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饵料维生素C对青石斑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调查了饵料维生素C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非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作用。在冰冻饵料鱼中添剂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每公斤饵料鱼含量分别为0,500,1000,1500和2000mg),连续投喂青石鱼20周后,青石斑鱼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不同种类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比例不受饵料维生素C的影响。青石斑鱼血清补体经典型溶解羊红细胞的能力随乌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提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殖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亚玲 《海洋科学》2008,32(9):52-56
厦门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春、夏季节暴发性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检测,确认主要病原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病鱼外观表现典型的神经异常症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5种石斑鱼: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青石斑鱼(E.awoara)、云纹石斑鱼(Emoara)、紫石斑鱼(E.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检测76条石斑鱼,检出率90%;病鱼的脑、视网膜、肾脏、肝脏、脾脏等组织均能检出神经坏死病毒(NNV),以脑和视网膜检出率最高,肾脏次之,肝脏、脾脏检出率较少,鳃未检出。  相似文献   

3.
欢休 《海洋世界》2013,(5):18-19
石斑鱼,又名石斑、鱼、过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石斑鱼同时也是触礁性鱼类,喜栖息于沿海岸岩礁、起伏而又多石砾的海区、珊瑚礁、沉船或人工礁等水域,一般体长  相似文献   

4.
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河流弧菌病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病害问题日益严重 ,严重地制约着石斑鱼养殖业健康发展。刘秀珍等1994年报道创伤弧菌是石斑鱼的病害弧菌病的病原。本文作者对1999年夏季厦门市同安区琼头村网箱养殖石斑鱼的严重病害进行了研究 ,试图能为养殖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用鱼患病石斑鱼取自同安区琼头村养殖网箱 (体重97~245g) ;健康石斑鱼购自厦门火烧屿养殖网箱 (体重81~114g) ,暂养备用。1.2病原菌的分离将病鱼体表清洗消毒后 ,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肝脏、…  相似文献   

5.
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是一种名贵海产鱼类,可供出口创汇。它具有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的特性。一般3龄性成熟为雌性鱼,6龄才转变为雄性鱼。近几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大力发展石斑鱼网箱养殖,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钓捕过度,石斑鱼资源濒临衰退,天然种苗十分短缺,严重地限制了海水网箱养殖发展,而人工繁殖急需的雄性亲鱼又难以捕获。为此,厦门大学海洋系“人工促进赤点石斑鱼性转变”课题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任务,于1992年3~6月在厦门火烧屿以海水网箱进行试验,采用2~4龄鱼,以2龄鱼为主,经过50d投喂药饵46次,实验组31/尾中有29尾挤压鱼腹能流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是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这类鱼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石斑鱼生活在温带一热带海域。目前,我国见有31种,其中有巨石斑鱼Epinephelutauvina,青石斑鱼E.akaara,赤点石斑鱼E.owoara,点线石斑鱼E.stigmogrammacu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等23种见于南海,广东、广西沿海常能少量捕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斑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天然海区石斑鱼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促使石斑鱼的人工养殖业特别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由  相似文献   

7.
变性鱼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域里,有一种会变性的蓝条石斑鱼。这种鱼的雌雄性别每天可以变换数次。若两条鱼交配产  相似文献   

8.
龙趸,学名叫石斑鱼,属硬骨鱼类,鲈形目,石斑鱼科,石斑鱼属。身体呈长椭圆形,侧扁,嘴尖齿利,鱼体表散布着很多青黄色斑点,头部斑点较密,体侧斑点较大而疏。为暖水性的大型经济食用鱼类,最大体长可达2  相似文献   

9.
记述华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鱼虱病病原──南海鱼虱,新种Caligusnanhaiensisnsp.形态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并对南海鱼虱与相似种C.seriolaeYamaguti,1936和C.tanagoYamaguti,1939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石斑鱼属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鱼类,低龄鱼卵巢先成熟,表现为雌性,高龄鱼才性转变为雄性。本实验通过持续跟踪取样,分析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在36月龄内的性腺发育过程,发现其性分化完成后,雌性卵巢在9月龄后开始发育。因此,采取投喂含有雄激素甲基睾酮(MT)饲料的方法,可以在石斑鱼卵巢发育之前,成功诱导8月龄的斜带石斑鱼幼鱼向雄性方向发育。结果表明,以MT 10mg/kg饲料的剂量投喂3个月能够有效诱导卵巢未发育的幼鱼往雄性方向发育;但停止投喂MT后,幼鱼精巢又开始出现退化,不会继续往雄性方向发展,而转变为雌性。以上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性别决定和分化除了受遗传因子和内分泌调控外,还受到年龄、体型和群体、环境等因子的影响,人工投喂MT激素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石斑鱼幼鱼的性腺发育的方向,只有在持续剂量的MT激素诱导下,石斑鱼幼鱼才能发育为成熟的雄鱼。  相似文献   

11.
在南海鱼类胆囊中发现寄生粘孢子虫(Myxosporidia)角形虫属Ceratomyxa五新种。其中的肾形角形虫C.reniforma和石斑角形虫C.epinephela寄生于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桂山角形虫C.guishanensis寄生于青石斑鱼E.awoara,陈氏角形虫C.cheni寄生于黄鳍鲷Sparus lalus,(鱼祭)角形虫C.clupanoda寄生于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tus。  相似文献   

12.
记述华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鱼虱病病原-南海鱼虱,新种Caligus nanhaiensis n.sp.形态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并对南海鱼虱与相似种C.seriolae yamaguti,1936和C.tanago Yamaguti,1939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鱼礁模型对赤点石斑鱼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大仁  丁云 《台湾海峡》1995,14(4):394-398
本文在实验室中水池中观察了赤点石斑鱼在三种不同口径鱼礁模型存在下的行为,结果表明;鱼礁对这种鱼有明显诱集效果,随着模型口径的增大,鱼在礁体放置区分布百分率有增大趋势,而鱼个体平均距离、群体总重心与礁体平均距离和鱼与礁的距离均有减小趋势。可见,口径大小的鱼礁模型有较好的聚鱼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鱼溶浆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lanceolatu♂)幼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以(23.72±0.09)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添加60% 白鱼粉为对照组(DF),用30% 大豆浓...  相似文献   

15.
4种石斑鱼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5个引物,对海南养殖的点带石斑鱼、广东养殖的斜带石斑鱼、南海西沙野生鲑点石斑鱼和蜂巢石斑鱼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UPGMA法对4种石斑鱼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鲑点石斑鱼和蜂巢石斑鱼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58.07%和55.65%,平均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1793和0.1622,表明南海野生石斑鱼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种质资源状况良好;而养殖的点带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偏低,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49.70%和40.38%,平均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1349和0.1135,表明石斑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应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2)4种石斑鱼种间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遗传距离最近(D=0.2570);鲑点石斑鱼与蜂巢石斑鱼遗传距离次之(D=0.5146);斜带石斑鱼与蜂巢石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D=0.5810).(3)在8个引物中,有区分4种石斑鱼的特异性片段,可用于这些石斑鱼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盐度、pH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精子活力的影响;同时对超低温冷冻前后点带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该鱼精子活力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盐度为15时,精子寿命最长为26 min;最适pH值范围为6.5-8.0,当pH值为7.5时,精子的寿命最长为4 min;(2)超低温冷冻保存前,正常的点带石斑鱼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呈球圆形或近圆形,直径约1.8 m;中段不明显,可见线粒体;鞭毛细长,约15 m,尾部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9+2"微管结构;(3)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点带石斑鱼精子的形态结构损伤明显,主要表现为质膜褶皱、破裂,细胞质外漏,线粒体膨胀破损,脱落和鞭毛断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饵料维生素C对青石斑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饵料维生素C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非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在冰冻饵料小杂鱼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每公斤饵料鱼含量分别为 0 ,50 0 ,1 0 0 0 ,1 50 0和 2 0 0 0mg) ,连续投喂青石斑鱼 2 0周后 ,青石斑鱼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不同种类白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组成比例不受饵料维生素C的影响。青石斑鱼血清补体经典型溶解羊红细胞的能力随饵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强 (p<0 .0 1 )。然而 ,维生素C对血清的杀菌活性没有作用。鱼体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活动 (包括血液白细胞和头肾细胞的吞噬活动 )也不受维生素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方法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的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评价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为该鱼的营养学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含肉率为74.43%,肌肉中水分含量75.55%,粗蛋白的含量为19.95%,粗脂肪的含量为2.29%,粗灰分的含量为1.24%。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未测色氨酸),总含量为肌肉的17.14%,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为6.71%,占氨基酸总量的39.17%,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21,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6.9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30.95%,其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7.01%和12.39%。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中矿物元素种类丰富,5种常量元素(钾、钙、钠、镁、磷)和5种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硒)均有检出。本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是1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9.
血液病理学测定表明,患病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组列的血红蛋白平均值约5.49g.(100ml)-1,颗粒白细胞平均值为48.09%,单核细胞平均值为2.82%,健康鱼组列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26g·(100ml)-1,颗粒白细胞平均值为31.33%,单核细胞平均值为0.11%,两组列间有明显差异(p<0.05)。患病石斑鱼出现较多星个体小、膜薄易破、难着色的异形红细胞;颗粒白细胞的核分叶较多,病鱼表现出严重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3,(6):4-5
自从在5期的生物月历中刊登了清蒸石斑鱼的做法后,小编居然收到了热情读者寄来的石斑鱼菜谱……在感动的热泪盈面的同时也不敢藏私,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吧。仔细看看这些菜名:红烧石斑鱼、鲍汁焖烧石斑鱼、泰式石斑鱼柳、柠檬香草煎石斑鱼、三豉蒸石斑鱼、泡菜煨石斑鱼、毛峰石斑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