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际地震预报委员会(民防)(ICEF)最近出版了报告“可操作性地震预报:发展现状和使用手册”,该报告的言下之意是目前没有可靠的、技术过硬的方法来实现大地震的短期预测.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不正确.通过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监测地震震源区周围岩体的应力累积,可以确定性地应力预报地震.这种流体-岩石形变的新认识意味着ICEF报告中的建议已经不恰当.本评论对这一新认识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促进意大利可操行性地震预报发展的方向,在于安装一个或多个可控震源的三井孔应力监测点,通过使用剪切波分裂来监测应力累积和应力预报意大利所有破坏性(M≥5)地震.  相似文献   

2.
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软件系统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高原  刘希强  梁维  郝平 《中国地震》2004,20(1):101-107
穿过地壳介质传播的剪切波发生分裂的特征对地壳应力场的变化极为敏感,因而可以利用剪切波分裂现象监测地震的活动(高原等,1996;Gao,et a1,1998)。剪切波分裂研究是国际地震学的一个前沿课题,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之中(Crampin,2001),但由于它在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3.
地震剪切波分裂(SWS)可用来监测饱和流体微裂纹岩石的细微形变。本文报告了由小地震记录到的剪切波分裂系统性变化的证据,通过监测震前的应力积累可预测即将发生的大震的时间和震级。通过对冰岛西南部的M1.7级震群事件到台湾Ms7.7级集集地震等15个震例(其中包括成功预测的冰岛西南部的M5.0地震)的剪切波分裂研究,可以看到预测效果。大地震发生前观测到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会明显增加,而临震前短时间内时间延迟会突然下降。研究表明,震级与临震前这种时间延迟增加的持续时间和减小的持续时间的对数都具有线性相关。然而,作为日常应力预测常缺乏适当的持续小震群。可靠的地震预测需要应力监测站(简称SMS)中采用毗邻钻孔中的可控源井间地震技术。利用应力监测站的全球网络实时应力预测世界范围破坏性地震是非常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1.引言对地震剪切波质点运动的大量研究显示出异常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壳各向异性产生剪切波分裂造成的(例如 Gupta,1973b;Booth 等,1985;buchbinder,1985;Crampin 等,1985;Crampin 和  相似文献   

5.
三、何种原因造成横波的分裂?横波分裂,即入射横波分裂成两个偏振与SV 波和 SH 波不平行的震相是沿射线路径有效方位角各向异性的某种形式的特征(Keith& Crampin,1977)。对岩体中的各向异性已提出可能有如下五种来源(Crampin,Chesno-kov & Hipkin 1984b;Crampin 1987a):(1)排列的晶体;(2)直接由应力导致的各向异性;(3)岩性的各向异性(例如排列的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台湾中央气象局布设的嘉义台CHY、民雄台CHN2和义竹台CHN8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波形互相关的SAM分析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发生在1999年9月20日台湾集集大地震(MW7.6)余震区的嘉义ML6.4和ML60级地震的震前序列,开展了长达22个月的大震前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应力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大致近东西向,与嘉义地区最大主压应力场的方向一致,表明该区的各向异性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我们认为,临震期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和快剪切波偏振方向90°跳跃事件的频繁发生,可以作为临震期大震应力预测的前兆指标.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揭示震源区应力变化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报计划的许多研究工作集中在期望未来震源区的岩石上能显示出扩容现象:即在高应力水平下裂隙的扩展.在裂隙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的最近发展证明,在裂隙充满整个构造的情况下,地震波传播通过断裂构造时,剪切波将发生分裂.剪切波的这种分裂现象在地震图中引起了偏振异常.同时指出,通过分析这些异常可以识别和监测由震前应力诱发的扩容.在此,我们还介绍一些支持这种假设的新观测.  相似文献   

8.
利用剪切波分裂可以研究地壳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复杂地质构造会造成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不同.剪切波分裂特性对地壳应力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地壳岩石裂隙图像的变化非常敏感,由于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反映了地震台站下方地壳的主压应力的方向,因而可以用来研究地壳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9.
作者最近在进行台湾微震台网(郑秀芬等,2005)产出的台湾西南部嘉义地震序列的剪切波分裂应力预测研究中,在上地壳各向异性的近场源剪切波分裂方法、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浅显易懂的解释说明,希望地震台网、地震台站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数据处理人员能够对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等概念有所了解,对所处地区有可能开展的研究方向有所把握,并积极开展常规准实时剪切波分裂研究,为提升台网和台站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和方法的实用化转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地区2001年4月10日至6月8日相继发生了4月10日MS5.2、4月12日MS5.9和6月8日MS5.3的施甸地震. 本文利用云南遥测数字地震台网的保山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即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采用地震应力预测的分析手段,对这个强震系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 初步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活动的增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值t基本呈现增加的特征,但在强震即将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发生t减小的现象,符合我们早先研究发现的震前应力释放现象. 研究认为,在地震活动强烈的构造地区和有强震发生危险的经济发达地区或重要城市,开展强烈地震的应力预测应用实践,可以减轻地震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Interocean '70     
《Ocean Dynamics》1969,22(6):268-268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一般年份,我国受灾人口约2亿人,其中因灾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300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因灾减产粮食100多亿公斤,倒塌房屋300万问左右。2003年上半  相似文献   

14.
环境干扰事件引起的“形变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泰安台形变观测受抽水、灌溉影响及烟台台形变观测受载荷影响的分析,认为同一台站的多套形变固体潮仪器"同步异常"的出现应成为判定异常发生的重要准则;对同一应变过程不同形变仪器的响应量级会有所不同,分量式应变仪对异常反映最有效,其次是伸缩仪。对几次"干扰异常"所揭示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在形变异常判定科学思路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科学家计划草案的形成 1997年6月文部省测地学审议会提出了"地震预报计划实施状况述评"的报告.该报告在概括回顾1965年以来持续实施的地震预报计划的基础上确定"今后应设定可以评价达到程度的目标",而且,为有效地推进计划的实施,"应以开放的体制实施立案和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