加到一天四次,其中两次为全国盘,两次北半圆盘范围。 在用户能得到的传真图播发方面,HR-FAX和现在比较没有变化,LR-FAX将把全圆盘分成4个扇形分区来取代现在的7个分区,每3小时一次,现用的以日本为中心的远东区域图将以极射投影来代替,每小时发一次。 第二阶段(1988.2—1989年秋以后):在观测方面,一小时一次观测范围扩展到整个北半圆盘,一天四次测风都对全圆盘进行。 在传真图播发方面,最大变化是停发HR-FAX,而以展宽数字云图来代替,每次观测都准实时地播发展宽数字云图,用户可以得到每小时一幅数字云图。LR-FAX继续播发,与第一阶段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70年代末,国家气象局按照我国国情和当时技术水平状况,决定资料预处理业务分两步进行:一是用作孔纸带对资料进行信息化;二是用电子计算机对信息化资料进行输入、检查、修改、统计和转换.第一步从1979年开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设备,计划用12年的时间完成;第二步为了做  相似文献   

20.
钱伟初 《气象》1987,13(1):57-57
当前气象台站在接收气象情报时,一般都要同时开两台以上电传打印机,为了节省电传纸,我们进行了小小的改革,实现了电传纸正反面使用,使电传纸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 具体作法是将两台打印机在同一平面上背靠着安放,先在第一台机器里装一卷电传纸,然后将第一台机器的输出作为第二台机器的输入。于是第一台打印机上的电传纸在正面打印上字码,输出的纸反向进入第二台打印机又在电传纸的反面打印上字码,从而实现了电传纸的正反两面应用。也就是两台打印机共用一卷电传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