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复合土钉墙是一种新型的支护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土钉支护。本文将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分别应用于饱和黄土地层和粉喷桩复合地层,并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对其在不同地层条件和不同开挖阶段的变形及其承载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复合土钉墙变形随地层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其承载机理也与传统土钉墙有较大差异。这些结论将为以后设计复合土钉墙和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事故的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复合土钉墙支护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及边坡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土钉和预应力锚索组成的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可以有效加固周围土体,控制基坑变形,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设计中。以济南西客站站前广场基坑工程复合土钉墙支护设计为例,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分析,采用弹塑性实体单元和线性锚杆单元,考虑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通过对土钉和预应力锚索组成的复合土钉支护结构进行开挖支护施工全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分析。分析基坑坡面水平位移、坑底隆起、地表沉降、土钉轴力、预应力锚索轴力等变化规律,研究复合土钉墙的受力机制,探讨土钉和预应力锚索的共同作用机制。分析土体各种力学参数和锚杆间距、锚索预应力等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影响的敏感性,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锚杆与土体相互作用力学模型能较好模拟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过程,计算精度较高;土体黏聚力、摩擦角、土钉间距、锚索预应力等对基坑边坡变形的影响较大,计算结果可为复合土钉墙设计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强勇  向文 《岩土力学》2007,28(10):2087-2090
土钉墙是用于基坑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挡土结构,将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形成复合土钉墙结构。根据土钉、预应力锚杆和土体的联合作用机理,提出钉-锚-土联合作用模型模拟复合土钉墙的支护锚固效应。将该力学模型用于指导设计一深大基坑支护工程,使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得到显著优化,确保了基坑开挖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支护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马宏  季聪  杨瑞刚  刘录君 《世界地质》2013,32(4):857-861
FLAC 3D 是岩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软件。本文以某地区基坑为背景,进行土钉墙支护设计,并利用 FLAC 3D 软件对土钉墙支护前后进行数值模拟。在基坑开挖完成后,边墙位移一般为 20 ~ 40 cm,最大位移为 45 cm。采用土钉墙支护后,边墙的位移为 2 ~ 4 cm,最大位移为 6 cm。对比表明,土钉墙支护能够有效的阻止基坑的变形,维持基坑的稳定。同时,根据土钉的轴力分布特征,分析基坑在不采取支护措施的情况下将发生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   

5.
根据拟建建筑基坑的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开挖深度等特点综合考虑,对基坑分段采用超前微型桩支护加土钉墙、放坡加土钉墙2种复合支护方案。实践证明,该工程所采用的多种复合式支护实施方案,技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土钉支护结构极限支护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屠毓敏  王士宏 《岩土力学》2009,30(7):2087-2090
土钉墙支护软弱地基基坑,只能适用于一定的开挖深度,即土钉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极限开挖深度。为此,提出了土钉支护结构极限开挖深度的确定方法,以淤泥类地层基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钉支护结构的极限开挖深度问题,以及研究了土钉墙墙面坡度、地面超载、土层物理力学性指标以及土钉直径等变化时对极限开挖深度的影响。对于位于淤泥类、淤泥质类土层中的基坑,其极限开挖深度可分别取为5.0 m和6.0 m。  相似文献   

7.
吴志敏  屠毓敏 《岩土力学》2007,28(10):2178-2182
利用三维弹塑性模型研究了土钉基坑支护的空间效应,着重对深基坑工程中的阴角、阳角及分段分层开挖等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阴角能大大降低基坑位移和土钉轴力,其影响范围大于开挖深度,直立开挖面的阴角效应比放坡开挖面时的要大;阳角处的位移及土钉轴力明显增大,其影响范围延伸至3倍基坑开挖深度;分段分层开挖支护能充分利用土钉支护的空间效应,其影响范围接近于基坑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8.
复合土钉墙支护FLAC3D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尚根 《岩土力学》2008,29(Z1):129-135
针对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的特点,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深基坑开挖与土钉支护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摩尔-库仑弹塑性模型,接触面运用接触单元来模拟土体与土钉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得到了基坑不同开挖及土钉支护过程中土钉轴力沿钉长分布、墙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周围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及潜在滑动面等变化情况,并与实测结果比较发现二者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对工程施工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说明所采用的FLAC3D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是可靠的,能够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9.
运用快速拉格朗日元(FLAC3D)数值法,考虑土钉的加固作用及土钉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模拟土钉支护施工过程.选择能够反映开挖特点的土的本构关系、开挖支护模拟过程及双弹簧土钉单元,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基底、基坑壁土体的变形响应及土钉在开挖、使用阶段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①开挖引起基坑壁变形,并导致拉伸与剪切破坏;对于拉伸破坏,应使土钉长度超过滑移面;对于剪切破坏,可增大土钉在剪出口位置的密度;②开挖完毕后,各层土钉轴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土钉轴力最大值位置可表征潜在滑动面的位置.FLAC3D能够对基坑分步开挖及支护进行模拟,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反映土钉支护基坑的真实情况,为基坑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物理模型土钉墙的破坏性试验获得的土体的基本参数和模型的尺寸为基础,应用FLAC3D软件建立土钉墙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数值模型模拟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并监测该过程中的土钉墙墙体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情况和各层土钉的轴力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支护过程结束后,在墙顶分级施加竖向荷载直至墙体产生较大变形,研究了土钉墙在超载状况下的工作状况以及破坏过程,并与物理模型土钉墙的破坏性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开挖过程中墙体水平位移底部大于顶部,呈“勺形”分布;墙体水平位移最大处附近的土钉轴力也最大;粉质砂土土钉墙变形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4‰后,墙体的稳定性会极大降低;粉质砂土土钉墙没有下卧软弱层时,在地面超载作用下其破坏形式为体内破坏,表现为部分土体沿滑裂面向下滑动。  相似文献   

11.
熊传祥  黄伟达 《岩土力学》2004,25(Z2):468-471
简述了某软土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失稳过程,分析失稳原因,介绍工程治理措施.文中还对软土基坑与残积土基坑破坏机理进行探讨,提出了软土基坑按地层可分为双层软土基坑、三层软土基坑.三层软土基坑比双层软土基坑采用复合土钉支护结构能较优控制变形和提高稳定性.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虹祺花苑复合式土钉墙工程实例,阐述饱和粉土层中的土钉墙支护计算原理及现场施工要点,并总结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以资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复合土钉墙工作性状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云  彭孔曙  潘晓东 《岩土力学》2008,29(8):2131-2136
针对软土地区复合土钉墙(CSNW)的应用特点及施工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简单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受力变形的计算模型。对两种计算模型的土钉轴力分布、超前桩的受力以及土体的位移模式等进行研究,以明确复合土钉支护在加入搅拌桩以后其与简单土钉支护工作性状的差异,为复合土钉支护设计计算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层中的复合土钉支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上海地区软土地层特点,结合典型工程,介绍土钉复合支护种类、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及其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北京朝阳广场深基坑支护设计尝试采用上部复合土钉墙,下部桩加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形式。上部复合土钉墙较桩锚支护节约成本。土钉墙设计中第三道土钉替换为预应力土钉,有效地限制了土钉墙顶部位移。土钉墙顶面及桩顶连梁上布置变形监测点,采用量距法及经纬仪挑直线的测量方法进行变形监测,实测变形的数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基坑支护形成与边坡位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一超深基坑工程案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探讨了复合土钉、灌注桩-锚杆等支护形式与基坑边坡位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复合土钉支护,加强对开挖浅层土时基坑边坡位移的控制(如在基坑浅部加大土钉长度、减小间距或较早设置预应力锚杆并加大其长度),对于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边坡位移及其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实践表明,在严格的保证施工质量条件下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可以应用于挖深超过18m的深基坑工程中。  相似文献   

17.
何司忠 《探矿工程》2018,45(4):54-59
北京东坝中路红松园工程由多种建筑形式组成,根据其周边环境及岩土工程条件、地下水情况,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分5个区域采用4种不同的支护形式,2个区域采用土钉墙+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另外3个区域分别采用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挡土墙+预应力锚杆护坡桩方案、锚杆复合土钉墙方案。本文还介绍了基坑降水及抗浮设计情况以及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东方肝胆医院基坑土钉墙支护测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工程从土钉内力、喷层土压、挡墙的变形及环境影响范围等方面量测,研究复合型土钉墙支护的工作特性,为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钉墙空间效应和平滑破坏模式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杨育文 《岩土力学》2004,25(Z2):227-230
在实际工程中,土钉墙稳定性评估一般采用转动破坏模式,且不考虑其空间效应对设计方案的影响,其结果是有时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状况不相符合.本文采用三维极限分析方法,对土钉墙空间效应和平滑破坏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一实际工程,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初步结论,以期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