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冯丽媛 《地下水》2012,(1):84-86
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人口急剧膨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环境超负荷开发等原因,导致城市生态安全性降低,人居环境质量变差。对城市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城市生态安全状态及其原因,确立城市生态安全阈值,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以西安市为例,对城市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使得城市在生态安全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以来,丽水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立足于生态资源的优势与环境保护,着力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安全等八项工程,随着生态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经济建设与地质工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矿产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工程地质等基础地质工作在提供矿产资源保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重大工程选址选线等方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79-383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开发规划等实现"一张图"矿地融合等工作势在必行。徐州作为江苏省"矿地融合"的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紧密围绕"矿地融合"理念,在服务城市化建设、开闭应急新水源、生态国土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根据项目实施经验,浅谈了"矿地融合"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重点和应用,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水体生态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亮 《水科学进展》2005,16(6):784-787
对城市环境水体生态规划的目标、原则及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环境水体生态结构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利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的基础上,根据环境水体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利用方式、不同的开发潜力,研究生态功能区划、环境水体生态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城市环境水体进行综合规划.通过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实现城市环境水体的生态功能和目标,构建良性的、完整的及可持续利用的水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9,(3):379-383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产开发规划等实现"一张图"矿地融合等工作势在必行。徐州作为江苏省"矿地融合"的试点城市,通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紧密围绕"矿地融合"理念,在服务城市化建设、开闭应急新水源、生态国土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根据项目实施经验,浅谈了"矿地融合"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重点和应用,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自然灾害对城市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日趋受到关注。城市景观结构和空间形态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基于景观格局—过程的城市/区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成为城市生态风险及可持续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明晰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基本概念内涵及单一、综合自然灾害作用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城市地域自然灾害、生态风险与景观格局—过程之间的逻辑关联,综合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过程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及其在城市生态风险评价、自然灾害生态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城市景观格局—过程与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相互影响机理探索、景观时空尺度分异与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格局—过程的城市自然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估模型与情景模拟等三大重大研究趋向,以期实现基于景观优化的城市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防范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7.
生态地球化学:从调查实践到应用理论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生态地球化学是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生态地球化学评估、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和生态地球化学修复为主体的系统工程。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近年来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长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山西农田生态系统,北京城市生态系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文章从区域尺度上综述了土壤碳库,土壤元素基准值和土壤背景值,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等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面向未来,指出了生态地球化学发展趋势,提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延伸和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董和金 《湖南地质》2000,19(3):141-145
本文对城市生态地质环境的内涵、现状及其调查工作的内容作了科学的阐述,并提出了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地质环境的6项具体方针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地质调查工作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模式与路径,2019-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通过采用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1)初步形成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模式和路径;(2)构建了服务典型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地质调查工作机制;(3)探索建立了不同层级双评价、自然资源空间区划和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创新海岸带“地层-气候-构造”三位一体活动断层探测和鉴定方法;(4)以服务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和重大工程地质安全为切入点,支撑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与协调发展;(5)大力挖掘区域优质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热水资源、地质遗迹和地质文化资源,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学路径;(6)助力红树林、珊瑚礁和沙滩退化等典型滨海生态资源保护修复,提出基于地质演化和地质过程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科学方案(;7)编制了服务海岸带、重要城市和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相关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图集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晶,生态城市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的概念和单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范畴,从生态城市理念和建设情况的分析中,说明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共生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的产物,真正目标是创造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城市绿色发展是转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两者之间有着鲜明的时代发展耦合特征,根据发展时序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逐渐上升为国家行动与理论体系建设阶段和国家行动的全面深化与理论体系的建立阶段。在城市绿色发展过程中,人通过以土地要素为主的生态空间和以产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产生影响,使城市发展在经济系统上实现绿色增长,在自然生态系统上提高绿色财富,在社会系统上提升绿色福利。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坚持城市空间规划先行方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和发展绿色新业态;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和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完善城市绿色发展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Mountain regions are subject to a variety of hazardous processes. Earthquakes, landslides, snow avalanches, floods, debris flows, epidemics and fires, among other processes, have caused injury, death, damage and destruction. They also face challenges from increased populations, and expans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activities, land uses and infrastructure. The combination of a dynamic bio- geo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intensified human use has increased the vulnerability of mounta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to risk from hazards. The ability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to build resilience in the context of hazard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i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The role of resilience building in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hazards in mountain areas is examined and illustrated, in part, through examples from Canada and India. Resilient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have the ability to learn and adjust, use all forms of knowledge, to self-organize and to develop positive institutional linkages with other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the face of hazard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raditional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built resilience through avoidance, which was effective for localized hazards. The more recent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cale institutional linkages is shown to be a particularly effective means of resilience building in mounta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the face of all hazards.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不仅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山川秀美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西部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水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中国工程院“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探讨了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扼要介绍矿山基本概况与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与成因。综合考虑其危害程度与经济投入等,依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分别从保护性措施、工程治理措施以及监测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对策。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使日益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遏制,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并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地域分异特征、主导生态功能、典型生态问题为基础依据,探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为江西省编制和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在研究方法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理论为指导,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综合“三生”空间实际生态问题及综合整治需求,采用多因素综合空间分析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为赣北平原湖泊生态修复区、赣中丘陵盆地生态修复区、赣西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南山地丘陵生态修复区、赣东丘陵山地生态修复区5个大区及24个亚区和42个修复小区。通过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级分区,摸清国土空间地域特征,明确生态主导功能,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承上启下,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国土空间管治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科技途径。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309医院在生态营区建设进程中,将山体和院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排,向生态构筑方向深化。锅炉房因选址西山角下,本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生态原则,将山角平整出的台地部分,实施乔木绿化,锅炉房屋顶实施乔罐草结合花园式屋顶绿化,目的是将原有被破坏的自然植被得以最大程度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王尧  杨建锋  张翠光 《地质通报》2016,35(11):1918-1925
欧盟是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环境地质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在论述欧盟环境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填图、监测、机理研究3个方面分析了欧盟地区环境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现状,概括总结了其在环境地质领域的科学发展战略重点,梳理出各成员国地质调查机构从传统地质调查工作向服务生态管理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转变的发展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环境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启示:加强地质环境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加强统一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地球关键带三维地质调查与监测;加强地质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城市生态建设现状评价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是吉林省建设生态省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针对吉林省各主要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3个子系统32个评价指标因子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吉林省9个主要城市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生态建设现状评价,从而为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等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琦  韩军青 《地下水》2011,33(3):64-65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滨水区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建设失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新的问题.阐述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特征,并分析了目前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生态危机,试图探索一些新的观察与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通过滨河区治理创造出山西省城市良好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20.
赵志俊  谈珣珣 《江苏地质》2023,47(2):188-195
以江苏太仓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确定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模式和对应管控策略。经计算和分析,提取面积30 365.46 hm2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源地;识别生态源地161.46 km2,其中水域生态源50个、陆域生态源地47个;提取水域生态廊道53条、陆域生态廊道56条,且水域生态廊道相较于陆域生态廊道更为完善,连通性和稳定性更高;识别需优先保护的生态夹点25个,优先修复的生态障碍点18个。研究成果可为系统性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