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汪晖  陶然 《湖南地质》2011,(1):56-60
由于目前中央并不允许建设用地指标进行跨区交易,为获得计划指标之外的建设用地指标,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整理或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来增加耕地,然后转移土地发展权以解决用地指标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农地和非农用地整理。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前阶段,土地整理通常是指农地整理。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土地分为私人所有、联邦政府所有和州政府所有三种。美国农地市场是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管理农地流转,农地市场是一种“准完全竞争性”市场。法律保护农地所有权不受侵犯,允许私人土地买卖和出租,政府一般不予干涉。出售土地时,买卖双方根据当时农地的市场价值评估买卖价格,达成买卖协议,既可由买卖双方自己协商,也可聘请私人估价公司,然后双方共同到县政府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以实现土地产权的转移,完成交易。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产权不够明晰、交易无法进行、隐形市场活跃、白发无序流转、流转分配关系混乱等问题,影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导致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有必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规范和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向城镇的流转。  相似文献   

5.
为做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保障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实现土地利用特别是耕地保护的目标,平邑国土局相继建立健全了规划审查等制度,全面加强了对建设用地、农用地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类法等方法,梳理总结国外相关规划中用途管制的制度方法与管控体系,并归类为四种,分别是以用途和密度、容积分区为主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控制城市扩张、保护农地为核心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土地开发许可和发展权限制为主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兼顾刚性和弹性特征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总结得出发达国家实践对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启示和建议,包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向全域多要素多维度转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刚性弹性相结合、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市场化手段和市场配置作用、我国规划体系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议等方面,为新时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途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深圳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利益统筹两大路径存量土地的发展权配置规则,总结深圳以存量土地换增量容积的开发思路,反思其容积规则造成容积率不断提升的弊端。在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根据土地发展权配置的内在要求,深圳存量开发规则测算逻辑也应由土地重划、增量做大的模式,向增量限制下的空间精细化管控转变,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定位,精准量化土地权益,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并通过权益转移规则实现全域存量土地规划建设开发统筹,在存量国土空间的提质增效上,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魏  陈基伟  郁钧 《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24-27,50
对我国部分地区试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实践作了初步总结,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资金来源、资金使用等方面分析了各自特点,依据资金来源和补偿对象阐述了补偿实践中的不同模式。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加强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以进一步促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针对在我国实行土地发展权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也体现了分享土地发展权的理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的实践经验,认为我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设计应与当前的土地管理体系相协调,并提出了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的设计思路,以期对我国土地发展权的理论研究和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等实践探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2月26日,湖州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全市耕地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四项举措加强全市耕地保护工作。一是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在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落实年度任务的同时,开展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示范县区”活动,建立政府全面负责、部门联动监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二是部署实施万亩造地保障工程。开展以低丘缓坡开发、农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为重点的造地工程,  相似文献   

11.
12.
张玮 《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20-23,34
"两规合一"要求在严格落实国家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控的前提下,在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生产生态功能,优先保护具有较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并强化区域生态结构控制,因地制宜地分解落实规划指标;在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面,应当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阻隔功能,利用基本农田刚性的控制手段,阻挡建设用地无序蔓延,有效保护现状耕地,从而形成最佳的粮食生产区域和最优的生态空间。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全面阐述了在"两规合一"要求下,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指标和保护图斑的规划方案,实现了区、镇两级基本农田在功能、布局和数量的协调和统一,为大都市基本农田规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菏泽市属鲁西南黄泛平原农业大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21.55万hm^2,土地利用率为96%。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乡用地比例失衡、村庄建设用地量大、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在明晰现状、问题和潜力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集体用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途径,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资源紧缺是威胁世界食物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类似于国内已经开展的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概念及相关研究, 首次提出"虚拟土"和"虚拟土战略"新概念, 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不同管理阶段及其相关问题. 结合当前国家耕地总量平衡、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从土地资源的社会属性出发, 实证分析了土地生产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虚拟土概念及虚拟土战略下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框架. 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解决区域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思路. 建议: 在保证国家粮食基本自足基础上, 实行区域耕地总量弹性平衡政策; 成立专业性土地银行, 加快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强化土地使用权拍卖机制, 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透明度; 实施虚拟土战略举措, 构建新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加强开展虚拟土战略相关理论及其对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化模型的黑河流域中游历史时期耕地分布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河流域悠久的农业开发史和历史文献为研究历史时期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海拔、坡度、土壤、人口等自然及人文主导因子与耕地分布的关系,遴选出对耕地分布具有明显作用且易量化的影响因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模型,模拟了黑河流域历史时期耕地分布趋势.采用人均耕地面积与粮食单产2种途径,估算了明代以前黑河中游耕地面积总量.基于该模型并结合古遗址、遥感影像判别的结果,重建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明代以前耕地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临邑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1997—2005年耕地净减数量为1 400 hm^2,年均净减少175 hm^2。为了确保临邑县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对策:积极推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完善治理整顿制度及监督、监察机制;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研究制定非公益性建设占用耕地的机制;协调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是科尔沁大草原,现在是农牧交错区,该区的土地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该区域“坨甸相间”地貌特点造成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通过卫星影像数据解译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与土壤图进行叠加,获得了显性沙地和隐性沙地数量与分布信息。首先保留耕地以外的其他地类,再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反映不同降水年型耕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偏欠水年NDVI低于平均值的耕地退耕还草,消除这些耕地的冬春沙化风险,以进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这种直接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耕地的NDVI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的方法,十分简单实用。本文还根据地貌和沙地降水入渗快的特点,提出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不同但与区域地理环境相吻合的农田整治模式,即利用自然沙丘作为区域风沙防护工程,土地开发不做大平整,不修建灌溉系统,发展雨养农业。以上根据区域地理环境条件进行土地利用布局和确定农田开发建设模式,可将农业生产与荒漠化防治和谐结合在一起,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及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农田网络化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基础信息与日常更新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保证基本农田信息的现势性,快速准确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利用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与管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使国土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即墨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邵长春  林宪光  刘洋 《山东地质》2010,(9):60-61,65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梁山县国土资源局从2009年3月开始开展了保增长保红线行动,通过积极主动服务,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严格执法监管,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