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东型金矿是与壳源重熔形成的层状岩浆活动和壳幔混合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由于成矿时所处构造位置和容矿构造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类型,涵盖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等胶东地区所有金矿床类型。玲珑花岗岩是壳源物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下且熔融形成的多物质来源层状岩体,其析出的高温碱性热液溶解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初始含矿热液。岩体抬升过程中在其边部往往容易形成拆离带,在岩体中形成脆性断裂构造,均为成矿结构面。后期壳幔混合成因的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侵入于玲珑层状花岗岩中并一起隆升,使郭家岭花岗闪长岩附近区域的成矿结构面进一步扩大,矿液浓度进一步增大,当上升到特定深度时形成金矿体。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共同构成成矿地质体,重熔的玲珑层状岩体是成矿基础地质体,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加强了金矿的成矿作用。该认识对开辟胶东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靶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据此初步预测新的大型拆离带是金矿集中成矿区域,可能成为将来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矿集区。  相似文献   

2.
1玲珑矿田地质特征胶东位于华北的克拉通东部,并处于郯庐断裂西部,苏鲁榴辉岩带和秦威断裂之间。而玲珑金矿田则位于胶东的西北部。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以太古宇胶东群变质岩和第四系为主,花岗岩类主要为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郭家岭型斑状花岗闪长岩和滦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玲珑金矿田位于招平断裂(NNE)、破头青断裂(NE)和欧家夼断裂(NEE)3组压扭性  相似文献   

3.
胶东地区与金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胶东金矿有密切关系的玲珑片麻状花岗岩、栾家河二长花岗岩、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上庄二长花岗岩4种类型花岗岩中矿物包裹体的发育程度、类型、大小及其特点, 以及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 反映出玲珑岩体是经历了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重熔型花岗岩, 郭家岭岩体是由高温、高粘度岩浆结晶成岩的。栾家河岩体是由一种富CO2的高温、高粘度的岩浆中结晶演化而来, 岩体的侵入深度也较浅。上庄岩体形成温度压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山东胶东矿集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与金矿成矿耦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学峰  李洪奎  单伟 《地质学报》2012,86(12):1946-1956
中生代胶东地区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次造山和2次伸展.本文基于汇集的71个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胶东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年代格架:160~150Ma玲珑-昆嵛山花岗岩侵位,130~126Ma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形成,120~110Ma伟德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位,110~100Ma崂山A型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侵位,代表燕山运动的结束;区内3期金矿成矿事件(150Ma、120~110Ma和100Ma~90Ma)则与玲珑、郭家岭和伟德山岩体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相耦合.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3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起因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山东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其主要构造-岩浆事件包括:1220~200 Ma,扬子板块相对华北板块的南北向碰撞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及同造山花岗岩与造山后高碱正长岩,属于典型的幔源型花岗岩系列;2 165~150 Ma,晚侏罗世时期形成与金矿有关的玲珑(昆嵛山)造山早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组合,为过铝质花岗岩类,属胶东基底岩系的部分重熔产物。3 135~110 Ma,由壳幔混合岩浆结晶分异形成郭家岭花岗岩和伟德山花岗闪长岩。燕山期是胶东地区岩浆活动的鼎盛时期,表现为四次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代表了燕山造山事件四个构造幕,并以挤压与伸展相互转化为特征。研究表明胶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具有继承性和再生性特点,采自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中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锆石由核部到边部年龄值分别为2573~2194Ma、164.8~147.8和126.6~126.2Ma,显示了胶东结晶基底、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形成的年代学信息,揭示了它们之间复杂的继承性和再生性,即新太古代胶东岩群、TTG岩系和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等胶东基底岩系交代重熔形成S型玲珑花岗岩,由壳幔混合岩浆形成的郭家岭花岗岩在形成与侵位过程中重熔交代了部分玲珑花岗岩物质并侵位于玲珑花岗岩中。分析认为2573.4~2194.4 Ma是胶东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164.8~147.8Ma代表了玲珑花岗岩形成的年龄信息,126.2~126.6Ma则代表了郭家岭花岗岩形成的年龄信息。这种年龄信息组合也反映了胶东地区从新太古代陆块形成、古元古代克拉通化到三叠纪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至玲珑S型花岗岩形成、郭家岭壳幔混合型花岗岩形成演化的年代学记录,浓缩了胶东地区中生代岩浆起源和演化的过程,进而为诠释胶东地区深部岩浆作用过程提供了新的资料,并对后续的相关科学研究尤其是金矿的多期成矿作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
河东金矿位于焦家矿田内,属蚀变岩型金矿,矿床受望儿山断裂控制,矿体沿断裂带平行产出,上下盘围岩分别为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河东金矿的矿体全部落于两断裂之间,尤其位于断裂菱形结环的分叉或复合部位,且其延伸受Ridel剪切带次级断裂系统控制。因此,作者提出了双剪切带控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粤北大宝山矿床矿区出露船肚和大宝山矿化岩体。本文分析了两个岩体矿物组成特征和锆石LA-ICP-MS U-Pb年龄。船肚岩体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似斑状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和云英岩型及矽卡岩型Mo-W矿化紧密共生。大宝山岩体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矿物组成和船肚岩体的基本相同,和细脉浸染状Mo-W矿化紧密共生。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大宝山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62.1±1.6 Ma,MSWD=2.72和165.8±2.0 Ma,MSWD=1.38。据船肚和大宝山岩体矿物组成基本相同、岩石结构不同及两者锆石Th/U比值不同和U-Pb年龄存在约4 Ma左右时差,提出大宝山矿区在燕山期发生了两阶段岩浆成矿事件,第一阶段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166 Ma左右,形成大宝山斑岩型矿床,第二阶段岩浆成矿的形成时间约为162 Ma左右,形成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与岩体紧密共生的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矿化;大宝山斑岩体和船肚似斑状岩体是同一岩浆房两次脉动侵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胶东发育全球最大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金矿。胶东金矿形成于板块拼合后的大陆,是地台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的地洼区,受控于"岩浆核杂岩"构造,而不是"变质核杂岩"构造。胶东"花岗核杂岩"(180~130 Ma)隆起,其外围是Ar—Pt变质岩地层(2 500~1 300 Ma),更远处断陷盆地发育中生代地层(130~90 Ma),总体围绕"岩浆核杂岩"呈穹窿带状分布。岩浆岩与变质岩之间、变质岩和沉积地层之间发育拆离断裂岩带。断裂带倾向背离"岩浆核杂岩"方向且呈铲式分布,显示拆离构造特征。花岗岩区断裂破碎岩带受岩浆期后热液的多次交代蚀变,在蚀变带及其次级断裂形成石英脉-蚀变岩金矿(120~100 Ma)。"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热液成矿"在中国复合大陆可能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9.
山东招掖一带是我国重要金矿产区之一。金矿与花岗质岩石关系密切,因此对于花岗质岩石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与金矿关系密切的花岗质岩石主要有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质闪长岩。对于这两类岩石的成因前人有以下几种看法: 1 认为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均为岩浆型花岗质侵入体,玲珑花岗岩为印支期,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0.
张媛媛  蔡丽斌  金巍  刘婷  郑培玺  李婧 《岩石学报》2016,32(9):2867-2880
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分布一套花岗质杂岩,是新太古代"绥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质杂岩以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主,少量细粒黑云闪长岩(包体)及脉状花岗岩,各类岩石接触关系明确,本文定义为"钓鱼台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脉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538±20Ma、2476±56Ma、2470±18Ma,同为新太古代末期热事件的产物。通过该花岗岩组合的宏观-微观组构解析表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表现为均匀块状构造,具有深熔花岗质岩浆的典型堆晶结构;细粒黑云闪长岩为细粒结构,呈小型暗色包体分布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包体的塑性变形、捕掳晶、淬冷边及反向脉等组构发育,具有铁镁质基性岩浆加入同深熔花岗闪长岩并快速冷却的特征;暗色的石英闪长岩主要分布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之下,接触带附近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的钾长石变斑晶明显增多,显示闪长质岩浆"底垫"侵位加热的特征;脉状花岗岩同时穿切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具有熔体富集脉体的结构特征。各类岩石中变形组构均不发育。钓鱼台花岗岩记录了新太古代末期地壳深熔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岩石组构研究表明新太古代地壳再造作用是一个"静态"多期次的缓慢深熔过程,伴有同期幔源基性物质加入并混合,以及随后大规模的基性岩浆底侵。由此推断钓鱼台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幔源岩浆垂向底侵过程,可能是与俯冲带关联不明显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胶东地区与金矿有关的中生代侵入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属于I型和S型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I型花岗岩类;两者具有不同的源岩,形成的环境为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形成于侏罗纪;郭家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应划为玲珑昆嵛山造山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组合;郭家岭花岗岩应为郭家岭造山中期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12.
<正>1大尹格庄金矿似斑状花岗岩的发现在胶西北地区,典型的郭家岭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系列主要分布在招远市以北地区,代表性岩体有郭家岭岩体、南围岩体和上庄岩体等(图1)。大尹格庄金矿位于招远市南西约20 km,矿区主要出露玲珑型花岗岩及胶东群变质岩,其中玲珑型花岗岩具典型的花岗结构。金矿体靠近招平断裂主裂面产出,并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的黄铁绢英岩  相似文献   

13.
饮马湾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侵位于辽南变质核杂岩之中。岩体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由外向里分别是片麻状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类。其中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片麻理构造,部分岩石具有明显的变形组构,其片麻理方向与变质核杂岩中拆离断层方向一致。似斑状花岗岩仅显示微弱片麻理,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为明显的块状构造,表明该岩体为同伸展变形就位产物。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显示,该岩体不同岩相岩石具有大体一致的年龄,其形成于120~130Ma的早白垩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三叠纪。该岩体岩石具有较大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其中片麻状和似斑状岩石具有高Sr含量(>600ppm)、低Y、Yb含量、轻重稀土分馏强烈的特点;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相对低Sr高Rb、低~(87)Rb/~(86)Sr比值。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饮马湾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但较大的范围Mg~#、Sr、Nd同位素组成则表明可能有其它物质(如岩石圈地幔、新生地壳)参与成岩作用。上述研究充分地显示,我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发育在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岩石圈减薄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胶东昆嵛山花岗岩的特征、成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嵛山花岗岩是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的围岩,在其成因和定位时代上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就岩体成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昆嵛山花岗岩是在中生代由岩浆缓慢冷凝结晶形成的大型复式岩基,并非交代成因。它由垛崮顶片麻状花岗闪长岩(147Ma)、八门邹家斑状花岗闪长岩(135Ma)、瓦善—水道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及五爪山片麻状含榴二长花岗岩(120Ma)组成,成分具贫铝富碱的特点。岩浆来源于中下地壳中酸性变质火山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其形成温度为650—750℃。岩体经历了韧性和脆性变形作用,不同方向的片麻状构造是岩浆结晶期韧性变形作用的结果。脆性变形形成的断裂和破碎带是本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花岗岩定位、韧和脆性变形作用与金矿成矿作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胶西北丛家花岗闪长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区内大量展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郭家岭序列的丛家花岗闪长岩体的地质背景和SHRIMP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27±1)Ma,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郭家岭序列各个岩体所测得的年龄值相差不大,表明它们近于同时侵位,侵位时间为127.9 Ma。丛家岩体锆石样品中测得Ar_3、Pt_1、J_3等多个期次的继承锆石年龄。结合前人研究,表明郭家岭序列岩浆源区成分非常复杂,既有来自胶辽陆块的前寒武纪基底、晚侏罗世玲珑序列,也有来自胶南—威海造山带的三叠纪同碰撞花岗岩类,还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其中,壳源组分以玲珑序列为主。郭家岭序列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时间上看,郭家岭序列的形成年龄早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形成年龄5~10 Ma,符合同源岩浆成因金矿的成岩成矿时间差。从空间上看,胶西北地区三条主要控矿断裂带下均有隐伏郭家岭序列存在,金矿与郭家岭序列形影不离。从物质成分上看,与其他早白垩世岩浆岩类相比,郭家岭序列相对富Na,有可能是郭家岭序列在侵位之前,经历了含Au的富K热液组分分离的结果。因此,郭家岭序列更接近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2017,(2):95-103
胶东金矿是全球级别的大型金矿床,与世界范围内绿岩带型金矿明显不同,矿床以中生代强烈活化改造绿岩带的壳源深熔花岗岩为成矿岩体,具有地台构造活化的独特成矿特征。前人注重板块俯冲、造山作用等构造环境研究,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胶东金矿在陆内构造环境中形成。本文特别注重岩浆侵入作用及其热液交代蚀变成矿的这一特殊过程。研究开展野外观测,依据五条1∶5万长达220km的实测剖面,编制了胶东莱州—招远地区1∶25万构造蚀变岩相成矿图,并由此提出"胶东陆内构造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蚀变"的成矿模式。此模式认为,在东亚区域反钟向剪切构造体制下,构造应力场首先引起莫霍面的变化和起伏,形成了北东向和斜列展布的地幔隆起和凹陷。这一壳幔结构的变化控制了中生代交代重熔岩浆发育的区带。例如,胶西北莫霍面凹陷区带,发育北北东分布的玲珑杂岩体。花岗岩的成岩构造测量与分析显示,形成了"玲珑花岗杂岩核"及其岩浆穹隆构造。在胶东群等变质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叠加了区域剪切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的构造测量表明,它们在岩浆固结期或更晚发育了上盘下滑的正断层活动。就是在这些剪切拆离带,形成了多期次、多方向构造破碎且同步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成矿作用。在胶东西北部宽达1.5km或更宽的断裂破碎同步叠加的热液交代蚀变作用,形成了巨大的"玲珑-焦家式"石英脉-蚀变岩金矿床。这一"陆内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成矿模式不仅对胶东金矿成矿研究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指导多层次深部外围找矿。  相似文献   

17.
<正>金岚沟金矿位于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为金岭金矿采矿权范围内一小型金矿床。本文对金岚沟金矿主成矿阶段流体进行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工作,并根据结果探讨其成矿流体性质及矿床成因。1矿区矿床地质金岚沟金矿围岩以燕山早期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矿区北部出露少量似斑状中粗粒花岗闪长岩。矿区内地层为太古代胶东群变质岩,呈残留体形式分布于后期的花岗岩中。矿区内构造发  相似文献   

18.
古元古代吕梁变质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中段的西缘,其中有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的侵入体。根据花岗岩岩石组合和同位索地质年代学资料,吕梁地区古元古代的花岗岩浆事件可分四个阶段。在早期拉张阶段,2364Ma的盖家庄片麻状花岗岩侵位,并伴随有大陆边缘裂谷型的吕梁群的火山活动。拉张一挤压转化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150Ma左右的赤坚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中期的挤压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063Ma的道仁沟石英二长岩、1906Ma的惠家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1848Ma的市庄细粒花岗闪长岩等;晚期的拉张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主要有1805Ma的大草坪斑状花岗岩和1800Ma的芦芽山斑状花岗岩、云中山花岗岩等。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划分的关帝山杂岩是由不同时期的花岗岩所组成,应以解体。可将其划分为挤压阶段的惠家庄岩体、市庄岩体和后造山阶段的大草坪岩体等。  相似文献   

19.
玲珑花岗质杂岩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金矿的重要产区,招掖金矿带的形成与玲珑花岗质杂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玲珑花岗质杂岩是一个多期次形成的复式岩体,最终定位于燕山期。它主要由云山、崔召、玲珑片麻状花岗岩、郭家店(型)、郭家岭(型)岩体组成。本文研究了上述诸岩体形成的T、p、fO2、fH2、pH2O条件及熔浆中的含水量。通过玲珑花岗质杂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得出:玲珑花岗质杂岩即不是区域变质作用中混合岩化的产物,也不是幔源岩浆分异、冷凝的产物,而是由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重熔交代所形成的原地半原地型花岗质杂岩体。玲珑花岗质杂岩,尤其是郭家岭型花岗岩对本区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重熔岩浆作用,热驱动下流体循环和含矿热液中水的浓缩(收缩),是胶东金矿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 1 区域地质待征 哈德门沟金矿床赋存于内蒙地轴阴山台隆与河套断陷的交接部位,乌拉山-大青山山前深断裂带北侧,区内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混合岩化、区域变质作用非常强烈。 区内地层为上太古界乌拉山群,同位素最大年龄值为2650Ma,与华北地台花岗-绿岩带中的主要金矿的控矿岩石时代相近。 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多期多类型的岩体。主要岩体有早元古代片麻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片麻状含石英闪长岩,华力西中期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正长岩、花岗岩等;微斜长石伟晶岩、辉绿岩、煌斑岩等岩脉亦较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