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典”象一场从天而降的灾难袭击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面对海量的疫情统计数据的操作以及非典疫情分布的空间性,采用SARS疫情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监测、防治、预警。同时也说明,建立突发性疫情信息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以SARS疫情信息系统为例,依据真实的疫情数据和系统建立的实践,所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加以总结。论述了突发性疫情信息系统的建立。分析了SARS疫情信息系统的特点,设计原则,系统组成和系统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作为毗邻重点疫情地区,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形势异常严峻。为此,我们迅速安排部署,并深入一线,通过采取班子成员分包制、日例会制、不定时督查制等有效措施有条不紊开展工作,为尽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支持。”面对迅猛疫情,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似文献   

3.
从小到大,没经历过这样的春节——必须藏在家里,仿佛死神即将降临,心就像提在别人手里,皆为“冠状”,皆为疫情。但我们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同仇敌忾、顽强抗击下,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耳边萦绕着毛泽东的名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索性拿起笔,记下疫情期间的一些琐事,好把它沉淀在心底,作为今后的纪念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事关亿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对疫情防控的部署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对于测绘人来说,这场疫情防控不是演习也不是考验,而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抢夺战。为了赢得战“疫”的胜利,测绘人冲锋向前,共同发力,保障疫情防控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确保战“疫”防控图日日更新,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5.
在平顶山市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平顶山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中心主动联合技术支持单位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服务。2月5日,平顶山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中心组织技术力量研发的在线实时疫情地图正式上线。这是全省首个上线的疫情地图,通过“天地图·平顶山”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向社会即时发布平顶山地区疫情防控情况。  相似文献   

6.
1月5日上午,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济宝到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黄河路8号生产办公大楼、河南省地图院、河南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站,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实地检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毛忠民陪同检查。  相似文献   

7.
COVID-19疫情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并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根据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从疫情开始直至近期,关于COVID-19疫情的文章已经超过13 000篇,相关研究除从医学及生物学角度探讨病毒致病机理、特效药物和疫苗研制之外,更多的是探索疫情的非药物防控方法。本文针对后者,从传播关系识别、疫情时空模式分析、疫情预测模型、疫情传播模拟、疫情风险评估和疫情影响评价6个方面梳理近期研究进展。传播关系识别的研究主要包括:聚集性疫情和传播关系的识别,其中,个体轨迹大数据已成为此类研究的关键。针对疫情的时空模式分析发现,疫情分布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而时空传播则呈现出典型的网络特征。针对疫情的预测仍主要依赖于动力学模型,而从宏观到微观的预测模型,人群流动的影响不容忽视,并成为模型预测精度的关键要素之一。针对疫情的情景模拟主要侧重于通过模拟手段评估交通限制、社区防控和医疗资源调配等措施的效果。在非药物的干预中,交通阻断和社区防控措施被证明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医疗资源的保障和优化调配则是防控的基础;而复工复产的情景模拟显示,在防控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复工进程必须有序有节。针对疫情风险评估的研究,目前主要关注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具体地,疫情感染风险与个体是否具有基础性疾病关系密切,而感染病毒后的死亡率存在性别差异;在自然因素中,如温度、降水、气候等会影响疫情的传播,但影响有限;而社会因素中,除了人群流动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外,社会不公平性所导致的就医条件差异也会对感染率产生显著影响。针对疫情对未来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公众心理、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3个方面,即疫情对公众心理和经济的影响主要以负面为主,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则起正向作用。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系统梳理,可以看出,大数据尤其是个体轨迹和群体大数据在非药物干预的各个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大疫情的防控已经不是单一学科和手段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以及不同领域人员的协作;疫情期间各种防控措施的效果、影响因素等均已被明确的揭示,但疫情的空间溯源、精准预测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仍然是未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你好,哪儿的车?去哪儿?几个人?请带上手机,下车测量体温,扫码填写信息。”寒冬腊月,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即将到来的春节少了些许的热闹,在新县自然资源局东风社区抗疫服务站,一对母女正在对过往的车辆人员进行检查。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新县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彭伶俐和女儿彭小夕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共同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  相似文献   

9.
2月3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到厅机关南门值班室、西门值班室和机关餐厅等疫情防控监测点检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仔细检查人员配备、设备运作、监测记录和餐厅备餐等情况。刘金山强调,当前是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关键时期,节后人员返程高峰就要到来,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部署和要求,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  相似文献   

10.
疫情地理传播与网络舆情之间的时空关系对于开展突发疫情应对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发展全球化的重要课题。利用H7N9突发疫情感染人数、网络舆情关注数、网民人数、地理行政区划等数据,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地理可视化方法,对疫情地理传播与网络舆情时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地理空间传播与网络舆情传播之间存在潜在的时空关系,主要表现为突发疫情引起的网络舆情的空间分布与现实疫情事件的地理空间分布特性具有总体相似一致性和局部偏差性。疫情传播与其引起的网络舆情传播的数量特性、时间特性、地理区域特性具有整体一致性;网络舆情反映疫情地理分布具有局部偏差性。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环境系统与海岸带信息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海岸带环境系统的概念模型,分析了海岸带环境系统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论述了自然控制和等级调控理论、全球变化和区域调控理论是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理论基础。阐述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信息机理。海岸带综合管理是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进行海岸带信息集成与综合,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复杂的海岸带环境系统动态时空模型,为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围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特点和发展脉络,从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从图形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空间分析到地理现象或实体空间分布格局、时间演化过程、系统界面间耦合模式及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再到地球系统模拟的发展历程,回顾分析了陈述彭先生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的学术理念、战略思想与科学体系,从中领悟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维动态、区域综合、系统耦合、过程集成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地理系统是自然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分布在地球表层空间中,具有生成、维持或转换物质形态和能量形式,或驱动物质和能量流动等功能的有机整体,表征为自然与人文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结构、格局、演化和功能。地理系统分层级广泛存在于地球表层空间,是客观现实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将地理系统用数字投影到信息世界中,进而考察、分析和制定改造地理系统的方案。由此存在2个地理系统,即现实地理系统和信息地理系统,2个地理系统长期独立存在,各自演化。近些年,融合实时观测和物联网技术,现实地理系统的变化或演变已基本能够实时投影到信息地理系统中,即2个系统不再是独立演化,信息地理系统成为现实地理系统的镜像,现实地理系统一旦发生变化,信息地理系统同步变化。当前,人类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异常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地理系统不再满足于成为现实地理系统的镜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和无人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即通过信息地理系统的操作,实现现实地理系统的改变。如此,未来现实地理系统与信息地理系统的界线日趋模糊,直至2个系统完全融合,不再区分现实地理系统和信息地理系统。本文暂且以智能地理系统指征这种融合2个世界的系统,并以南海岛礁的无人值守智能系统为例,展示现实地理系统与信息地理系统的融合与操作交互,实现岛礁地理环境和人工设施监测、保护、应对和操作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四川省雷电业务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方法。四川省防雷中心在雷电监测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基础上,将GIS技术与雷电潜势预报和短临预警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构建了雷电业务应用系统。并通过对此系统在2008年“9.23”四川雷电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说明此系统可以准确地对未来12小时的雷电过程进行预报和未来1小时的雷电过程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G)在四川省雷电业务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方法。四川省防雷中心在雷电监测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基础上,将GIS技术与雷电潜势预报和短临预警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构建了雷电业务应用系统。并通过对此系统在2,008年“9.23”四川雷电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说明此系统可以准确地对未来12小时的雷电过程进行预报和未来1小时的雷电过程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6.
地籍信息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籍信息系统是各国政府用来为政府机关、社会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个人提供规划、管理、查询、统计等多用途空间信息服务的技术工具,也是一个集成多个单一、分散的技术科室数据资料进行连网办公的信息资源管理与业务化办公系统。本文主要评述了地籍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业务化运作系统建设、空间数据建模、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及地籍信息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1 “国家安全”的广义理解国家安全泛指国防安全和国家公共安全 :包括环境安全、生态安全与信息安全…… ,诸多方面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变能力。涉及到区域导弹防御体系、生物秘密武器、病毒传染、生物入侵 ,以及地震、地质灾害、洪涝、干旱、沙尘暴与风暴潮…… ,和黑客干扰、文化入侵、信息干扰、电子对抗等。无论来自人为的还是自然的原因 ,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都很大 ;其预警、防卫、救治的方式则是非常相似的。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该系统利用日益成熟的GIS技术 ,结合当前开展的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不依赖任何GIS平台自行设计开发。实践证明 ,系统功能完善 ,自动化程度高 ,开放性能好 ,便于联网 ,成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要求 ,为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湿地信息系统结构功能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由于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 ,以及湿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湿地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湿地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 ,以学科知识为依据 ,空间数据为对象 ,集知识、模型和决策为分析一体的系统。它的建立给湿地研究和湿地管理提供新的技术和决策支持。本文对湿地信息系统的目标、设计原则、总体结构、功能、开发过程及系统集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