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30年朗格维斯特(G.Lundqvist)就将冰碛物的分类引入瑞典的地图中,其分类是以冰碛物的粒度参数为基础的。后来,德雷曼尼斯(A.Dreimanis,1971)、哈尔道辛(S.Haldorsen,1975)、卡尔劳(P.F.Karrow,1976)、劳卡斯(A.Raukas,1978)等对冰碛物的粒度特征及参数进行过讨论。肯定了这一方法在沉积物  相似文献   

2.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冰碛物和冰缘沉积物的砾石组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年在中日联合博格达峰野外考察中,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冰碛和冰缘沉积物(图1),量测了其沉积物表面的坡向和坡度,砾石a轴和ab面的长度、倾角、倾向,估算  相似文献   

3.
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天山现代冰川与古冰川作用研究工作的开展,冰缘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81年夏季参加中日联合对博格达峰地区的科学考察,对峰区及其附近的冰缘现象进行了观察,并采集样品做了室内分析,本文即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所做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现代冰川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是东部天山最高峰和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1975和1981年曾两度对博格达峰地区冰川进行编目。本文根据编目新成果及野外考察中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着重阐明博格达峰地区冰川数量、分布及其特征。文中所说的博格达峰地区系指博格达峰北坡白杨河、甘河子、四工河、三工河及南坡古班博格达河、黑沟和阿克苏河流域,即东经88°12'—88°29',北纬43°44'—43°53'之间,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8公里,总面积414平方公里的地区(图1)。  相似文献   

5.
1908年G·麦兹巴赫最先指出,博格达峰分别流向北坡四工河和南坡古班博格达河上游的扇状分流冰川,依靠雪崩和冰崩补给。郑本兴也曾提及这里的雪崩。1981年夏,笔者参加中日联合博格达峰冰川考察时对本区雪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 东部天山自西向东为博格达山、巴里坤山和哈尔里克山,全长670公里,宽70—80  相似文献   

6.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博格达峰地区,不仅有现代冰川,而且古冰川规模远比今日为大,留下了许多地质地貌现象,吸引了许多中外地质地理工作者,并对本区第四纪冰川和冰期的划分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在1962年博格达峰北坡三工河、四工河考察的基础上,于1981年又作了补点考察,并去南坡作了踏勘,采集了大量的样品,在室内进行孢粉、岩矿、粒度、粘土矿物的分析鉴定和C~(14)年代的测定。现就本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划分与对比,以及第四纪冰川演化与地貌发育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山与苏联天山冰碛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养鑫 《冰川冻土》1991,13(4):337-342,330
  相似文献   

8.
分布于高山冰川与积雪边缘、固体物质主要由新老冰碛和雪崩岩屑所补给、水源依赖于冰雪融水及冰湖溃决水的泥石流称为冰川泥石流。 博格达峰地区既是东天山现代冰川最集中和最发育的地区,也是现代冰川泥石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兹仅1981年考察所及,就其分布、成因、类型及活动特征等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利用树木年轮来推断古气候,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一个好的树木年轮序列相当于一部可靠的气候变化史册。特别是对一些荒凉的高山地区,其使用意义和价值更大。年轮宽度能较好地反映大旱、低温等异常气候。一九八一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对天山博格达峰地区进行冰川考察,采集了一棵年轮为150年左右的天山云杉(PiceaTianshanensis),对这棵树的年轮宽度序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对新冰期的冰川变化历史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我们获得了西藏东南部新冰期冰进的C~(14)年代。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施雅风、杨怀仁和王靖泰对现代小冰期和新冰期曾作过研究。1981年,我们到乌鲁木齐河源和博格达峰地区考察,发现新冰期以来的冰碛新鲜、无钙膜,与受到全新世高温期干热气候影响的有钙膜的冰碛有明显区别。本文就新冰期冰碛特征、新冰期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性冰川的成冰作用主要是在粒雪层的冷暖状况交替时期进行,并以融水下渗-再冻结作用为主要方式。通常根据雪层厚度、冷储量、融水量、渗浸深度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区分冷渗浸-重结晶、渗浸、渗浸-冻结等成冰类型,并划分相应的成冰带。本次考察中,我们试图了解博格达峰北坡冰川成冰作用的特殊性,独特的成冰带谱结构以及二十多年来气候变化在成冰过程中的反映。观测主要在四工河4号冰川及古班博格达扇状分流冰川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西部山地中,博格达山脉是最早引起中外学者注意并进行考察的冰川区之一。本文是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1959和1981年两度实地考察,并结合卫星象片和航空象片解译,对博格达峰现代冰川变化进行的初步探讨。 一、现代冰川发育过程及冰碛的形成时代 博格达峰地区共有113条现代冰川,分别位于南坡的古班博格达河、黑沟和阿克苏河,北坡的三工河、四工河、甘河子沟及白杨河等河流源头。这些冰川中的绝大多数是小冰  相似文献   

13.
充分了解岩矿石磁化率是进行航磁推断解释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西天山地区野外实测500余处物性点,累计获得有效磁化率数据15 000余个,磁化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伊什基里克组和二叠系乌郎组是区内最主要的磁性地层,部分海西期岩体磁性较强,而磁铁矿具有极高的磁化率值.根据这些磁化率特征,在西天山地区圈定磁性火山地层上百处,新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21处,推断铁矿磁异常109处,新发现铁矿(矿点)十余处.  相似文献   

14.
发源于博格达峰北坡流向南北坡两个流域的5 Y725D 5及5 Y812B10冰川是博格达峰地区形态类型比较特别的一条冰川,本文合称为博格达扇状分流冰川。1981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对该冰川考察时,在消融区上部打了一个20米深的钻孔,埋置温度计17只,取得了该冰川的第一批温度资料。  相似文献   

15.
1981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们重点对博格达峰区北坡的四工河4号冰川(5 Y725D 4)、四工河5号冰川(5 Y725D 5)和古班博格达河10号冰川(5 Y812B10)进行了冰川消融、积累的短期观测。 四工河5号冰川和古班博格达河10号冰川是博格达山分别流向北坡和南坡的同一条冰川,称为“博格达扇状分流冰川(以下称“扇状分流冰川”)。扇状分流冰川面积为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对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的四工河4号冰川进行了雷达测厚工作,获取了该冰川的厚度分布状况.基于该冰川的厚度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Co-Kriging插值方法结合理想塑性体理论对冰川非测厚区域的厚度进行了重建,绘制出了冰川厚度等值线图并对冰川冰储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冰体最大厚度出现于海拔3 775 m...  相似文献   

17.
天山地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史上,天山位于中轴大陆区西部北侧北亚陆间区中部的南缘,即塔里木一中朝地块(台)以北,乌拉尔一天山一大兴安岭大地槽中部南缘,属于塔里木大陆北侧的陆缘区,即大陆边缘活动带.其发育史非常悠久,于前震旦纪即已出现大陆坡、大陆基和岛弧;古生代强烈而频繁的构造运动,使巨厚的岩层发生褶皱隆起,以致与塔里木大陆连接在一起,形成该大陆边缘的褶皱带.嗣后,由于不同地块或构造带间的相对运动,产生了山间盆地和山前拗陷,并由于褶皱、断裂,使地表和深部的构造变得愈来愈复杂(图1).  相似文献   

18.
西天山地区岩矿石磁化率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磁推断解释首先要研究岩矿石磁化率。西天山地区近年来野外实测500余处物性点,累计获得有效磁化率数据15000余个,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伊什基里克组和二叠系乌郎组是区内最主要的磁性地层,部分海西期岩体磁性较强,而磁铁矿具有极高的磁化率值。根据这些磁化率特征,在西天山地区圈定磁性火山地层上百处,新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21处,推断铁矿磁异常109处,新发现铁矿(矿点)10余处。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掌握鲁西齐河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服务于基础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在该地区及周边实地采集了磁性、密度等物性参数,并根据不同岩(矿)石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的磁性最大,基性侵入岩的磁性大于中酸性侵入岩,而沉积岩的磁性最弱。新生界与下伏地层和岩体的密度差异明显,其界面起伏变化可以引起明显的重力异常。磁铁矿的密度最大,黄铁矿次之。太古界泰山岩群变质岩密度较大,也可引起一定强度的重力异常。通过物性特征与地球物理场之间的联系,综合其他资料进行了岩性填图,圈定变质岩和侵入岩范围,确定了强磁性地质体范围作为找矿靶区,并基于物性特征进行了重磁联合反演,推断矿体的埋深、厚度等信息,与钻探验证结果吻合。研究结果提高了对该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的认识程度,为地球物理资料的反演解释和地质构造、矿产研究等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夏天对东天山冰川进行了粒雪层研究。 本文系通过对从冰川上取得的雪-冰岩芯进行分析来解释长期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粒雪岩芯取自博格达峰北坡D-4冰川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西支,深度为表面以下2—6米,工具为手摇钻。 对冰雪样品进行了地层学描述和物理性质测量,还做了氧同位素含量分析。应用这些资料,试图就年层的估算和附加冰的形成给予地层学解释。在D-4冰川几个不同点上,发现年净平衡的在1000毫米附近变动,和以前在邻近冰川区得到的降水量相比是一个意外的值。 用花杆法在D-4冰川上测量了物质平衡,发现在最暖季节,该冰川的物质平衡与海拔高度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