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V-B辐射对海洋微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UV-B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小新月菱形藻(Ntzschia 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ng)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辐射剂量范围内,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强,两种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非酶性组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随之下降;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酶性组分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降低。加入外源性抗氧化剂GSH可减轻UV-B辐射对藻的伤害。分析表明海洋微藻的UV-B伤害是由于抗氧化防御系统遭到破坏而导致活性氧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综述了国际上海洋环境辐射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海洋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将海洋环境辐射质量分为4个级别(1~4级分别表示环境放射性水平处于本底范围、超出本底范围但无危害、所致公众辐射剂量超出限值和所致海洋生物辐射剂量超出限值),并提出了各级导出活度浓度限值的确定原则。其中,确定第1级导出活度浓度限值的依据为我国的放射性本底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取绝大多数本底值的上限值,作为分级阈值。确定第2级导出活度浓度限值的依据为公众辐射剂量限值、鱼类对不同核素的浓集系数、不同核素的剂量转换因子、海产品消费量等参数,原则是确保在正常摄入海产品的情况下,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确定第3级导出活度浓度限值的依据为国际上有关海洋生物发生辐射效应阈值的研究成果,原则是保护海洋生物种群不受辐射伤害。最后,本研究将根据各级的分级阈值与现行国家标准限值进行比较。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国内工作在一线的海洋监测人员对常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亦为海洋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990年9月3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2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FY-1B。当时,正好中方科学家在德国研技部GKSS研究中心,参加中德海洋水色遥感合作研究。FY-1B上的海洋通道引起了中德双方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立即从事FY-1B的图像处理,应用于海洋水色遥感潜力研究。通过一系列FY-1B模拟数字条辐图像和在德国实际接收到的图像,评价了FY-1B卫星所安装的高分辨率扫描辐射机(VHRSR)的两个海洋通道(480~530和530~580nm)图像的利用率和辐射分辨率;研究表明,VHRSR的波段配置科学地结合了气象和海洋两者的应用。两海洋通道资料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海洋沿岸水体的悬浮泥沙浓度和大洋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的测量。为了今后中国气象卫星上加海洋通道获得更佳应用效果,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相似文献   

4.
氚(3H)与其它全球散落放射性产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水文循环密切关联。本文通过介绍中大西洋脊两侧Azores(亚速尔群岛)海域、表层海水中3H及其放射性子体产物氦-3(3He)浓度分布的演变,揭示了沿亚速尔群岛流有一强锋存在,以及3H浓度与海水盐度、氧含量、水团“年龄”之间的关系,有力地说明在HTO分子状态的3H,对研究海洋过程是一理想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5.
UV-B辐射对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为材料,采用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对叉鞭金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可使光合色素的含量升高;而高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引起叉鞭金藻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UV-B辐射的增强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UV-B辐射增强对海洋微藻光合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氚(^3H)与其它全球散落放射性产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水文循环密切关联。本文通过介绍中大西洋脊两侧Azores海域、表层海水中^3H及其放射性体产物氦-3浓度分布的演变,揭示了沿亚速尔群岛流有一强锋存在,以及^3H浓度与海水盐度、氧含量、不团“年龄”之间的关系,有力地说明在HTO分子状态的^3H,对研究海洋过程是一理想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7.
基于GPS技术的新近研究成果,本文主要论述了GPS信号在以下四方面的应用:(1)精确测定海洋测高卫星的运行轨道,为全球海洋学研究和灾害性海况信息探测提供数据处理基准;(2)建立陆地一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为海洋划界和海洋国土建设奠定基础;( 3)建立海底大地测量控制网,为海底工程建设和海底动力学研究提供测量基准,(4)测定海洋平台等海上设施的实时位置,确保海上设施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IOC(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推动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发展,其目标是1)气候,2)海洋的防护,3)现有海洋资源,4)海岸带管理,5)海洋服务机构。海洋对人类起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个作用在将来更加重要。对海洋的认识和管理需要有一个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观测、数据交换和预报模式。GOOS不仅需要强化现有的观测系统,而且需要开发新技术和海洋模拟。COOS是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和口际科学联合委员会共同发起的。日本教育部、科学部、文体部正在实施从2993年开始历时5年的G00S的口际合作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9.
姜珊  任湘湘  夏冬冬 《海洋预报》2013,30(4):103-105
1美国出版2012年气候报告2013年8月,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出版了2012年气候报告,该报告集中了全球数百位科学家关于全球气候状态所作出的研究成果。报告的研究者认为"2012年气候状态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有关气候变暖的证据。北极海冰范围所反映的海洋热通量变化和平流层温度变化等结果都反映了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海西南部大气田勘探方向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所吴进民等承担的“八五”国家攻关科研项目二级专题“中国南海西南部大气田勘探方向研究”(85-102-01-08-05)报告于1994年11月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被评为优秀报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  相似文献   

11.
紫外辐射诱发三角褐指藻自由基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UV-B对海洋微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能抑制三角褶指藻的生长,藻细胞经紫外辐射处理后,自由基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变化不明显。作者认为,紫外辐射诱发自由基对藻细胞形成伤害是紫外线抑制藻细胞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胡敦欣,男,山东省即墨市人,1936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青岛海洋大学兼职教授,美国OldDominion大学兼职教授。1961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1966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79-1982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华盛顿大学学习和研究。历、现任国际学术组织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和“陆海相互作用”(LOIC)等科学委员会委员共6职。现任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JGOFS中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序199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与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联合在巴黎举行了“海平面测量与质量控制”专题技术讨论会。会议是根据1990年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会上专家们的建议举行...  相似文献   

14.
1995年春,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将发射一颗携带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SeaWiFS)的海洋卫星(Seastar).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是继工作了七年多,于1985年停止发送资料的Nimbus-7海岸带水色扫描仪(CZZ)之后的第一个星载海洋水色传感器,不像作为概念验证性实验的海岸带水色扫描仪那样,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被设计用来提供充分精确的光合色素浓度资料以进行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定量研究[4]。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将常规地每二日一次提供全球复盖资料。美国国家宇航局空间科学应用署(ASSA)和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GSFC)为了发展、管理海洋水色研究资料系统而制定了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计划,这个系统能有效地收集、处理、校正、检验、存档以及发布由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接收到的资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计划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以及其他概况[2,3]。  相似文献   

15.
自第5次大海洋生态系国际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1~6日在摩纳哥召开之后,“大海洋生态系(Largemarine ecosystem)”作为一个新的海洋资源保护、管理的概念和策略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并有向全球发展的趋势,它可能成为200n mile专属经济区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理论基础,全球海洋管理和研究的单元。  相似文献   

16.
热带西太平洋耦合海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中美“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科学合作第7航次(1989年10月16日-12月4日),第8航次(1990年6月1日-7月16日)的海上船舶观测资料,对影响季和年际时间尺度全球平均大气环流演变的下垫面重要物理量变化,如海表水温(SST),表面风场,表面通量和海表净热量收支等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这些现象学的图型或诊断分析,对改进区域气候特征认识,扩大对海气相互作用机理了解。提高修正表面通  相似文献   

17.
紫外光对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1991年分离自南海大鹏湾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单克隆培养林在不同光照条件、辐射强度(9.5,5.9W/m2)(辐射剂量为:95,190,380,760,1520J/m2)和营养盐(N,P)浓度下,进行紫外辐射敏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可以导致细胞变形、增大和死亡。不论在什么条件下,低剂量的紫外辐射(95J/m2)就能使该藻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大幅下降。此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虽然存活率和生长率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渐缓。充足的营养盐和辐射处理后的连续光照对藻群的恢复有益,但在缺氮和缺磷条件下培养的藻群,可能由于生理活性减弱而导致对紫外辐射敏感性的迟钝。辐射强度对该藻的紫外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十分显著,而且与辐射剂量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气象学家就着手研究海洋对气候的影响[1]。自70年代起,我国学者相继研究了中纬度海洋的海表水温(SST)对大气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影响。并开始较系统地分析热带海洋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我国降水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增多,我国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较迅速,特别是海洋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仅就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莉 《海洋信息》2006,(2):30-30
2004年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和国家海洋研究领导理事会将综合海洋观测系统(IOOS)定为优先事项,强调部门问的合作在观测系统成功实施中的重要性。IOOS是美国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贡献,也是对地球观测系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崔茂常 《海洋科学》1995,19(5):15-18
70年代初,全球气候问题开始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而且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形成及演变作用的研究获得了巨大发展。如,70年代末美国开始的“赤道东太平洋环流研究”(EPOCS:1978年至今)、“太平洋赤道动力学”(PEQUAD)、“热带热量”(Tropi-calHeat)、“第一次全球大气实验”(FGGE)以及现在还在进行的国际计划“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1985~1994)、“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1990~2000)和世界各国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