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花岗岩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是地壳生长、发展以及再循环的地质见证,是地质科学中壳–幔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流体与固体地球化学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前沿。近二百年来,有关花岗岩的研究经久不衰,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混合花岗岩派与岩浆花岗岩派的论争,代表花岗岩成因研究开始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一派以变质作用条件下地壳重熔的地质观察为基础,另一派以简单的玄武岩浆分异为依据,而展开论争。(2)地壳重熔实验阶段。以地壳岩石为源岩的热力学实验的开展,是花岗岩热力学研究的开始。(3)随着重熔实验的全面开展,包括了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促使热力学熔融体系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上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使地质上的共生组合法则得以与热力学接轨。同时由于微量元素应用于花岗岩,它的多元机理(multiple stage mechanism)进一步确立,为动态研究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结合阶段,属于近代花岗岩研究的范畴,代表着花岗岩体系与动态地质演化过程的接轨,并开始建立一个地质实际的观察模式,为进一步向动力理论发展做好准备。为此,对花岗岩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如平衡热力学的应用,流体在花岗岩中的重要性,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的结合以及热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磐石县南部地区二叠纪二长花岗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中地区二叠纪花岗岩较为少见,已往所确定的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大部分缺乏可靠的地质依据,同位素年龄值往往偏新。本文以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及测年数据,确定太平屯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二叠纪,并讨论了其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3.
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45  
半个世纪以来,华南花岗岩研究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时空分布。根据地质证据与同位素年龄数据,证实华南存在多旋回的花岗岩,即晚元古代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海西一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基本规律是:不同的造山旋回伴有相应的花岗岩。大体上,自西北往东南(向洋方向)花岗岩时代呈愈来愈新的趋势;第二阶段,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划分为M型、Ⅰ型、S型和A型,研究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岩石地球化学标志;第三阶段,着重研究壳幔作用与花岗岩成因,例如研究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的成因联系,以及岩浆混合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原因。此阶段研究方兴未艾,仍在深入开展之中。今后主要研究方向,环绕3个问题进行:(一)壳幔作用与A型花岗岩成因;(二)陆内花岗岩浆产生的方式和原因(变质核杂岩、花岗岩穹窿、复式花岗岩体);(三)华南大花岗岩省成因。  相似文献   

4.
杜杨松教授在“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讨论”中(以下简称“讨论”)[1],对花岗岩岩石包体的成因及花岗岩的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本文拟就杜教授提出的问题,简单介绍原地重熔模型及其对花岗岩岩石包体的成因和岩基定位机制的认识,请...  相似文献   

5.
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42,自引:10,他引:132  
论述了华南地质历史上四个时期花岗岩特点、成因模式与大地构造框架,从中折射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晋宁期花岗岩是扬子周边环形岛孤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的形成,分别与早古生代板内压扭性断裂熔融、早中生代板内伸展减压熔融和晚中生代活动陆缘伸展增生造山作用有关。华南四个地质时期的花岗岩的成因各异,模式不同,主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也不同。建立能解释多数地质事实的模式,是当前认知的需要。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沿着历史长河完整地描述19亿年以来的华南花岗岩地质演变与地壳演化,将华南地质的故事以三维图像形式演示于众。  相似文献   

6.
个旧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旧地区的花岗岩,从其时空分布和矿物学,岩石化学、微量地素、稀土元素、以及同位素特征看,具有一定的继承和演化关系.研究表明,本区花岗岩的形成经历了两次岩浆活动.其中龙岔河岩体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而马松岩体.神仙水岩体、白沙冲岩体以及老卡岩体则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不同阶段的产物.从成因上看,上述各岩体可能皆属陆壳改造型(S型)花岗岩.但是早期龙岔河岩体在一定程度上又表现出同熔型(Ⅰ型)花岗岩的特征,各种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表明.这些岩体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岩物质(组成).从晚期各岩体表现的特征看,它们可能都属于含锡花岗岩体.由此,个旧地区大面积分布砂锡矿的成因和来源问题便可以得到较为圆满的解释.通过对神仙水、白冲岩体为含锅花岗岩的认定,结合本区原生锅矿的分布规律.笔者认为.神仙水岩体东南以及白沙冲岩体周围.可能与马松岩体和老卡岩体周围一样,是一个潜在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华南四种成因类型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华南花岗岩分为如下四种成因类型。1.幔源型花岗岩,与晚元古代蛇绿岩套共生,以花岗闪长岩为主,ε_(Sr)通常为负值(-29.8,N=11)。2.改造型花岗岩,以普通花岗岩为主,ε_(Sr)大于120(平均216,N=64)。3.同熔型花岗岩,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具中等ε(Sr),值(平均为46.9,N=42)。4.A型花岗岩,可进一步分为魁岐亚型和黄梅尖亚型,前者以富硅、富碱的钾长花岗岩为主,后者以石英正长岩为主,其ε_(Sr)值与同熔型的相似。文中给出四种不同成因花岗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并讨论其相互区分的某些岩石化学准则。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4,自引:127,他引:124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花岗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1)花岗岩的成因分类,(2)花岗岩浆起源的温度与压力条件,(3)结晶分异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变化,(4)花岗岩成因与壳幔演化,(5)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等。通过分析认为,高分异花岗岩成因类型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在有些情况甚至不可能准确分类。花岗岩的锆饱和温度和锆石钛温度计可对花岗岩浆形成的温度提供重要信息,但花岗岩浆起源的压力条件确定相对困难。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后造山的拉张构造背景中,在这两种情况下,挥发份和热的加入可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花岗岩。本文还对我国近年来花岗岩研究的进展情况做了概要性叙述,并就我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研究的近期突破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振强 《地质与资源》2000,9(4):206-210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北训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砂金矿产资源,已探明中小型砂金矿床数十个,砂金矿中金主要来源于该区花岗岩.在野外工作及室内研究基础上,从岩石学、岩石化学、锶同位素、稀士元素等方面,对两种成因的花岗岩即深熔成因(I)型和陆壳改造成因(S)型的金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认为"S"型花岗岩因交代重熔金丰度较高的基底岩石(板岩、片岩等)而使其金含量大大提高,是本区砂金矿床的主要金源体."S"型花岗岩的人工重砂中金粒的出现说明一部分金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今后本区应注重在"S"型花岗岩发育的地区寻找原生金矿及砂金矿.  相似文献   

10.
巴尔哲花岗岩是一个罕见的亏损^18O的碱性花岗岩体,其中的石英、长石、钠闪石、锆石以及全岩的氧同位素含量都是国内碱性花岗岩中最低的。根据其氧同位素资料,结合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该岩体以及我国东部低^18O碱性花岗岩的成因,认为用岩石与大气降水间同位素交换和开放体系下的岩浆去气作用解释该类岩石成因较为合理,但也有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流体花岗岩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铭玖  卢欣祥 《河南地质》1995,13(4):253-261
流体地质研究是当代地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已成为发展地质科学、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的一个主要支柱和知识生长点。本文阐述了当今国内外流体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流体的涵义、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及其与板块构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岩作用、成矿重要意义。流体地质为地质科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机会和挑战。该文在简要评述当今花岗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花岗与金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指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花岗岩成矿作用等问题成为新一轮地质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岗岩成因、花岗岩浆源区性质及岩浆作用过程、构造背景以及花岗岩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详读了陈国能教授在《高校地质学报》1997年第三期发表的文章“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阅完之后,笔者对此略述几点不成熟想法,以供进一步讨论。一、关于花岗岩的空间问题是花岗岩成因讨论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当然也是个很古老的问题,向前可以追溯到花岗岩研究历史的开始。在花岗岩成因的混和派与岩浆派的争论中,是混和派向岩浆派质疑的主要问题之一,即巨大的花岗岩基如果是岩浆侵位的,那么其所占据的空间内原来的岩石哪里去了。这对于原地转化或花岗岩化(insitutransformationorgranitization)的混和派来说是最容易解…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拓扑学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董申保  田伟 《地学前缘》2003,10(3):1-13
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环境相结合的研究是壳、幔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以花岗岩热力学体系的某一拓扑学处理为基础 ,把地质环境、花岗岩侵位和岩石、矿物、化学元素的共生组合相结合 ,形成“三位一体” ,建立起了花岗岩拓扑学的观点 ,用以说明一个地区的大地构造旋回各个阶段的花岗岩系的属性 ,并以此反映出大地构造中的某些基本问题。在拓扑学处理中以代表花岗岩体系主要组分的KNCASH为基础 ,建立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元素判据 ,描绘出花岗岩系的演化痕迹。其中TAS图解居于首位 ,用以说明演化的主要趋向 ;Al及Alk饱和度图解说明在各个主要趋向中Al及Alk的变化以及它们与源岩和演化过程的关系 ;K2 O在整个体系中是一个灵敏指示计 ,KS、K/N以及岩石中的K2 O含量对评价陆壳的参与程度以及岩浆作用过程中的变化是有效的。在上述前提下 ,以中国的主要花岗岩为准提出了一个花岗岩岩系分类 ,待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研究的误区——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旗  潘国强  李承东  金惟俊  贾秀勤 《岩石学报》2008,24(10):2212-2218
本文在对花岗岩四大基石(混合作用、结晶分离作用、构造环境和源区)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花岗岩研究存在的三大误区: (1)不恰当地仿效玄武岩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忽视了花岗岩的复杂性。(2)不恰当地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陆花岗岩问题。板块构造是地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成功解释了与板块边界相联系的岩浆活动,但是,它不能解决主要来源于大陆的花岗岩的地质问题。(3)太过重视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而忽视了对花岗岩基础地质的研究。作者指出,地球化学方法在花岗岩中的使用应当是有限制的,花岗岩研究陷入误区是我们缺少扎实的基础研究、对板块构造的理解不深和对花岗岩复杂性认识不足等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文中还批评了学术界存在的人云亦云的奴性思想,指出它严重地阻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是当前亟待改进和克服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安泽 《地质论评》2007,53(B08):227-228
中国的花岗岩在地理分布上遍及全国,在地质构造分布上遍及所有的造山带,在产出时代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均有发现,在岩石类型、成因类型上,世界上已知的类型中国几乎都有。特别是中国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类型,不仅多样化程度高,而且美学观赏价值优于世界其他各国。因此,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景区(包括世界遗产、国家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及旅游区)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岗岩景区已成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花岗岩地貌景观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试从中国花岗岩地质地理分布、地貌景观类型划分、旅游开发价值、花岗岩景区建设及今后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地学界、旅游界及到花岗岩景区游览的广大公众对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关注,从而把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研究、应用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花岗岩的定年方法学初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花岗岩形成时代的研究中已广泛采用了K-Ar、U-Pb、Rb-Sr,等多种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并已开始了Sm-Nd法的尝试。本文讨论了各种定年方法对不同时代、不同成因花岗岩年龄测定中的方法学问题,特别是Rb-Sr等时线测定年龄的各种问题。从花岗岩定年方法学角度看,现代的微量、颗粒锆石U-Pb法是首推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外铀金地质》1996,13(1):8-12
本文讨论了阿尔卑斯东南部位于花岗岩地块外围及其毗邻的花岗岩内年轻铀矿床的地质和成因。铀矿体由被加热的矿化地下水受重力作用向下渗透,再经对流以及静水压力体系的压力向上运动形成的。铀矿床空间上都与热泉相伴。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类锆石形态学研究是目前国际上花岗岩岩石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对东天山12个花岗岩体的锆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提出控制锆石形态发展的多种因素;介质化学、结晶温度、岩体时代等,并提出了不同成因系列花岗岩锆石形态有一定的差别,这对研究花岗岩类成因分类、形成地质条件、构造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华南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华南花岗岩-火山岩具幕式多期次产出的特点,成因类型和形成过程错综复杂。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华南花岗岩-火山岩演化及其成矿作用是有鲜明特色的。近半个世纪的研究,逐步认识了华南花岗岩-火山岩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格架,初步认识到其多样性受控于不同的地壳基底物质成分、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不同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等因素。但由于华南地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少具体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空间和构造背景,甚至基础地质理论问题有待解析。华南深部地质及围绕华南的构造边界条件对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的制约是目前的研究薄弱环节。本文提出了与中-新生代地质有关的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包括:(1)三条低Nd模式年龄带及A型花岗岩;(2)四条火山岩带及壳幔相互作用;(3)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示踪;(4)花岗岩构造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