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2008年1~2月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2008年1~2月下旬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分别得到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开始、持续、结束的典型环流形势;归纳了冰冻、冻雨、降雪、化雪天气的温度指标;结合各站探空剖面图资料,得到冻雨与降雪天气的温度垂直结构特征;为建立低温冰冻、降雪天气概念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强降雪天气中GPS可降水量与地面空气湿度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翠  李国平  陈小雷 《高原气象》2011,30(6):1626-1632
利用2008-201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可降水量在强降雪天气过程中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回流降雪过程出现前24h,可降水量存在一个极大值,而且这个值越大,对应的过程降水量就越大;在降雪开始前,可降水量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持续高于月均值;降雪过程结束后,可降水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3.
一次雨雪的回波演变及大气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奔  魏鸣 《气象科学》2010,30(4):548-554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探空资料,对2009年3月2日南京的雨雪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雨雪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射率场、基本速度场、基本谱宽场、VWP廓线以及大气要素垂直剖面图的演变特征,分析显示:(1)降雪过程的回波分布连续、具有丝缕状纹理,强度比降雨弱。(2)速度场西北方向有逆风区出现,逆风区持续期间降雪稳定、持续。(3)利用探空资料绘制的大气风矢与位温剖面图可较细致地分析雨雪天气的大气垂直结构特征。(4)雨雪天气过程和大气层结密切相关,K指数、沙氏指数及sθe850-500与雨雪天气的演变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林易 《贵州气象》2005,29(Z1):50-51
对2003年1月5日贵州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高空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辐合系统、地面冷空气以及前期地面温度持续偏低的共同影响所致;从数值预报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T213还是欧洲中心的形势预报均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出现及结束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晴空降雪     
李宗美 《气象》1976,2(2):23-23
1975年12月6—10日,本地受西北路径入侵的冷空气影响,出现一次寒潮降温、降雪天气,连续降雪5天。10日夜间天气转晴后,我们观测到一次罕见的晴空降雪现象。 12月10日18时,天气迅速转晴,原来持续5天的降雪也在19时20分终止。降雪终止后的12小时内,本站都是碧空无云,星月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004年12月下旬发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连续降雪、持续低温及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发现:过程是在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西伯利亚阻高稳定,高原上有西南气流发展,造成我国大范围的雨雪和持续低温天气;当阻塞高压崩溃,横槽转竖,寒潮爆发。冷低压的加深与高空西风急流有关。东路冷空气的回流和低压倒槽的维持,形成持续低温和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19日开始至3月8日期间,果洛地区连续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造成果洛地区大面积积雪和持续低温天气,全州六县相继发生了雪灾。其中达日发生特大雪灾,玛沁、玛多、甘德发生重度雪灾,久治发生中度雪灾,班玛发生轻度雪灾。此次雪灾是果洛地区1993年以来出现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雪灾。雪灾造成果洛大范围公路交通严重受阻,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造成了大量牧民群众冻伤和雪盲,同时雪灾造成大量牲畜死亡,给全州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果洛地区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中,其中1月19日-26日、1月29日-2月1日和2月9日-13日前3次降雪过程对果洛地区发生大范围雪灾和连续低温天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资料对引发果洛地区大范同雪灾的前三次降雪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等要素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008年1月11日至29日发生在宁夏的持续阴雪、低温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极涡偏向亚洲地区,长波槽稳定地处于巴尔科什湖和贝加尔湖地区。中高层的高空为准纬向气流,中低层"东高西低"降雪天气形势有利,随着地面冷高压和热倒槽在宁夏的交替,全区出现14至18天的间歇性降雪。分析发现,在冬季"浅薄"的天气系统下,降雪过程的天气形势场、物理量等,在中低层的反应远比500h Pa清楚。中低层偏南气流和地面热倒槽前的回流,不仅为降雪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水汽条件,还是不稳定抬升能量的主要来源。宁夏1月11日至29日间歇性的14至18天的降雪天气,刷新了历史同期的气象纪录。由于近地面强大的蒙古冷高压长时间控制宁夏,加之长时间的积雪和辐射降温,1月31日到2月1日宁夏出现了2007/2008年冬季以来的最低气温,部分测站最低气温创历史同期新低。  相似文献   

9.
诊断分析技术在山西强降雪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11月9 12日山西大范围持续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阻塞形势和低空低涡切变线稳定维持,700 hPa西南急流、850 hPa偏东急流、850 hPa和925 hPa强偏东北气流等三支强气流稳定维持,地面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共同强烈发展并稳定维持,是造成此次大范围持续强降雪的重要原因。(2)强降雪出现前,低层中纬度持续有暖湿空气向山西地区输送,暖湿中心强度持续增强;从其水平结构变化看,可将此次过程分为锢囚降雪、回流降雪、暖倒槽降雪和持续降温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降雪特点不同。(3)强降雪区上空垂直热力结构为上冷、中暖、下冷,低层冷平流强度为普通暴雪的3倍;对流层中低层持续存在对流性不稳定,不稳定区内存在空气辐散,且持续有暖湿平流输入,导致对流性不稳定及其降水不断增强。(4)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中,山西上空大气可降水量累计达到35~88 mm;随着低层和近地层风场的加强和辐合,大气可降水量不断增加,强降雪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5)强降雪前及整个强降雪期间,强降雪区上空300 hPa以下为水汽散度通量正值区,其强度在500~600 hPa达到最强,且强度为普通暴雪的6倍,而高层和低层均存在弱的辐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2008年11月2日、13日和15日3次较大降雪天气过程,从卫星云图应用等方面分析了3种不同的云系在降雪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并结合700 hPa高空网进行分析.初步得出3种不同云系出现大降雪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